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的源头在哪里 源自江西省石碣大茅山珠江水系

北江的源头在哪里 源自江西省石碣大茅山珠江水系,第1张

北江在古代又被称作是溱水,属于珠江水系,北江的源头是在江西省的石碣大茅山,尾端是和西江相交融最后汇到珠江,是广东省主要的河流,流经广东的多个省市,北源的长度为五百七十三公里,集水面积可以达到五万多平方公里,北江的容量占珠江总面积的百分之十。

一、北江的介绍

北江主要是跨湘和赣两个省份,北江每年的流量大约在五百一亿立方米,在韶关市是一个分区,在韶关市的上部分被称为浈江还被称作浈水,在韶关市的下部就被称为北江,北江在珠江流域中属于第二大水系,在广东有至关重要作用。

北江的水涨落是比较慢,这和北江的坡度有很大的关系,北江的坡度比较小,水很难运动,洪水来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在北江的上游地区,有很多的高山和峡谷,有多个汇流的河流,容量还都超过一千千米,大多都是一级支流。

二、北江的上游地区

在北江的上游,韶关市之上的地方,被称作为浈江,浈江的河流长度为二百一公里,浈江所在的流域,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还夹杂着小部分的盆地,从上到下一直到墨江,这条河岸的两侧都是丘陵地带,河谷都是v型。

三、北江的众多支流

北江有很多重要的支流,汇合之后形成规模较大的北江,墨江河在北江的左侧,发源地是始兴县的棉地坑,是一条从北向南流的河流,在上江口和浈江汇合,锦江是在北江右侧,发源地是在江西省竹洞凹,是从北向南河流,在白芒坝和浈江汇合。

武江也是北江的支流,武江还被称为武水,在北江右侧,发源地是湖南省的三峰岭,最后流入广东,在沙洲的尾部和浈江相汇合,武江的河流长度在二百六十公里,分水岭达到一千九百米,武江每年出沙量达到九十五万吨,重量惊人。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下面是《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1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 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 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注释

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2

泊秦淮⑴

作者:唐·杜牧

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名家点评

李锦文:《泊秦淮》则反映了南朝陈国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们竟然不知道隋朝已经陈兵江北,南朝政权摇摇欲坠,甚至还在用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那种靡靡之音叫歌女们演唱。因此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指的是那些贵族,那些当权者。因为歌女唱什么歌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而是要按客人们指定的曲目来演唱的。诗人在这里是用的曲笔,矛头是指向那些无耻而又无聊的贵族统治者,将这种历史的教训用短短的一首七绝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不得不佩服诗人手段的高明。

樊修章:在《泊秦淮》这首诗中,杜牧更是以政治家的深沉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第一句写暮烟凉月笼罩着寒水荒沙,一片凄凉。第二句视点变换,由远景切换为近景,镜头对淮河边一家酒家。后两句画面再次切换,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正在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女,由此引发出诗人对“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深沉感慨。《玉树后庭花》是陈朝灭亡前夕陈后主制作的歌曲,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那个歌女唱的也许真是《玉树后庭花》,也许只是一般的流行歌曲。但由于诗人心中有一幅陈后主荒*亡国的图象,而且蜻蜒点水一样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叠合点。此情与歌女唱歌的此景一碰,立即爆发出灵感的火花,诗人眼前就展现出一个新天地。他表面上是指责卖唱的歌女不顾国势的日益危机,还在唱这种靡靡之音,实际是指责晚唐士大夫毫无心肝,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刻,还这么醉生梦死地享乐。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

一坐区间车,就看到相似于家乡的风景,熟悉的梯田与山林,这里虽属另一个省,离家乡却不过一个多小时,百多公里的距离,因此这些山山水水也就有了相似亲近之感。

是否同属一个山脉相连,也不得而知?区间车盘山而上,绕过一山又一山,过了五六个村庄,许多的竹林与悬崖峭壁,和许多的知名景区一样“酒香不怕巷子深,藏在深闺一样有人知”,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游人发现,也就知名了。

一,

足足行程二十多分钟,到达太姥山景区门口。

请了解说的导游,一见对面的整座太姥山顶峰,他就口若悬河的说:“江山如画,梦想剧场,夫妻岩,罗汉赶斋岩,平时是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里因为是深山,与外界隔绝,只能唱支山歌给自己听。”呵呵……

我们顺着木栈道拾阶而上,走的越高,随着视线角度的变化,看到夫妻岩抱的越紧,山林也随着不断的变密集。

俗语有云:“海上求妈祖,山上拜太姥。”这是从古传颂的太姥山名言。

导游说:“在北京天津这些一线大城市,有人想到出售氧气,吸一口可是五块钱呀,我们在这里天天呼吸的都是最纯净的空气,这不正是天天在挣钱吗?”

