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方面军”

什么是“方面军”,第1张

面军是诸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由若干个集团军(军)及战斗、勤务保障部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隶属于统帅部。通常在战时组建,担负一个或数个战役方向上的作战任务。可独立作战或与其他方面军协同作战。在中国,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曾编有方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组建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方面军下辖若干个军团(或军)。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取消方面军的番号。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编组若干个野战军。野战军的编成和任务与方面军类似。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的方面军同期最多达到16个(历时4年的战争期间,苏联的方面军的数量与组成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个方面军的编成差别也较大,少则3至4个、多则8至9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至3个坦克集团军,1至2个空军集团军,数个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数十个兵种(如炮兵、装甲坦克兵、工程兵、航空兵、防空兵、通信兵和步兵等)、专业兵兵团(部队),在沿海地区作战的方面军还配备海军舰队或空降兵。兵力少则10至20万人,多则上百万人。\r\n方面军名称组建时间撤销时间\r\n远东方面军1940年7月1945年8月5日\r\n西方方面军1941年6月22日1944年4月24日\r\n西南方面军1941年6月22日1942年7月12日\r\n西北方面军1941年6月22日1943年11月20日\r\n北方方面军1941年6月24日1941年8月23日\r\n南方方面军1941年6月25日1942年7月28日\r\n后备方面军1941年7月14日1941年7月25日\r\n莫扎伊斯克防线方面军1941年7月18日1941年7月30日\r\n中央方面军1941年7月24日1941年8月25日\r\n预备队方面军1941年7月30日1941年10月10日\r\n布良斯克方面军1941年8月16日1941年11月10日\r\n列宁格勒方面军1941年8月23日1945年7月24日\r\n卡累利阿方面军1941年8月23日1944年11月15日\r\n外高加索方面军1941年8月23日1941年12月30日\r\n外贝加尔方面军1941年9月15日1945年9月10日\r\n莫斯科预备队方面军1941年10月9日1941年10月12日\r\n加里宁方面军1941年10月17日1943年10月20日\r\n莫斯科防区方面军1941年12月2日1943年10月15日\r\n沃尔霍夫方面军1941年12月17日1942年4月23日\r\n布良斯克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1年12月24日1943年3月12日\r\n高加索方面军1941年12月30日1942年1月28日\r\n克里木方面军1942年1月28日1942年5月19日\r\n外高加索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2年5月15日1945年8月25日\r\n北高加索方面军1942年5月20日1942年9月1日\r\n沃尔霍夫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2年6月9日1944年2月15日\r\n沃罗涅日方面军1942年7月7日1943年10月20日\r\n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942年7月12日1942年9月28日\r\n东南方面军1942年8月7日1942年9月28日\r\n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2年9月28日1943年1月1日\r\n顿河方面军1942年9月28日1943年2月15日\r\n西南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2年10月22日1943年10月20日\r\n南方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3年1月1日1943年10月20日\r\n北高加索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3年1月24日1943年11月20日\r\n中央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3年2月15日1943年10月20日\r\n预备队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3年3月12日1943年3月23日\r\n库尔斯克方面军1943年3月23日1943年3月27日\r\n奥廖尔方面军1943年3月27日1943年3月28日\r\n布良斯克方面军(第三次组建)1943年3月28日1943年10月10日\r\n预备队方面军(第三次组建)1943年4月10日1943年4月15日\r\n草原方面军1943年7月10日1943年10月20日\r\n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1943年10月10日1943年10月20日\r\n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1945年2月24日\r\n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1945年4月1日\r\n白俄罗斯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1944年2月17日\r\n乌克兰第1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1945年6月10日\r\n乌克兰第2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1945年6月10日\r\n乌克兰第3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1945年6月15日\r\n乌克兰第4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1944年5月16日\r\n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1944年2月17日1944年4月5日\r\n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1944年2月17日1944年4月5日\r\n白俄罗斯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4年4月5日1944年4月16日\r\n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4年4月16日1944年6月10日\r\n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1944年4月21日1944年10月16日\r\n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4年4月24日1945年6月10日\r\n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1944年4月24日1945年8月15日\r\n乌克兰第4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4年8月6日1945年7月9日\r\n滨海军队集群1945年4月20日1945年8月5日\r\n远东第1方面军1945年8月5日1945年9月10日\r\n远东第2方面军1945年8月5日1945年9月10日

