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生在哪一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生在哪一年,第1张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尼克松访华是谁先来的)

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与中美关系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走出“空陆军一号”的机舱,踏上了北京的土地。看到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夫妇匆匆走下舷梯,与周恩来总理握手。中美两国领导人握手,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之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图/中美建交)

在尼克松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为了表示尊重,尼克松特意为毛主席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毛主席收到礼物后非常高兴,还回赠尼克松四两“大红袍”茶叶。看着尼克松一手就能拿下的茶叶,他觉得给的量太少了,还不如自己送的礼物,心里难免不快。这时,周恩来总理解除了尼克松的职务,并告诉他这种茶的意义。尼克松松了一口气,又看了看手中的茶。他肃然起敬,深感荣幸。

(图/周恩来总理)

那么,周恩来总理对尼克森说了什么?毛主席为什么给尼克松四两茶叶?今天,我们将回到1972年2月,重新审视这场举世瞩目的“破冰之旅”。

一、美苏争霸格局下的“联吴抗曹”

中国成立后的近20年,中美总体上是隔绝的。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苏联不断崛起,军事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与其日益增强的扩张野心“相得益彰”。陷入越战的美国实力大减。面对日益强大的苏联,美国逐渐失去了反击的力量,不得不从二战后的进攻姿态转为防守姿态。

在两个超级大国的较量中,苏联逐渐取得优势,美国开始采取各种外交政策寻求与苏联的平衡。因此,美国渴望与中国建立联系和对话。

(图/越战)

至于中国,当时也面临很多国际国内的困难。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寻求外交政策的转变。

那么,中国能在战略上与美国搞好关系吗?毛主席认为可行。早在1968年,毛泽东就意识到了美国的被动地位。他指出,美国不得不考虑美国、欧洲、亚洲和其他地方的利益,“当时处境相当困难”,“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相信尼克松上台后,美方一定会想办法向中国伸出援手。

果然,尼克松上台后,毛主席让周恩来等人读了1969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尼克松的就职演说,并指出:在这篇演说中,尼克松巧妙地表达了要同中国减少敌意,扩大友谊的意图。从此,中美两国的交流有了萌芽。但为了各自的民族尊严,长期对立的双方无法直接展开对话,中美开始互相试探。

(图/尼克松就职演说)

1969年7月24日,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两国总统就中美关系进行了会谈。在交谈中,尼克松表明愿意寻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途径,并表示美国不会加入中苏冲突,更不会孤立中国。最后,他委婉地向两国领导人表示希望他们成为美中之间的中间人,并低调地向中国领导人传达了自己的意见。

(图/周恩来)

收到尼克松的信号后,周恩来立即与毛泽东进行了沟通。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于9月7日回复罗:“他们(美国)想解决,所以有渠道!”。12月2日,他告诉巴基斯坦:“尼克松应该充分利用官方渠道与我联系”。在行动上,中国政府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美华山会谈,作为对美国的回应。

美国政府准确捕捉到这些信号,开始组织与中国的直接接触。1970年10月,趁着各国首脑齐聚华府庆祝联合国成立25周年的机会,尼克松主动向中国示好。在这次会议上,尼克松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有意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名称。同时,他私下再次请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领导人向中国表达美国的意愿。他想派一名高级特使秘密访问北京。

(图/基辛格)

11月10日晚,周恩来在与罗马尼亚总统的单独会晤中得知了尼克松的口信。经过反复判断,周恩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11月14日回信:中美之间最大的障碍是台湾省问题。并表示如果美国能解决这个问题,中美之间的交流是完全有可能的。

尼克松12月9日回复:这些问题可以在会上讨论,用最好的方式解决。同时,他还提到,随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局势的缓和,美国也将减少在该地区的驻军。其实这是在影射越南战争,把这个问题和美国在台湾驻军的问题联系起来。既表明了美国对中国援助越南的恐惧,也表明了美国解决问题的诚意。

(图/美国和台湾省)

