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第1张

重阳节的民族文化含义是饱餐一顿,感恩和尊敬老人。登高赏秋和感恩老人是今天重阳节活动的两个重要主题。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古代有登高祈福、秋访菊花、佩戴山茱萸、祭神祭祖、设宴祈福长寿等习俗。

文化含义:

重阳节源于对天象的崇拜,始于古代,流行于西汉,唐以后达到顶峰。根据现有史料和考证,古代有秋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记载了古人在庄稼丰收的九月,为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情,向天帝和祖先献祭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收祭祀活动的最初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时期,其主要部分流传至今。重阳祭祖的民俗已有千年历史,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

拓展你的知识面:

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重阳节是一个融合了诸多民俗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旅游赏景、爬山、观赏菊花、采摘中药材、种植山茱萸、举办老年宴、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升浊气沉”的季节。地势越高,晴空越聚,于是“重阳登高赏晴空”成为民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398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9
下一篇 2022-06-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