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为什么出现

五代十国为什么出现,第1张

五代十国为什么最黑暗(五代十国太残忍了有多开放)

钱穆先生和其他许多历史学家都说过,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乱世。为什么?

我们用五代十国来类比一下,这是大家最熟悉的。相信你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首先羚羊在这里论证,为什么三国可以和五代十国相提并论?
一两个乱世持续时间差不多。

狭义的三国,从公元220年正月曹丕建立魏国,到公元280年4月吴灭亡西晋统一全国,约60年;狭义的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4月,梁朝大皇帝朱温灭亡唐朝,到公元960年1月,陈桥、、宋太祖兵变建立北宋,历时约52年。

广义上的三国,从公元184年2月黄巾起义爆发到公元280年4月吴灭亡,西晋统一,约96年;五代十国广义上的五代十国,从公元875年6月黄巢起义爆发到公元979年5月十国中最后一个国家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约103年。

这两个乱世,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相差都不超过10年,可以打个比方。

第二,两种混乱模式的原因相似。

一句“汉贼分,不偏”,形象地说明了蜀汉和曹魏政治对立的最根本原因,也因此两国把政治妥协的空间全部留给了孙吴,从而造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足鼎立”乱世。

如果说三国的出现是因为曹与刘的政治对立,那么五代十国的出现则是因为朱与李的血海深仇。

后梁太祖朱温和后唐太祖李克用都是唐朝后期的诸侯军阀。他们因为黄巢的覆灭而揭竿而起。本来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妥协空间。但是,朱文的狭隘和自负,断送了所有联谈的可能。

从上虞驿变中九死一生的李克用,从此彻底走到了朱文的对立面,朱立和他们的家族已经深深地陷进了血海之中。导致了侯亮军阀集团和后唐军阀集团之间的内斗。(上元帖的变化详见羚羊往期精彩文章。历史上有哪些神转折的故事:上元驿一把火改变了整个五代十国)

两大军阀集团之间的斗争始于公元884年上元驿之变,历时39年直至公元923年李王朝结束,占整个五代十国的近四分之一。

也是在这39年间,朱和李打得不亦乐乎,北方的契丹和南方的各国得到了足够的战略发展空,以至于尾巴大到掉不下来。

这样就塑造了“铁血契丹,稳十国,变五代”的混乱格局。

综上所述,三国可以和五代十国相提并论。在这个论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接着讨论以下问题。

其次,我们来说说五代十国较三国黑暗在哪方面?

一个,更多

狭义的三国之争只有三个,广义的三国不超过20人。

狭义的五代十国政权有15个,加上影响中原的契丹一个,也就是16个;如果算上五代十国的诸侯,总数接近50个。

单看这些诸侯的数量,就可以想象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频率是第二,超过了三国。

第二,广

三国时期,南方广大地区尚未开发,所以没有遭受大规模战争,而五代十国则不同。

五代十国时期,湖南的楚国、两广的南汉国、福建的闽国、云贵的大理国、吴越国管辖的浙南地区和南唐国管辖的江西地区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也就是说,五代十国的乱世范围比三国更广。

第三,速度

三国时期,魏、蜀、内部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内乱次数相对较少。对外作战时,主要目的是避免损害民生,赢得民心,而五代十国则不然。

五代的政权不仅更迭迅速,而且内乱发生的速度比三国,甚至整个魏晋南北朝都要快。平均10.6年换一个朝代,平均3.7年换一个皇帝。

五代十四帝中:

两个皇帝自杀,占14%;

六帝死于他人之手,占42%;

五帝通过杀死其他皇帝获得皇位,占35%;

四位皇帝是通过杀死自己的皇帝获得皇位的,占26%。

大数据证明五代十国的“铁龙椅”比《权力的游戏》中的“铁王座”更惊险。

最后说一下五代十国在思想层面的黑暗
在前面几组类比数据中,我们说的是物质层面的起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黑暗。
然而,更深的黑暗潜伏在意识形态层面, [/

