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防震减灾?

什么是防震减灾?,第1张

防震减灾的意义: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创造生活安全空的环境,增强抗震救灾能力,增强地震短临预报的监测能力,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

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

防灾宣传工作的重点是稳定和安全。虽然地震可能没有发生,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会遇到稳定的问题。只有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公众具备防震减灾知识,了解地震预报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应急对策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地震发生时不慌不忙,尽快做出反应,减少损失,稳定社会。


营造生活安全空的环境

从生存和安全的角度来说,防震减灾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发展文明,改善生活,首先要保证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防震减灾知识就是为人们提供保护自身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增强抗震救灾能力

提高地震短临预报的监测能力


掌握了地震科普知识的群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了解到一些短临地震宏观前兆,并及时上报给地震相关部门进行汇总,再结合其他前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能为临震预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第五,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防止地震谣言。历次地震灾害造成的对地震的恐惧,使人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轻信地震谣言,上当受骗。

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

地震知识在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中普及后,可以开拓专业人员的思想,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通过宣传媒体传递给专业人员,对地震学有很强的补充作用。同时,广大群众是信息反馈的良好媒介。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可以激励中小学生和社会上的有志之士加入到地震科普的行列中来,使献身于人类公益事业的地震队伍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483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10
下一篇 2022-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