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诡异细节

清明上河图的诡异细节,第1张

清明上河图(上面的18个恐怖秘密)

据说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政治上,皇帝普遍爱才,锐意改革,官员收入为史上最高;

经济上,商业发达,服务业繁荣,中产阶级享受生活。

在文化上,朝廷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唐宋八大家”中,宋代有六个。宋太祖曾立下祖训,后人不可杀文人,所以苏轼被贬海南岛已是极限。

在科学技术方面,沈括撰写了《孟茜笔谈》,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改进和应用。

在艺术方面,宋代统治阶级文学艺术丰富,宋太宗创作了300多首歌曲,宋徽宗是书画大师,常年占据帝王文学艺术榜榜首。

惠宗的《莲花金鸡图》

这么美好的王朝,倒了的时候也很惨。

北宋末年,惠宗和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受尽猪狗不如的屈辱。他们从京城一路被赶到又苦又冷的地方,死在异乡,史称“靖康之耻”。

南宋末年,发生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宋军被杀十万,大臣带着8岁的小皇帝跳海自杀。文武百官,后宫女眷纷纷效仿,海中尸横遍野。后人感叹“崖山后无中国”。

曾经强大的宋朝是如何一步步降温的?有人说,秘密都在一张图里。

一个

2015年,在故宫建馆90周年之际,罕见地展出了北宋张择端的原画《清明上河图》全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连夜从全国各地赶来,一大早午门前就排起了长队。直到10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挤到了清明上河图前。他们如饥似渴地盯着玻璃看了两分钟,被身后的人群挤走了。

《清明上河图》其实有30多个版本(或者50多个版本)。仅北宋张择端名下的版本就有十几个,明代仇英仿的版本也有15个以上。除大陆外,台湾省9本,美国5本,法国4本,英国、日本、荷兰各1本。很多民间私人藏家也声称拥有《清明上河图》原著。

不知道你家有没有一本?

2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的世俗风光。

从古至今,公认这幅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器”的国画艺术价值不高。

作者张择端是一位不知名的画家。有人翻遍了宋代的史料,却始终没有找到他的名字。是后人的附言,确认了他的身份。

酷爱绘画的顶级文清宋徽宗曾命仆从制作《宣和画谱》,收录了当时5000多幅画作,却没有一幅收录在《清明上河图》中。

虽然宋徽宗写了“清明上河图”的题词,但他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小玩意,送给了他的叔叔。可见这幅画在惠宗眼中并不入流。

惠宗真正的宠儿是他那个时代的另一幅壮丽的写意长卷《千里山河》。他题字后送给了另一位顶级艺术家蔡京,他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

《千里江山图》的一部分

宋徽宗生命的最后十年是在寒冷刺骨的黑龙江度过的。他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王室受辱。公主、皇后甚至皇太后都成了徐金国下级军官的慰安妇。不知他是否时常想起千里之美,想起汴梁的繁华。

宋徽宗·赵霁

那么,《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出名呢?

首先,中国画最讲究意境。画家喜欢画风景、花鸟、静物。最糟糕的是,他们不得不画出文化面孔。很少有反映城市生活的现实主义风俗画。

其次,《清明上河图》是界画,绘画时需要借助界尺画出建筑物的轮廓。

清明上河图中的欢门

这种画的缺点是笔法生硬呆板,画出来的房子看起来像施工图。张择端虽然也用尺子,但只在画长直线的时候用,短直线和连线坚持手绘。这样图片上的房子就不枯燥了,有了生活的气息。只是到了宋代以后,界画家越来越少了。

但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这幅反映北宋城市生活的界画自然也越来越独特,成为这一类型的鼻祖。

最重要的是,这幅写实长卷在作者的精妙布局下,展现出了高超的戏剧感。

《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中约有800人,包括60多头牲畜、28艘船、30多座建筑物、20辆汽车、8顶轿子和170多棵树。如果你放大任何一个部分,你会发现人们的阶级不同,衣着不同,面部表情也不同。其间隐藏大量细节,穿插各种活动,十分有趣。

古人看画的时候,是无法展开成长卷的。他们只好从右往左慢慢浏览,一边看,一边走,一边展开,这样信息量就会一点一点叠加起来:从农村到虹桥,塔和楼层层叠叠,三教九流依次出现,就像一部电影的结尾有一面镜子。如果《清明上河图》被赋予一个当代的名字,它可能会被称为北宋的最后一个。