红军长征四个方面军。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军长征中,不仅有著名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今属宁夏)的会师,还有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木黄的会师,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在江西重溪的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的会师,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在陕西永坪的会师,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的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的会师。红军长征中共有8次会师。

红二、六军团在木黄会师

1934年9月20日,中革军委指示红六军团“由现地域经青江、青溪、思县到达省溪、铜仁、江口地域,然后设法与二军团首长取得联络”。10月4日,中革军委再次电告红六军团“二军团已占印江”,应“迅向江口前进”,向红二军团靠拢。

按照中革军委指示,红六军团向江口前进。10月上旬,红六军团在甘溪陷入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第五十一团各一部,在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经过9天9夜的艰苦转战,冲破重围,15日,首先到达黔东根据地之沿河地区,与红三军(红二军团)一部会合。李达向贺龙等红三军***详细汇报了红六军团的情况与危险处境后,贺龙等领导对红六军团十分关切,不顾湘西敌军陈渠珍部及黔军的拦阻,于10月16日亲率红三军主力和李达所部兼程南下,迎接红六军团。

甘溪战斗后,与主力失去联络的红六军团第五十团,由于退路被切断,无法寻找主力部队。当五十团走到苗山半腰时,忽然听到山上传来了“哒得得得……”的号音,仔细一听,原来是第四十九团在调号问话。部队一下欢腾了。他们互相拥抱着、谈论着,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这下可好啦,总算找到你们了!”部队越来越多,欢呼声、口号声震撼了山谷,战士们手舞足蹈。

10月23日,红六军团主力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2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主力及李达所率红六军团一部从芙蓉坝、锅厂到达木黄,两军胜利会师。

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在重溪会师

1934年7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开始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边地区,发展游击战争,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同时规定红七军团的行动计划为:第一步,由瑞金出发,到福建闽江地域,第二步到浙江省兰溪地域,第三步在浙江、皖南创建根据地。

在福建连城地区活动的红七军团于7月初调回瑞金,进行短期整训,并突击补充了2000多名新战士。到瑞金后,中共中央还在印刷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赶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中国能不能抗日?》及《拥护红军北上抗日运动口号》等宣传材料,共160万份,供红七军团北上沿途宣传和散发。

7月6日晚,以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的率领下,从瑞金出发东进,经过长汀、连城、永安,进入闽中地区。

抗日先遣队先后转战于闽、浙、皖、赣4省几十个县,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等地,行程3200多里,连续行军作战,深入敌人腹心,击退了敌人无数次的截击、追击和“围剿”。

10月15日、21日,中革军委两次电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移到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遵照中革军委命令,北上抗日先遣队经浮梁、德兴间的山地,通过敌人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并于11月初在江西葛源以北重溪同红十军会合。

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935年6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指示:我军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当日,中央红军占领芦山,接着翻越了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向懋功前进。

6月10日1时,野战军司令部命令红一军团二师继续前进,赶于12日攻占懋功。11日,《红星》报第20期发表《同四方面军会合去!》的文章。

6月12日12时,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夹金山、达维之间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指战员握手拥抱,欢呼跳跃,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红四方面军转交了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给中央的信。

6月15日,《红星》报第21期发表了《向全野战军介绍一下红四方面军》一文和社论《伟大的会合》。社论说: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合“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是五次战役以来最大的胜利”,“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新的大开展的基点”。这一天,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及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政委、中央红军全体指战员,说:“懋功会合的捷电传来,全军欢跃。”

6月18日,中共中央由达维出发,抵达懋功。懋功有藏、回、汉三个民族居住,东南有夹金山,南有蛇皮梁子,东北有牛头巴朗山、红桥山,北有梦笔山,均属岷山山脉。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在县城的天主教堂召开了干部大会,并在城隍庙举行了庆祝会师的联欢会。

