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传位给了老四玄烨

顺治皇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传位给了老四玄烨,第1张

要说顺治为何传位给玄烨,就要从顺治的死说起。

清世祖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定都北京的第一个皇帝,从那个时候开始满清才真正意义上夺取了天下。顺治皇帝登基的时候,年纪很小,在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和叔叔多尔衮的辅佐下,大清坐稳了江山。顺治皇帝是个不错的皇帝,前期有多尔衮平定天下,他亲政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顺治皇帝如果能够多活几年,应该不会爆发康熙朝的三藩之乱。很可惜,顺治只活了二十四岁。顺治皇帝有十一个子女,玄烨是其四子,顺治其实并不待见他,不喜欢玄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玄烨的生母,顺治皇帝当时最宠爱的是董鄂妃。玄烨按照辈分和母亲的身份来看,他几乎没有任何机会继承皇位,事情的转机来自董鄂妃的死。

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死给皇帝带来巨大的打击,二十多岁的年轻皇帝承受不了心爱女人的离世,于是信奉了佛教,最后跟随师父出了家。打住,这不是事实,这些都是民间野史,虽然传闻说得活灵活现,连顺治当了和尚死后埋在五台山挖了出来。历史的真相是这样:董鄂妃死于流行病天花,她感染天花又传染给了顺治皇帝,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也染了病。

顺治朝的天花流行给全国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连皇室都无法幸免。顺治感染天花的同时,他的四儿子玄烨也得了天花,只是非常幸运的是,只有7岁的玄烨挺了过来,居然没有死。天花感染只要没有死,人体内就产生了抗体,他一生就不会在感染天花。而此时的顺治皇帝还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准备交代后事。

顺治皇帝虽然时日不多,但是心里却非常清楚,他死了没有关系,这大好的江山交给谁,又由谁来继承皇位,这非常的重要。这不是普通百姓家里分家产,更不是哪个王爷确定爵位由谁来继承的问题。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关乎到天下的根本,也是王朝命运最为关键的转折点。

顺治考虑得很清楚,王朝要延续,只有一个皇帝的在位时间越长,朝廷政策才能得到长久的执行,王朝才能得到最大的稳定。选择皇帝很关键,但是顺治皇帝的儿子们都还小,看不出来谁的能力强弱,唯一的选项只能是,哪个儿子活得更长。在那个天花横行的年代,一旦染得了天花,几乎就是必死的绝症,连皇帝都无法避免。顺治皇帝选来选去,只有他的四子玄烨感染了天花,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只有他不会因为天花而死,其他的儿子在未来都有可能被感染天花。

因此,顺治皇帝在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四子玄烨,这是他最后唯一的选择,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儿子后来取得的成就远远高于自己。

清世祖顺治(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公历1638年3月15日)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清世祖顺治(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公历1638年3月15日)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一、清朝皇帝确立继承人,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首先,在清朝这一历史阶段,公元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去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即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皇位继承上基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也即立嫡以长不以贤。但是,对于清朝来说,却不是这样的。比如皇太极这位皇帝,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而就顺治皇帝来说,则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由此,正是因为清朝的这一特点,成为第三子玄烨可以继承皇位的基础。

二、在此基础上,玄烨才有可能被确立为太子

当然,清朝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并不表示玄烨就一定可以继承皇位。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共有6个儿子,因为长子早夭,所以实际上为5个儿子。在这5个儿子中,康熙仅仅排行第三,他还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弟弟。因为清朝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所以顺治皇帝的这5个儿子都有可能继承皇位。不过,在这5个儿子中,玄烨可以说是最聪明的一个,也即符合清朝选择太子以贤明的传统。

三、玄烨成为康熙皇帝,孝庄太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顺治皇帝最喜欢的皇子却不是玄烨,而是排行第二的福全,福全是董鄂妃的儿子,顺治皇帝最宠爱董鄂妃,因为爱屋及乌,所以自然也非常喜欢福全这个儿子。对于顺治皇帝来说,本来是希望将皇位传给次子福全。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反对,也即孝庄太后坚决反对顺治将皇位传给福全。在顺治几个皇子中,祖母孝庄最疼爱玄烨,祖孙感情非常好。在孝庄太后的坚持下,顺治临终选定玄烨为储君。

四、相对于其他皇子,玄烨得过天花,有相应的免疫力

最后,对于顺治皇帝来说,之所以最终将皇位传给玄烨,不仅是因为孝庄太后的态度,也因为康熙从小得过天花。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但是,得过天花的人会获得终身免疫。福临想想自己不正是被天花所累,所以传位给健康聪明的玄烨,可以说是当时最优的选择了。除此之外,康熙的母亲为佟佳氏。在清朝前期,佟家的地位超然,这也是玄烨可以成为皇帝的因素之一。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6岁就做了皇帝,14岁开始亲政,原本可以大有一番作为,结果在24岁那年,顺治帝感染了天花,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从他生病到去世一共就只有5天时间,顺治帝在生命最后几天时间中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选择继承人并立下遗诏。

顺治帝的遗诏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承皇帝之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帝,当时只有8岁,除此之外,顺治还给康熙帝找了4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如果顺治帝没有病重的话,他应该不会这么早就立皇太子的,毕竟只有24岁,谁也没有想到24岁的顺治帝会突然发病去世,包括顺治帝本人也不会想到,所以顺治帝立玄烨为继承人,只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经过思考后决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顺治帝明明有8个儿子,玄烨在其中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为什么会被立为继承人呢?