确实,在这里导游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在氧吧锻炼身体,山道更是越走越让人精神振奋。

太姥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花岗岩,因日积月累的风化而形成节理状,这里的节理分为: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和层层节理。

外面风化的越厉害,石头表面就变的越圆滑,所以看上去都是光滑坚硬的,这也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创造出来。

现代人的生活,口号就是:享受生活,感受大自然。

二,

经过一片树林,景区把它规划成一片画廊,每棵树上都挂着实景和想像出来的卡通图案,两张画像挂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度:光头强,仙翁对亦,迎客峰,两大领袖会面等等,很是形象与精彩。

突出地面的两块石头,导游说是济公的屁股;树抱石的太姥之心,每一根根径都像心脏的血管一样,紧紧的抱着一棵心脏一样的石头,外面一层厚厚的苔藓包裹着,一颗鲜火的绿心脏,真的很神似。

老鼠偷蛋,双佛对弈,一步一景,山道旁边的松林,都是79年后棵苗种植的,导游说,太姥山曾经试过种子播种,但都无法在这里生长,后来只得釆取人工种树。

山上长年长有石斛和兰花,现在虽时令冬日,却处处已有杜鹃花的影子,各色植物药材繁多种类的药材。

八百米的木栈道结束后,是石头路,看着结实耐用,也陡峭了许多,不过还是几步一景:聚仙停、迎仙台、大河马潇天、一块马䯃石也叫骆驼峰,很形象。

导游边解说边编顺口溜:“老鼠啃猪肝,改革开放创新欢。”都是些有趣又好玩的名字。

路边的植物与果实也繁多,一种杜鹃科的植物,叫马迎花,现在冬天的季节,却开着一树一树粉红色的花;一种叫山苍子的果实,是可以泡茶治风湿的。

在野外,许多植被都是有毒的,有些是叶子有些是果实,所以想要触摸时,都得认真观察。好像有个APP是植物大全的,可以查看一下。

一路行,导游也是一路指点远处的山石,什么龟猫朴鼠,中国捷豹,福建的惠安女等等;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国兴寺里传来的梵音缭绕,让人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

三,

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山洞,一堵大石挡在眼前,上面题着大大的“兰溪涧”三个字,看不见入口。

绕过山一样的大块石头,在角落的转弯处,看到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转进去,才发现这里是由大块小块不一的石头,天然堆积而成的山谷。

里面形成一条仅容一人通过,两人擦肩的大小通道,不时要低头弯腰才能通行,许多看似车到山前疑无路的拐角,转过去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转一个弯,同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发出赞叹的欢呼,老公也忍不住发出感叹:“爬过这么多名山,还是第一次钻这么好玩的山洞!”

看攻略,早就知道太姥山的山洞非常精彩,闻名于世,但远远没想过这么好玩。

到过许多个叫“一线天”的景点,就属太姥山的最形象,这里最窄处仅20公分,胖一点的人跟本无法通过,我已是紧紧的收胸缩腹,前胸贴后背的挤过去的,假设那些超级丰满和肥壮的人,那真是可想而知的刺激,哈哈……

在一个叫“跑马场”的山洞,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里面却可容百多人同时齐聚,真的可以在里面遛遛马了,外面却只是一块天然大石头和一个小洞口,很是神奇!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唯太姥山的石洞,真是独具匠心,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奇赞叹之余,又让人欢喜不已。

四,太姥山的各式传说

我们绕过“卫星发射台”,到达叫“一片瓦”的寺庙,寺庙早已阔建成庞大的建筑群。

当初小小的一片瓦还保留着,很形象的比喻:一大块石头,遮挡住两块巨石的夹缝,下面有一间卧室那么大。传说这是太姥娘娘修行的地方,这也是太姥山的由来。

传说,一天大雾,尧帝坐船经过这里海面时迷路了,远远的看到大海中露出一座山顶,于是靠岸登高。在这个叫一片瓦的地方,看到一位神似他母亲的老人在捣弄草约,忍不住脱口而出唤了声“阿姆”。

后来这山应老人而得名“太姆山”,唤了许多年后,唤成了同音字的“太姥山”。

边上一间小小的黑砖房,在售卖香火。导游说上香有上香的章法,一般塔内三根香塔外三根香,塔外的也叫天地炉,是要从里面朝天地拜的。

太姥山盛产高山云雾茶,最知名的要数太姥白茶。中国有六大类茶系,福建就括囊了四大茶系,分别是铁观音、大红袍、大沁白茶等,集青红绿白四大茶类。

山上许多的商家都免费提供茶水服务,这在一般知名景点很少见,不知是私人行为还是景区要求?就不得而知。

途经山上的一座五百罗汉堂,导游说这里是中国之最,里面全是汉白玉雕刻。

传说已经不在世的前主持释品善,有一天做梦梦到观世音托梦,让他去缅甸找一位百岁的老人,然后告知他附近的哪座山里有白玉,要收集回中国。

他之后真的过去缅甸,并找到了那个百岁老人,他把观音托梦的事告诉老人。老人并不知道白玉这件事,而且也不怎样相信。但想到找到老人已属不易,于是老人让他留下了电话,说要是真有其事,一定打电话通知。