此后,经过秘密讨论,中美双方早已奠定了面对面沟通的基础,只差一个机会。等了很久,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第31届日本乒乓球锦标赛于1971年4月举行。自从中国乒乓球队出局后,毛泽东密切关注着赛场内外的动向,尤其是中美球员之间的接触。在陪同护士向毛泽东汇报了两国球员在球场上的友好交流后,毛泽东毅然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这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

(图/中美乒乓外交)

尼克松对中国的行动感到惊喜。他没想到中美建交会以这种方式实现。他立即做出积极回应,表示愿意派基辛格大使访华。周恩来对此表示欢迎,并转达了毛主席的口信:“毛泽东委员长说,他欢迎尼克松总统的来访,并期待着与尼克松总统直接会谈,在会谈中,各方可以自由地提出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收到回信的尼克松和基辛格终于松了一口气,中美对话终于有了可能。于是,在巴基斯坦的帮助下,基辛格秘密访华取得了圆满成功。1971年7月16日,中美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尼克松要访华。

(图/周恩来和基辛格)

二、尼克松正式访华,毛主席馈赠茶叶

周恩来总理为接待尼克松花费了大量精力。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他第一次接待美国总统。工作中稍有疏忽或失误,就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访华前,尼克松还派出先遣队充当先遣队,与中方讨论接待、安保、新闻报道等事宜。

(图/周恩来)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和夫人乘坐“空陆军一号”离开白宫。在夏威夷呆了几天后,他们于2月21日中午抵达北京机场。走出机舱时,尼克松既兴奋又不安。他终于来到了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家。美国一直视中国为敌人,但当他看到周恩来总理脸上的笑容时,尼克森松了一口气。

见到周恩来总理后,尼克森和他的妻子迅速走向总理,伸出他们的手——一只象征和平的手,也是一只即将开启新时代的手。周恩来总理也同样激动,他也伸出手紧紧地握着。尼克松本人称这次握手为“跨太平洋握手”。

(图/尼克森与周恩来握手)

周恩来总理在机场与尼克松总统握手的照片和视频瞬间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所有人都见证了这个神圣的时刻:两个原本敌对的国家在数十年后紧握双手,不仅展现了礼仪和友谊,也为中美关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休息了一会儿,一个警卫过来发了一条短信。原来毛泽东主席要会见尼克森总统。尼克松对此相当恼火。在尼克松后来的回忆录中,他曾经谈到过这件事。他说:“毛泽东委员长的邀请让我想起了中国的皇帝。我好像被召唤了。”

(图/毛泽东与尼克森握手)

但见到毛主席后,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当尼克松来到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住所时,他惊讶地看到屋内设施简陋,藏书众多,与他印象中的帝王宫殿大相径庭。当老毛主席在一位卫生工作者的帮助下来到他面前时,他原先对中国领导人的偏见完全打破了。

在礼貌的问候之后,尼克松拿出了送给毛主席的礼物。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只瓷天鹅和一个水晶玻璃花瓶。这两件物品都很精致,精致的外观和靓丽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礼物,并请人把它拿下来保管。

(图/瓷天鹅)

大家在书房落座后,毛泽东主席与大家畅谈深刻的哲学问题。79岁的毛泽东一点也不困惑,尼克松也不能完全理解讨论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听着毛主席的分析,尼克松默默感叹:这位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深邃的智慧和深邃的思辨。

当尼克松迫不及待地要和毛主席谈他此行的重要事件时,他刚一开口,毛主席就说:“我老了,这个正式的问题,还是由你来谈判桌上谈吧。现在,我们是朋友,这里只谈哲学。”尼克松理解毛泽东的意思,同他进行了愉快的讨论。

(图片/毛泽东阅读)

由于毛主席年老多病,他不能进行长时间的谈话。这个对话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觉得不能尽兴,包括毛主席。为了表示道歉,作为回报,毛主席下令从武夷山运来四两大红袍作为礼物送给尼克松。此外,毛泽东还挥毫泼墨,送给尼克松三面锦旗,字面意思是“嫦娥奔月”、“坐在长凳上的老人”和“游览”。

很多人都解释过这三个横幅。他们说:《嫦娥奔月》比喻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来中国,可谓嫦娥奔月,难能可贵;“老人坐在凳子上”比喻美国自己坐在凳子上欺骗别人,暗含讽刺;《花间漫步》象征着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只能看到中国的表面,而不能完全了解中国。

