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后 丞相和内阁的区别

明朝前后 丞相和内阁的区别,第1张

一、前期的明朝没有丞相和内阁。

明代初期朱元璋为了把持政权,避免之前历代相权对抗皇权的结果,

曾经明令禁止设立丞相一职,并以祖训的形式严令后世子孙遇到敢议立相者立斩。

所以明代前期没有丞相也没有内阁,所有的行政大权都集于朱元璋一身,六部官员直接执行皇帝的政令并且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也就是说老朱既当董事长又当总经理,直接管理下面的部门经理和处长主任们。

二、中前期的内阁,只是个秘书处。

几代后,老朱的孙子们累了,设立了内阁作为一个秘书机构,负责参赞机枢,对政务的处理提出参考意见,由皇帝做决定。

这个时候是部门经理们的请示通过秘书处转递总经理兼董事长,同时秘书可以针对经理们的请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三、中后期的内阁真正成为了国务院,内阁首辅成为了实质上的丞相。

又几代后,老朱孙子的孙子们也累了,内阁里的人论资排辈就有了内阁首辅,可以直接在公文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即票拟),由皇帝最后拍板(即批红)。

同时皇帝的决定如果内阁首辅认为不行,就会拒绝合作,而皇帝大多数时候也是无可奈何的。

这个时候,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出现了。

即内阁首辅代表文官政府负责日常行政,皇帝代表最终裁决方负责对内阁的监督。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朝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著名诗人。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诛。

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明朝左丞相汪广洋生平简介

少年生活

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今安徽当涂县)。

尾随太祖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汪进呈高筑墙,广积粮之策略。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职务。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仕途生涯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杨宪被诛后,太祖朱元璋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朱元璋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并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

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又授汪为右丞相。然而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

汪广洋是怎么死的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一、明朝自朱元璋就废除宰相,明朝著名的内阁首辅有:

明太祖朱元璋朝(公元1368~1398年) 洪武 徐 达 李善长 常遇春 赵 庸 汪广洋 廖永忠 胡惟庸

明惠帝朱允文朝(公元1398~1402年) 建文 齐 泰 黄子澄 方孝孺

明成祖朱棣朝(公元1402~1424年) 永乐 黄 淮 胡 广 解 缙 金幼孜 胡 俨 杨 荣 杨士奇

明仁宗朱高炽朝(公元1424~1425年) 洪熙 杨士奇 杨 荣 黄 淮 金幼孜

明宣宗朱瞻基朝(公元1425~1435年) 宣德 杨士奇 杨 荣 黄 淮 金幼孜 杨 溥

陈 山 张 瑛 权 谨

明英宗朱祁镇朝(公元1435~1449年) 正统 杨士奇 杨 荣 杨 溥 马 愉 曹 鼐 陈 循 苗 衷 高 谷 张 益

明代宗朱祁钰朝(公元1149~1457年) 景泰 于 谦 石 亨 陈 循 高 谷 王 文 江 渊 王一宁 萧 殂 商 辂 苗 衷 彭 时 俞 纲

明英宗朱祁镇朝(公元1457~1464年) 天顺 徐有贞 许 彬 薛 瑄 李 贤 吕 原 岳 正 彭 时 陈 文

明宪宗朱见深朝(公元1464~1487年) 成化 李 贤 陈 文 彭 时 吕 原 商 辂 刘定之 万 安 刘 羽 刘 吉 彭 华 尹 直

明孝宗朱祐樘朝(公元1487~1505年) 弘治 刘 吉 徐 溥 刘 健 丘 浚 李东阳 谢 迁

明武宗朱厚照朝(公元1505~1521年) 正德 刘 健 谢 迁 李东阳 焦 芳 王 鏊 杨廷和 刘 宇 曹 元 梁 储 刘 忠 费 宏 杨一清 靳 贵 蒋 冕 毛 纪

明世宗朱厚熜朝(公元1521~1566年) 嘉靖杨廷和 蒋 冕 毛 纪 费 宏 贾 咏 杨一清 谢 迁 翟 銮 方献夫 夏 言 顾鼎臣 严 嵩 许 赞 张 治 李 本 徐 阶 袁 炜

明穆宗朱载后朝(公元1567~1572年) 隆庆 徐 阶 李春芳 郭 朴 高 拱 陈以勤 张居正 赵贞吉 殷士儋 高 仪 吕调阳

明神宗朱翊钧朝(公元1572~1620年) 万历 张居正 吕调阳 张四维 马自强 申时行 潘 晟 余有丁 许 国 王锡爵 王家屏 赵志皋 张 位 陈于陛 沈一贯 沈 鲤 朱 赓 于慎行 李廷机 叶向高 方从哲 吴道南

明光宗朱常洛朝(公元1620年8~9月) 泰昌 方从哲 叶向高 刘一燝 沈 灌 韩 史继偕 何宗彦 朱国祚

明熹宗朱同校朝(公元1620~1627年) 天启 叶向高 刘一燝 沈 灌 史继偕 何宗彦 朱国祚 孙如游 孙承宗 顾秉谦 朱国祯 朱延禧 魏广微 周如磐 黄立极 丁绍轼 冯 铨 施凤来 张瑞图 李国普

明毅宗朱由检朝(公元1628~1644年) 崇祯 施凤来 张瑞图 李国普 来宗道 杨景辰 周道登 钱龙锡 李 标 刘鸿训 成基命 周延儒 何如宠 钱象坤 温体仁 孙承宗 文震孟 吴宗达 郑以伟 徐光启 钱士升 何吾驺 王应熊 张至发 黄士俊 孔贞运 林 焊 贺逢圣 刘宇亮 傅 冠 薛国观 程国祥 杨嗣昌 方逢年 蔡国用 范复粹 姚明恭 张四知 魏照乘 谢 升 陈 演 魏藻德 黄景昉 吴 发 李建泰 方岳贡 范景文 丘 瑜

二、简介(节选):

1、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2、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3、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 ,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左右丞相都是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不过也有种说法每个朝代都是不同的,南宋时右相大,北宋左相大,秦时右相大,汉朝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为尊,比如左督御史比右督大。

以上就是关于明朝前后 丞相和内阁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明朝前后 丞相和内阁的区别、明朝左丞相汪广洋生平简介,汪广洋是怎么死的、明朝历任宰相都有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6329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