清朝的皇帝继承人在顺治帝之前是由八旗贵族开会议论产生的,比如皇太极和顺治帝本人,都是八旗贵族拥立的结果,也是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但从顺治帝开始,皇帝继承人变成由皇帝直接指定了,康熙之后更是兴起了秘密立储制度,老皇帝成为唯一能决定自己继承人的因素。

当顺治帝病重的时候,他的八个儿子情况是这样的:

长子爱新觉罗·牛钮早在9年前就夭折了,次子爱新觉罗·福全当时9岁,三子爱新觉罗·玄烨8岁,四子生下来不足一百天就去世了,连名字都没有取,五子爱新觉罗·常宁5岁,六子爱新觉罗·奇绶2岁,七子爱新觉罗·隆禧也是2岁,八子爱新觉罗·永干才刚出生十来天。

顺治帝所有的儿子都不是嫡子,全部是妃子所生,所以不存在嫡庶的区别,除掉两个死在顺治帝之前的儿子之外,顺治帝能考虑立为继承人的儿子只有6个。

六子奇绶、七子隆禧、八子永干只是襁褓中的婴儿,这三个儿子的年龄都太小了,当时的清朝刚刚入主中原不久,面临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比如南明的对抗以及境内此起彼伏的反清斗争,不利于幼主继位,需要一个能尽量快掌控朝政的皇帝,从政治上考虑,顺治帝基本上不会考虑立这三个儿子为继承人。

别看顺治帝有八个儿子,但真正被顺治帝考虑为继承人的只有9岁的次子福全、8岁的三子玄烨与5岁的五子常宁,所以顺治帝只在这三个儿子之中选择继承人。

常宁只有5岁,还是虚岁,虽然顺治帝自己是6岁继承帝位,仅仅比常宁大了一岁而已,但顺治帝最忌讳的就是权臣掌控朝政,因为顺治帝在当皇帝的前8年时间被多尔衮当成傀儡控制,感同身受之下,顺治帝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年龄太小,以免被权臣控制,况且一个虚岁5岁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根本看不出来,所以五子常宁也被排除了。

接下来有资格成为继承人的就只有福全和玄烨了,所以顺治帝只需要在两个之中选择一个当继承人就行了,因为顺治帝本身就在病重之中,而且给他考虑的时间只有四五天时间,所以顺治帝只能根据这两个儿子平常在自己心目的形象来决定。

玄烨与福全对比有以下的优点:

1、玄烨志向远大,福全志向平庸

顺治帝曾经问过福全,你将来的志向是什么?福全回答是:当一个贤明的王

顺治帝以同样的问题问玄烨,玄烨回答是:效法父皇一样当个好皇帝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福全作为皇帝事实上的长子,他要当一个贤能的王是很容易的,并不需要多少难度,出身决定了地位,但是当一个皇帝就不一样了,这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这就是玄烨的理想。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当听到自己的儿子说要做和自己一样的事情时,这多少会让人刮目相看的,顺治帝问他俩的时候,肯定都是小孩子,童言无忌,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虽然顺治帝这么问并不一定是要选择继承人,只是想考察一下儿子的志向,但是如果这两个儿子的表现来说,换了谁也会选择玄烨来当继承人,总不能选择一个想当贤王的儿子去当皇帝吧?

所以说玄烨志向远大,福合志向平庸,对于皇帝来说,志向决定了统治天下的眼光与能力,顺治帝自己就是皇帝,知道志向远大对于皇帝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会选择玄烨为继承人。

2、福全才华不如玄烨

从福全的一生来看,就只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大败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福全统帅清军打败了噶尔丹,但在战略上,福全犯了个错误,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准噶尔军失败,于是采取了缓兵之计,不断派说客到福全面前请罪,延缓清军的进攻,以方便准噶尔军逃走。

福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认为还要等其他各路清军到达并合围之后再歼灭准噶尔军,以至于错失良机,战场上的机会是稍纵即逝,康熙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福全错失歼灭准噶尔军的良机,延误战机,后来噶尔丹果然趁此机会逃走。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福全的才能远远不如康熙,打败准噶尔军虽然是福全在前线带兵作战,但是幕后战略安排都是康熙亲自指挥的,虽然这事发生在顺治去世的30年后,但以才能来看,福全确实不如玄烨(康熙帝)。

