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面积有多大

月球的面积有多大,第1张

月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体积是 2199×1010 立方千米,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 中国的表面积是2010万平方公里,而月球的表面积是3800万平方千米,所以,月球的表面积相当于189个中国。

如何测出的月球质量?

古代天文学家对月亮的看法,即把它看成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他坚持认为所有天体都纯粹是由光组成,不会有其他的物质。它们的大小就如同一片云或一个影子一样,并不重要。

那么,月亮质量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不过,怎么才能测量出它的质量呢?我们既不可能利用常规方法去称月亮,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它的状态,总而言之,在地球上所能办到的一切在月亮上都不适用。你也不能到月亮上去,通过测量它表面的重力引力的大小来求出它的质量(这个方法在1969年之前是行不通的)。

怎么办呢?怎么才能在地球上测出月亮的重量?让我们想想有什么妙技,能不能借助一下我们通常见到的跷跷板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所谓跷跷板,它是一条长的平板,中间固定在一个能灵活转动的轴上,两边可以以轴为中心上下运动。让我们假设跷板的两头各坐上一个小孩。一个小孩将跷板压下去,直到脚着地。他用力蹬一下地,于是他坐的一头便升了上去,而另一边则降了下来。当另一头的小孩双脚着地后也用脚蹬一下地,于是他坐的一头又升上去了,而对面的一头又重新降下来了。这样重复地做下去,直到其中一个小孩不想再玩儿了为止。

可是,假如其中一个孩子比另一个孩子体重要重,当这个体重稍重的孩子坐在跷板的一头蹬一下地时,跷板只升高了一点儿,然后又降下来了,这是因为另一个体重轻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力气将跷板压下去,使其对边升上去。因此,跷跷板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体现出它的趣味性的。

使一头重一头轻的跷板保持平衡的窍门就在于让重的孩子向前挪一点儿位置。对于重的孩子来说,坐的位置越靠近中轴,就越不容易将自己的一边压下去,那么对轻的孩子来说,跷板压下去就越容易些。相反,对于重的孩子来讲,他坐的位置离轴越远,将跷板压下去越容易些,而轻的孩子想将跷板升上去的难度就越大。反复试验后最终会找到一个位置,能使两个小孩都有能力将跷板压下去,从而使跷板保持平衡。

如果分别称出两个 小孩的体重,并测出当跷板两头保持平衡时他们各自离中轴的距离,你就会得出如下结论:当一个小孩的体重是另一个小孩的二倍时,那么体重轻的一方所坐的位置离中轴的距离是体重重的一方离中轴的距离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只知道一个小孩的重量,同时也量出了当跷板平衡时,两个孩子各自所坐的位置到轴心的距离,就能知道另一个孩子有多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杠杆原理”。这个原理最初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于公元前250年利用数学方法总结出来的。

地球和月亮所在的位置就好比是两个玩跷跷板的孩子所处的位置一样。地球的重力引力作用在月亮上,使得月亮围绕它旋转;而月亮的重力引力同样也作用在地球上,对地球来说,它存在着围绕月亮旋转的趋势。

假设地球和月亮的质量完全相等,那么它们之间相互旋转的趋势也相等。也就是说,地球和月亮都共同围绕着一个点运动,这个点就是地心和月心连线的中点,月亮和地球分别位于这个中心点的两边。

但是如果地球的质量比月亮的质量大,它们之间的支点(也就是重心)离地心就更近一些,就如同跷板的支点更靠近体重重的孩子那边一样。如果我们认为地球质量比月亮的质量要大很多,那么重心就离地心相当近,近到我们几乎可以近似地认为只有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而地球则保持静止不动。

当然,地球绝不是静止的。它每月也绕重心转一小圈儿。而地心总是处于离月亮很远的重心的一边。可以通过对一个月中恒星运动规律的研究而得出地球在一个月里绕这个小圈所经过的路径。地球每月绕这个小圈旋转时,恒星似乎也在相反的方向上绕小圈旋转。

地—月系统的重心离月心的距离是离地心距离的813倍,而地—月系统中心离地心的距离是4700公里,地表至地心的距离是1600公里。因此,在我们看来,好像在地—月系统中就只有月亮在转动。

也就是说,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3(或者是12/100)。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很大,但它仍旧说明月亮质量有740×1021千克重。

再有,由于月亮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引力也很小。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是站在月亮上,那么我们的体重就只有地球上的1/813重。但必须记住,因为月亮是一个小的天体,因此,我们从月表到月心比从地表到地心更近一些,也因此而增加了月亮表面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站在月亮上,我们也就有在地球上体重的1/6重。

一旦知道了月亮的质量和它的大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密度,计算结果是334克/立方厘米,只有地球密度的3/5。从这一点,我们立刻就能推断出月亮没有像地球那样的铁芯,但肯定到处是岩石。再有,既然月亮比地球小,那么月心的温度一定比地心的温度低,并且,由于岩石不像铁那样容易熔化,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月心不是液态的。

既然月心不是液态的,那么月核处也就形成不了漩流,同时,也因为月亮自转的速度太慢而没有能力形成漩流。于是我们进一步又能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月亮上没有磁场。当人类将探针送上月球去探测它的磁性时,会发现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月亮和地球不同,它不是一个磁体。

至于其他行星,比如说火星,它自转相当快,但它也没有铁芯。水星和金星上都有铁芯,但它们自转速度却十分缓慢,因此这些天体世界也都不是磁体(水星表现出略微有点磁性,其原因有待探讨)。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

地球的大小: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七十一为海洋,百分之二十九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月球的大小:月球的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两极直径 3472 千米。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比地球小。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

关于月球的起源尚无定论,各种理论莫衷一是,最普遍的说法有:月球形成于从地球分离出来的物质;行星大小的物体与地球相撞产生的碎片形成月球;月球为地球引力所俘获的天体。

环境

月球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风云变幻和生命的寂静的荒凉世界。温度变化剧烈,白天温度达127℃,黎明前下降到-183℃。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是高原、山脉。最高的山峰达9000米。黑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洼地,过去误认为是海洋,故取名“静海”、 “澄海”、 “风暴洋”等等。

月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坑穴星罗棋布,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仅月球正面就有33000个。这些环形山大体上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通过对月岩和月尘中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物含量的测定, 已知月球的年龄同地球一样,也是46亿年。

地球的大小是月球的49倍,地球直径6378公里,月球1738公里。地球是月亮直径的37倍。

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扩展 资料:

地球平均直径是1274202千米,地球赤道直径是12756千米,地球南北极之间的直径是12631千米。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384400km,半径1738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月球的直径为3476千米,相当于地球的1/4,大约相当于太阳的1/400,即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直径的400倍。

以上就是关于月球的面积有多大全部的内容,包括:月球的面积有多大、月球多大、地球月球有多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53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