时间飞逝,两年过后,当地真的釆到了白玉矿,老人打来电话,帮他联系运送了五百尊罗汉的原形石料,回国后再找来知名雕刻家雕刻塑造,才有了现在供大家欣赏参拜的佛像。

传说不知真假?但殿前论功台上的石碑上没有记载,主持也早已仙逝飞仙。徒留这些佛像却是每一尊都神态各异,庄严神圣,神情逼真,活灵活现,确像导游说的:已属国家级葵宝。

走到太姥山的背后,遥望山头,又是各式大石小石磊积的山顶,想像出来的形象却不同前面的称呼,这里成了童子拜观音,什么春天春笋,冬天冬笋,夏天马蹄笋的……每块山石都让人浮想联翩,赞赏有加。

五,

中午,我们在知名的香山寺用过斋饭,义工帮我们准备了特色福建粉丝,里面加了许多种蔬菜,吃起来味道特别香美,儿子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肯吃,说自己的肚子是饱的,可能路上零食吃多了。

爬山半天,时间已是午后,我们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我们三人连同导游,吃了整整一大盆,总有五六人的份量。佛门慈悲为怀,斋饭费用随心给付,多少都可以,一点点心意就好。

出来看到香山寺佛门黑板报中写着一段话:“人生中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为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真乃人生至理名言!

走了几小时,我们所处的位置才在半山腰,绕寺后的九狸湖上山,景色非常优美,蓝色宁静的湖泊,倒影着青山绿树,碧水蓝天白云,宛若仙境。

半山腰大石头上,坐了好几位修行的和尚,一位和尚迎风站立,在岩石上向下俯览群山,微风吹起了他的长裟袍,很有仙风道骨之感。

经仙桥栈道,爬上山凹,翻过山头,在一家零食店中修辞、品茶,又继续砧山洞下行。

经过“七星洞”,七颗从天而降的石头,紧紧夹在巨石的缝隙里,我们从石缝中穿梭而过,抬头仰望,忍不住心惊,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大自然有这样的爆发之后,又归于平静?

导游的趣味解说也一直相随:什么山中蚂蚁三只一盘菜,挂狗头卖羊肉……一块石头,导游称之为“宁德二都蛤”,外形同我们家乡的雪蛤一样,属扇贝类,实在神似。

我们一路顺着山腰的观光栈道下山,一路平坦,远处仙雾缭绕,群山延绵,起伏不定,景色怡人,近处千奇百怪的石头,让人想像无穷,赞叹自然神功。

路边一颗叫半月香的树,叶子好奇怪,一叶生出两个头,闻起来很香,导游说是国家二级植被。

看到山上生有三种珍贵楠木,分别是:润楠,虎皮楠,红楠,这里红楠是家居珍品,一颗树要许多年才能成才长大。

刚才上最高山顶时,看到许多和尚从山上下来,看神情是经常上山釆风学习之人,问过导游,说是山下有座平兴寺,里面有五百和尚学员,也是中国知名佛学院。

下山才发现,山坡上长有许多成片的竹林,很似温州的西雁荡山泽雅,泽雅离这边也就一个多小时车程,属中国最早的竹林造纸地之一,也是遍布竹林。

大姥山临近江浙一带,这里的方言就分四种:畲族话,闽南话,福州话,福鼎话,每种又有相似相通之处。

太姥山原名叫大茅山,大姆山等,因山名就有诸多传说。太姥山早在古时候就为中国的三十六福地之首,有天下仙都之称,早已闻名遐迩。

六,后记

海上仙都,我们一天途步5小时,包区间车上下四十分钟,绕太姥山夫妻岩石一圈,走过三块景点线路,还剩最高峰与白云寺,已经全身精疲力竭。

某些景点,不管你对地图有多熟悉,在登山前看着还是会有迷糊的莫名之感,然后一个行程走下来,就不一样了,基本已经摸透,下次要是故地重游,肯定已是胸有成竹。

每一趟旅途于我们,都会有许多趣味与知识。它是生活也是体验,它从来不是“必须去做”的事物,不像必须吃饭、穿衣、上厕所一样的定义,而是一种想要去体验的欲望,是一种期望新奇事物的心情,太姥山之行亦是。

(备注提醒:据闻每月19号江浙一带致太姥山的动车票,都可以当三天免费的门票,大家可以好好珍藏一下。)

以上就是关于北江的源头在哪里 源自江西省石碣大茅山珠江水系全部的内容,包括:北江的源头在哪里 源自江西省石碣大茅山珠江水系、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游太姥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59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