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在永坪会师

1935年9月初,红二十五军进入陕甘根据地。7日,到达保安县的豹子川。由于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在甘肃泾县四坡村战斗中不幸牺牲,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委、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9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永宁山,同中共陕甘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1935年9月15日清晨,雾特别大,相隔10来米远就看不见人。但是,陕西延川县永坪镇附近的红军和老乡,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涌到永坪镇的河道上,欢迎经过长途跋涉,战胜无数艰险困难,胜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

庄头上出现了一杆迎风招展的红旗,后面是黑压压看不到头的队伍。河道里立即响起了锣鼓声、歌声和口号声。正在田里干活的老乡们,听到锣鼓响,也扛着锄头赶来了。

徐海东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身材高大结实,穿着一身青色军装。八角形的军帽上,钉着一颗红五星。他一边走,一边挥手向欢迎的人群问好。紧跟在后面的是骑兵警卫排,再后面的是手枪团。欢迎的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称赞着。

9月16日,刘志丹率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到达永坪镇,三个军胜利会师。

9月17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和西北工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

9月18日,在永坪镇举行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庆祝胜利会师和纪念“九•一八事变”4周年。会后,各地掀起了参军热潮,红十五军团发展到7000余人。不久,红十五军团在劳山战役中消灭敌人一一○师,使陕北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甘泉会师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确定落脚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会后,陕甘支队越过六盘山,于10月19日进抵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今吴旗)。10月21日,陕甘支队在吴起镇附近将尾追之敌骑兵2000余人击溃。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指出历时一年的长途行军已经结束,今后的战略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会后,派出先遣队寻找陕北红军和刘志丹。

10月底,党中央派人给红十五军团送去了陕甘支队全体指战员《告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表达了对红二十五、二十六军的热情慰问、鼓励和对胜利会师的祝贺。《告指战员书》指出:“我们久已听到了红二十六军同志们在陕甘边长期斗争的历史,红二十五军同志们在鄂豫皖英勇斗争和在河南……陕西、甘肃的远征,听到群众对你们优良纪律和英勇斗争的称赞。”“我们的会合是中华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号炮!”它将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国打下巩固的基础。红十五军团指战员听了《告指战员书》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振奋。军团长徐海东高兴地说:“毛主席快到了,再打上一仗,作为见面礼!”

11月2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先头团进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甘泉县下寺湾。11月3日在富县以北地区召开欢迎中央红军到陕北大会。同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军委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11月21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对进至直罗镇的国民党军第一○九师发起进攻。24日攻占直罗镇。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苏区,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个师辖2个旅。

一个军辖3个师,1个师辖2个旅,1个旅辖2个团,一个团有3个营,一个营有3个连,除了师旅团这3级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三三制,一个师辖2个旅或者3个团。一个班9人,一个排27人左右,一个连81人左右,一个营243人左右,一个团729人左右,一个旅2187人左右,一个师6561人左右。

中国军队的发展

中国近年来军队总人数保持在230万人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陆军,空军,海军以及一个独立兵种火箭军组成,军队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中国正积极进行现代化军事建设,相信中国的实力能更上一个台阶。

方面军由若干个集团军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隶属于统帅部或战区。设有领导指挥机关。为诸军种、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通常在战时组建,其编成主要视作战方向的战略地位、战场容量、敌方可能投入的兵力和己方兵力情况及作战企图等因素而定。

中央原计划将红1、2、3、4军团依次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后来因为红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主动提议红3军团和红1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缺编。

尽管红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已成事实。在那个年代,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而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因而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些组织。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大部外,尚有红2、6军团。

1936年7月,这两个军团遵照中央的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于是,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

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0月,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10月下旬,红一、二方面军又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从1934年秋开始、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全部结束。

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三大方面军的***及全体指战员致以热烈的慰问和祝贺。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后,密切协同,于1936年11月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方面军”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方面军”、二战时期苏联有哪些方面军、红军时期有几个方面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63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