《桂林山水》原文,老舍

《桂林山水》原文,老舍,第1张

原文如下: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

扩展资料:

全文赏析:

《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中上佳之作。此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作者通过与其它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与外在美的对立一面便是内情美、意境美。作者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一个“甲”字,展开想象,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绘形绘色地将人们引入了桂林山水的胜境中去。

比如作品以“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作陪衬,突出了人们“从没看见过”的这样奇异的水,即漓江的水。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从比较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就用了比喻的手法来作具体的说明。

写水绿,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写山奇,奇得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写山秀,秀得“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作者是“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的。

即使漓江的水静得出奇、清得见底,作者还是能够在船桨“激起”的微波上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如此静态之中,就有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像是让你感到“走进”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乘着”、“激起”、“感觉”、“走进”,便成了全文的主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景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山水是桂林自然旅游资源的总称,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

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的景点主要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山水风光闻名于世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是世界自然遗产。

桂林山水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景区有漓江风景区、遇龙河、龙脊梯田、西街等。漓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典型的地段,漓江也被人称为百里漓江,漓江景区主要分为三段,分别是桂林市区至黄牛峡、黄牛峡至水落村、水落村至阳朔,这三个景区就是漓江的百里画廊。

扩展资料:

桂林市地处低纬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最热的天气在七、八月,平均温度为二十八点五摄氏度左右,偶尔也有达三十多度的。平均年降雨量为1926毫米。雨水最多季节为四月至八月,降雨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四十。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309天,最冷的天气在一、二月,平均温度为八点三摄氏度左右,偶尔也降到零度以下的。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一年四季游人均可前往游玩,其中五、六、七月最宜旅游。

初春的北国还身披银装时,桂林却已是一个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左右,有时夜游沥沥春雨相随。您只需身着春装,带上御寒冬衣,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林山水

以上就是关于《桂林山水》原文,老舍全部的内容,包括:《桂林山水》原文,老舍、桂林山水在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68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