八九岁的孩子已经能大概看出是否聪明了,清朝的皇子们从小就接受各种文武教育,皇帝为皇子们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育,顺治帝也能从各个方面了解到自己儿子学习的情况,比如询问老师,再比如亲自考一考儿子们。

顺治帝本身就是一位明君,在各种接触之下,很容易判断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聪明。在玄烨与福全之间,顺治帝选择了聪明爱读书的玄烨也就不足为怪了。

3、玄烨出过天花,对天花免疫

天花是一种有很强烈传染性的疾病,平均死亡率是30%,如果得了重症,死亡率就是90%,到目前为止,医学上都治不好天花,只能接种疫苗以防止感染,在清朝,得了天花就意味着死亡。

玄烨在小时候得过天花,幸运的是,他是那活着的70%,在当时得过了天花,等于接种了天花疫苗一样,终生不会再得天花了,顺治帝自己就是得了天花无法治疗而去世的,在病重的那几天中,他知道天花意味着什么,他要选择一位继承人的话,玄烨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对天花免疫了。

而福全没有得过天花,天花又是一种传染病,难免保证今后不会再得,两人比较之下,顺治帝选择玄烨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选择一位健康有保证的皇帝,对于清朝来说是有益无害的,所以顺治帝会选择玄烨为继承人。

首先玄烨是由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非常的知书达理,其次是玄烨出过了天花,身体健康,所以最后顺治帝选择立玄烨为继承人。当时大清朝的君王顺治帝久病在床,他深深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但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办,那就是确立继承人的人选。

在当时的皇子中,顺治帝比较看好二皇子福全和三皇子玄烨,一直在二者之间举棋不定,不知道该立谁为太子。虽然二皇子福全年长,但是三皇子玄烨聪明伶俐,虽然小小年纪,但言谈之间可以看出是胸有丘壑之人,而且玄烨自幼是被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读书开蒙都是孝庄太后亲自教导的,顺治帝知道孝庄太后也希望能够立玄烨,这也有利于自己和孝庄太后之间关系的修复。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玄烨已经出过了天花,我们都知道顺治帝便是死于天花的,在清朝的时候由于医疗水平的落后,天花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很多小孩子都因此而丧命。衡量一个孩子能否健康长大的重要因素便是是否已经平安的出过天花,而玄烨已经过了这关,这意味着他以后能顺利的长大,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没有一个好身体如何能承受这样的重担。

顺治经过周密的思虑之后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了玄烨,随后驾崩,玄烨登基之后也没有辜负众望,他勤政爱民,殚精竭虑。使当时的大清朝不仅在朝政上一片清明,还多次抵御外敌,扩大了清朝的版图,可谓是一代明君。

顺治皇帝死后,清朝的皇位便是康熙皇帝继承,康熙皇帝登基以后,对他的几个兄弟都非常好,康熙皇帝的兄弟们也都获得了个善终的结局。顺治皇帝一生共有八位皇子,但是顺利长大成人的却只有四个,他们分别是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宁和皇七子隆禧,皇三子玄烨继位成康熙皇帝以后,其他三位皇子也都过得非常不错。

(一)、皇二子福全

福全的年龄其实仅仅比康熙皇帝大一岁而已,而且福全从小就表示自己未来想当一名贤王,所以康熙皇帝登基后并没有为难福全,而是厚待于他。康熙皇帝八岁继位,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多年,在拿回皇权的过程中,裕亲王福全就是一位大功臣,所以康熙皇帝掌权后,便重用了福全,福全也从来不会让康熙皇帝失望,不仅能够安分守己,还能圆满完成康熙皇帝的任务,所以福全的一生都十分安稳。

(二)、皇五子常宁

身为康熙皇帝的五弟的常宁虽然没能像二哥福全那样得到重用,但是常宁的一生也是十分安稳的,而他的安稳生活也正是康熙皇帝给的。常宁的母亲身份低微,而且常宁资质也很平庸,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势力,所以康熙皇帝完全没有理由为难他,只是让常宁当了亲王,偶尔跟着福全一起外出征战,虽然没有立下军功,但是也没有犯下过错,所以常宁的结局也是善终。

(三)、皇七子隆禧

顺治皇帝的皇七子隆禧是顺治皇帝在世的皇子中年纪最小的,所以也最得康熙皇帝疼爱。隆禧长大以后,康熙皇帝便让他当了纯亲王,隆禧也不需要做什么大事,每天只需要上上朝,偶尔进宫陪陪康熙皇帝和太妃们便好,生活不仅舒适而且轻松。

以上就是关于顺治皇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传位给了老四玄烨全部的内容,包括:顺治皇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传位给了老四玄烨、清顺治皇帝有几个儿子、顺治皇帝有6个儿子,为何将皇位传给了玄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41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