(图/毛泽东)

这些解释都是基于合理的推测。虽然不得而知毛主席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礼物不是随便退的,多多少少会有所意味。那么,四两“大红袍”茶代表什么呢?我们查阅史料后发现,原来“茶”对美国和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973年12月16日,一群伪装成印第安人的美国人从停靠在波士顿港的英国商船上向海里倾倒了大量茶叶。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来自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茶叶被倾倒入海。可以说武夷山茶直接见证了美国的独立,成为美国建国的催化剂。

(图/波士顿倾茶事件)

此外,美国独立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一艘名为“女王”号的货船与清朝进行贸易。这艘船回国时带来的最多的商品是中国茶叶。因此,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最早是由茶缔结的。

(图/乔治·华盛顿)

为此,毛主席给尼克松沏茶。但是看着手里的茶叶,尼克松心里难受。他没有考虑到文化内涵。他只觉得,这小小的四两茶叶,和他准备的精美工艺品比起来,似乎不算什么。不高兴的表情在他脸上时隐时现,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微妙的表情。

三、周恩来总理的宽慰与破冰之旅的顺利结束

周恩来总理看出了尼克松的不满。离开房间后,他笑着如释重负地说:“主席已经让出了半个国家!”尼克松听了周恩来的话后,非常困惑地问道。周恩来向尼克森讲述了这种茶的故事:“这种茶极其珍贵,年产量不到500克。我们的主席已经把他宝贵的财产的一半给了你。”

周恩来总理的话绝不是空洞穴探险的场景。这种毛主席珍藏的茶叶,来自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它以其醇厚的味道而闻名,它确实是最好的茶。但它们不仅数量稀少(现在“大红袍”的母树只有三棵),而且非常难采(猴子说的),所以非常珍贵。

(图/《武夷山的大红袍》)

听了周恩来总理的解释,尼克森不再觉得手中的茶叶量少,反而觉得无比珍贵,深感荣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去了长城、钓鱼台和北京动物园,去看盼望已久的大熊猫。

在动物园里,尼克松夫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大熊猫。她认为它们很可爱,非常喜欢它们。周总理看出了她内心的喜爱,和管理员商量后做了决定。出乎意料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及此事之前,尼克森夫妇正式向中国提出了赠送大熊猫的请求。周恩来总理和管理员相视一笑,当即同意将宝兴的大熊猫玲玲和邢星作为“和平大使”赠送给美国人民。

(图/“玲玲”和“邢星”)

这一年,美国人民终于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看到了大熊猫,这一年也被美国定为“大熊猫年”。

除了平日的戏,每天晚上都有象征性的活动——宴会,各种表演,比如体操、乒乓球,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革命剧《红色娘子军》。所有这些对尼克松来说都是新奇的。

(图/1972年的宴会)

宴会上,尼克松夫妇与周恩来总理同桌,服务人员奉上了著名的茅台酒。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么烈的酒让他们觉得新奇,辛辣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回到华盛顿后,尼克松给女儿看这种可燃的烈酒,差点在白宫引起一场大火。

(图/尼克森和周恩来)

人们喝了一杯又一杯,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感叹:“宴会上的中国人只在向美国人敬酒时喝酒。还在喊:‘干杯!’确实如此。每次都是真的喝干。烤面包机亮出自己的空杯,逼得对方不好意思不跟着敬酒,让大家都蒙混过关。"

经过一周的访问,尼克松重新认识了这个曾经的敌国。2月27日,他和周总理一起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和周恩来在上海签署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图/1972会谈)

在公报中,中美双方就台湾省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后,双方一致认为,台湾省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达成共识: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2月28日上午10点,中美两国政府正式发表了这份公报,尼克松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回国的飞机,这次“破冰之旅”告一段落。

(图/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此行不仅让反华右派尼克松抛弃了对中国的偏见,也让他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看到了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原本水火不容的中美,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两国的复交和相互尊重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可视为20世纪大国外交的里程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345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9
下一篇 2022-06-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