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起止时间和终点

长征的起止时间和终点,第1张

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多少公里(长征时间用了几年)

长征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及其直属单位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了野战军,开始了战略转移。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与敌殊死搏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长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一、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需要长征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围剿”的方针是“逐步推进堡垒”。为此,蒋介石在庐山成立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教授红军“围剿”的战术和技术。与此同时,他筹集资金购买了大量军火。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渐占领了大部分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这个时期,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了统治地位。他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要求红军采取积极的进攻路线,主张进攻中心城市,以求取得一省或几省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同时,“左”倾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组织上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军事上的军事冒险主义。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左”倾领导人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当时红军的战术是“堡垒战、阵地战、短时间突击”,被优势敌人消耗殆尽。这种打法只有在军力相当的情况下才有效。蒋介石集全国财力、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不足十万人。再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明显。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这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二。长征中的基本行军路线

在无法粉碎敌人“围剿”时,中共中央于1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上报共产国际。中共中央派出第七军团远征,目的是动员和牵制包围苏区的敌人,但由于兵力太少,没有达到目的。后来又派红六军团撤离湘赣根据地,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这有调动敌人的意图,也有为中央红军转移探路的考虑。红六军后来和红二军联合行动。

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中央红军在国民党的“围剿”下处境十分困难。于是,中共中央领导中央红军主动撤出中央苏区,到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新打开革命新局面。

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的起点

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为主力红军的长征。长征途中的基本路线是: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5年)

每个阶段

长征的准备工作(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的失落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的转折点(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长征的分散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各路军队的行程

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分裂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长征过草原油画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名为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从福建长汀等地出发,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今吴起县),行程二万五千里。

中央红军长征起点纪念公园

第二支是红25军(后并入红一方面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平镇。与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15军。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某红军。

红25军长征路线图

第三支为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从张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西至岷江地区,于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红军长征会宁胜利会师的决策者和指挥者雕塑

第四支是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后与红一军团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军团)。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各路红军的大团圆,是红军长征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革命力量的会合与重聚,是战略转移的胜利。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在被围困和封锁后的破产。长征中红军遇到过多少次?

第一次会议:红二、六军团在贵州黄木会合

第二次会议:北上的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在江西崇西开会

第三次会议: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

第四次会议: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在陕西永平的会议

第五次会议: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会合

第六次会议:红二、六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

第七次会议:红军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第八次会议:红军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开会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合,标志着从1934年秋开始的中国工农红军伟大战略转移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歼灭红军的阴谋的彻底破产,极大地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它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全军长征路线图

三。长征中令人震惊的数据

1.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约30万人;长征于1936年10月结束:约25000人;目的地是出发号码的1/12。

2.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3.共打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平均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攻占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

4.途经11个省份,分别是:江西(江西)、福建(福建)、广东(广东)、湖南(湖南)、广西(广西)、贵州(贵州或贵州)、云南(云南或云南)、陕西(陕西或秦)、四川(四川或蜀)、西藏(西藏)。

5.爬40多座山,其中5座常年积雪,主要有:武陵山的岳城岭,云贵高原的庙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以东的岷山(大雪山)、金笳山、邛崃山,岷山、六盘山等。

6.穿越河流近百条,其中大河24条,包括江西的漳水、贡水、新丰水,湖南的潇水、响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河,甘肃的渭水河。

7.总行程超过65000英里;红一军二万五千里,红二军两万里,红四军一万里,红二十六军近万里。

8.中央红军(主要指红军)长征开始时装备步枪25317支,短枪2804支,重机枪333挺,轻机枪285挺,自动炮28门,迫击炮38门,飞镖6101支,军刀882把。平均每百人只有40多支枪,平均每支枪不到56发子弹。

9.实力对比最多的是四渡赤水:3万:40万——红军兵力不足3万;国民党军队为中央军8个师,湘军3个师,滇川军15个旅,桂军黔军6个师,共计约40万人。结果红军歼敌一万八千余人,俘敌三千六百余人。

10.损失最惨重的战役:湘江之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国民党军队共25个师30余万人,在桂北岳城岭至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展开决战。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第一道防线。到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的企图。但中央红军人数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红八军团1934年10月出发时共有10922人。湘江战役后,全军战斗人员只有600多人,连挑夫、杂工加起来也不过1000多人。

11.最后一道天险:腊子口。峡谷路四面环山,只有8米宽。拉子河冲出峡谷,只有1米多宽的木桥可以通过。过了山,敌人三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住红军北上的路。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但连续十余次失败。危急时刻,一位绰号“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他第一个攀上绝壁,带领突击队悄悄跟在敌人后面...天亮了,红旗插上腊子口,北通道打开了。

12.中央红军长征总共用了368天,其中15天用于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长征途中,我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了182公里才休息一天。行军速度保持在平均每天70里。

13.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八万六千人,到了陕北就只剩下六千五百人了。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三到四名士兵英勇牺牲。

14.长征途中最年轻的女红军名叫王新兰,年仅11岁。

15.公报中首次提到“长征”:是在1935年5月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公报》中首次提到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没有使用“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了“突破”、“转移”、“西征”。目前可查的红军档案是解放军档案馆收藏的一份《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上面写着:“...红军千里行军,方向横扫;我来到了川西,尊重彝族的习俗。...... "署名:“红军总司令朱德”。

16.长征期间,毛泽东写了八首诗:《清平乐圩》(1934年夏)、《三个十六字令》(1934-1935)、《秦怡峨嵋山关》(1935年2月)、《七法长征》(1935年10月)、《念奴娇昆仑》(1935年)。

军事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部队之一:英勇悲壮的红十军自行远征走出了97位开国将军的神奇军队——红二十五军简史属于红四军的指挥员结局各不相同,坚持到革命胜利的只有9人?②中国工农红军最年轻的首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144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8
下一篇 2022-06-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