五代十国是一个民族悲观主义至上,民族乐观主义沉沦的时代。

被称为“宫廷不倒翁”的冯导是这个“黑暗时代”最典型的缩影。

冯道初任后唐丞相时,意气风发,帮助后唐明帝李思远创建“小康”。

“小康生活”最早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同治鉴》中对李思源在后唐明宗七年的总评。在位谷,丰,兵少用。学校在五代,大致小康。"

但在李思远病逝后的短短三年内:

首先,王室互相吞噬。后唐开国元勋,李思远的养子王陆李从科着手觊觎皇位,李思远的父子后唐皇帝李从厚惨死于李从科之手。

之后,民族和国家危在旦夕。这次是后唐开国元勋李思远的女婿,后晋高祖石敬瑭,也就是最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借用了米歇尔·普拉蒂尼·契丹的铁骑。最后,李从科在洛阳玄武楼自焚,被称为唐朝末年的皇帝。

玄武楼的一场大火,不仅烧掉了后唐的“小康生活”,也烧掉了人们对“盛唐”的最后一丝留恋,更烧掉了冯导对乱世即将结束的乐观。

大家都知道,投降契丹的后金不可能是乱世的终结者。冯导在后晋丞相的位置上呆了十年,却是最坏的结局: 公元946年,契丹南侵中原,都城开封府破,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后金前将军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高祖。

刘志远很聪明。他并不急于称帝。他以前一直住在太原。直到契丹人深入中原疲惫不堪,他才高举义旗高呼。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轻松开启后汉。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捍卫中华正统。有些是契丹的冷血战士,有些是无耻的汉奸盗贼,有些是中原人民的呐喊,

冯导作为老将,再次成为后汉丞相。他心中只有一丝乐观。古人说“活下来就有福气了”,现实却无情地打在了每个人的脸上。中国后汉王朝复辟。

这场内乱的半赢家是后汉前将军郭威,所以郭威登基创建后周,是为后周的毛;

另一半赢家是刘崇,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在太原创建北汉,担任北汉始祖。

令人作呕的是,北汉一代宗师刘崇打着延续后汉正统的旗号,干着投降契丹的无耻勾当!刘崇甘愿做第二个石敬瑭,稍有不同的是,石敬瑭是称呼契丹为米歇尔·普拉蒂尼的“子帝”,是称呼契丹为甘叔的“侄帝”。

郭威是一个锐意改革的好皇帝,他继续崇拜冯道。在郭威看来,能创造“小康生活”的五代功名怎么用?郭威很努力,后周改变了后晋后汉的社会衰败,开始兴盛。

但郭威不知道,只要北汉和契丹还活着一天,后周就永远无法抹去人们对这个乱世的悲观情绪。

四年之内,好皇帝郭威驾崩,冯道在新皇帝72岁高龄后,被重新任命为周世宗柴荣的宰相。

在冯导眼里,柴荣虽然和义父郭威一样锐意改革,那又怎么样?这个乱世不会因为你而结束。这个老人的心里没有一丝乐观。

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在拒绝听从冯导等后周朝臣的劝阻后,执意与北汉联军和契丹开战,因为“高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自己的威信,也为后周再次改革奠定了基础。

因为这个意外的胜利,冯导很担心,生病了。同年,他结束了四朝十帝的传奇为官生涯

我觉得让冯导担心的不是他对柴荣胜利的误判,而是他深埋的悲观。

柴荣的乐观像一面镜子一样照亮了冯导,让他意识到,那种意气风发、立志恢复“盛唐之荣”的五代功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剩下的只是一个生活在宫廷里,圆滑世故的“不倒翁”,他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个人。

五年后,柴荣,已故的周世宗,带着未完成的梦想离开了人世,也带走了五代十国仅存的乐观。

柴荣是乐观的,但他没有想到,他消灭契丹的梦想是166年后由女真完成的,他独霸天下的梦想是320年后由蒙古人完成的。

五代十国时期弥漫全社会的民族悲观主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深的黑暗。即使在黑暗中多呆一天,人们也会觉得漫长。那时,谁能说清这种黑暗是持续了52年还是103年?

好在今天,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中国,那个黑暗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268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9
下一篇 2022-06-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