故事从田园风光、乡村、树林、农场、亭台楼阁开始...第一幕是场好戏。

一群回家探亲的人从远处走来。在小组的最前面,一匹白马受到惊吓,狂奔起来(它的前半部分已经损坏)。两个马夫在后面追赶,人们立刻惊慌失措。

一个老人急忙喊孩子走开,路边的两头黄牛转过头来。

在白马面前,一只黑驴受到惊吓,尖叫起来。坐在店里的食客听到声音,看了看。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慌了,想逃跑。

马儿冲进郊区,为常娟定下了焦虑的基调,作为不安的伏笔。

汴京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的,城外还有一座瞭望塔。这是汴梁负责治安的单位,相当于今天的消防队。

按照当时的规定,旺火楼下应该有几栋官房,屯子里驻扎着几百名士兵,可是这里一个人都没有空,连一个值班的消防官都没有。人们无所事事地坐在小亭子里看热闹,火控系统毫无用处。

小餐厅旁边,新鲜热腾腾的烹饪蛋糕刚刚出炉,酒保正在为路人打包。

一路进城,汴河沿岸,酒楼老板装饰店面,算命先生与路人交谈,装卸工正在卸船,即将运往官仓的官粮来自码头,却没有官员在场监督。船主指挥码头工人光明正大地把国家粮食运到私人仓库。

在图的下方,可以看到当时的船只已经使用了可以灵活操舵的平衡舵,北宋的造船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遥遥领先。

河的两岸都是水岸酒店,大门顶上是五颜六色的带飞檐的架子,看起来非常气派。有些人准备下船喝酒,有些人在船上做饭,有些人在餐馆里微醺,有些人在打盹。

继续,更热闹。海岸上停满了船,船上的人正在欣赏着熙熙攘攘的江景。船甲板上有一个简陋的祭坛,上面放着两个盘子,两个锅和一个碗。据说是为了感谢水神保佑主人平安。

最大的船看起来很豪华,有两个制作精美的窗框,还有一个门楼式的入口。船体吃水浅,看起来不像装了很重的货物。窗边有一对母女在欣赏风景。

岸边,有人在和朋友说着胡话,双脚悬空的慵懒模样和现在的死宅一模一样;

主管正在给扛大包的苦力发竹签。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支付方式。苦力背的包越多,得到的竹签就越多,日工资也就越多。

远处的驴车上,放着一堆要烧的书。北宋时,朝廷改革政治体制,派系斗争贯穿始终。新党得势,旧党被推翻,旧党得势,疯狂报复新党,没完没了。

在惠宗时代,这是新党的幸运时刻。新党领袖蔡京掌权后,下令焚烧旧党学者如苏轼、黄庭坚等的书籍。可能这个小驴车上有很多珍贵的大师笔记吧。

一路上,河水越来越汹涌,岸上的纤夫们鼓足力气拉船绳;在河中央,有一艘独特的双头划桨船。大概是因为汴河太繁华了,才设计成两边都可以控制船的方向。

岸边的一艘小破船上,一个女人往河里倒洗水,她的外套和无裆裤在雨棚上晾着。我认为她在水上的漂泊充满了艰辛。

排名靠前的文清市宋徽宗最喜欢江浙一带的太湖石,于是耗费巨量人力物力制作“花石轮廓”,千里迢迢将石头从南方运到汴梁,为自己修缮皇家游乐园——艮岳御花园。北宋时期,汴河是京城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对京城起到了最重要的滋养作用。年输水能力是其他河流的10倍以上。

然而,当汴河到了城门口时,水流突然急转,这里似乎成了沉船频发的危险地带。

有人在船上,一脸惊恐,手指着远处。每个人都在看那个方向。有什么急事?

原来,画面中央的叠梁拱桥里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生死时速。就在河面狭窄,水又深又急的地方,几个纤夫埋头拉纤维,忘了告诉船夫放下桅杆,眼看大船就要撞桥了!

拱桥上上下下的行人大声呼喊,追踪者听到声音后松开了绳索。船夫有的掌舵,有的撑船,有的抛缆绳,有的放桅杆,有的用长杆抵抗开桥,一片纷乱紧张的局面。桥上吃瓜的人也停下来观看。5个人已经翻过栏杆,准备见义勇为。一时间,他们眼花缭乱,嗡嗡作响。

10

桥下,险象环生,桥面更热闹。

轿子里的文官和马背上的武官闹了起来,两队互不相让。两家的轿夫、马夫,各做一副狗打架人的样子,闹得沸沸扬扬。

在桥面上,卖绳子、鞋子(多种款式)、铁器和五金的人...直接把摊位摆在主干道上,明显是占道经营。虹桥本来就狭窄,路人、搬运货物的工人、牲畜都要拥挤着穿行其中,而小贩则安全地在周围招揽生意。北宋的城市管理是无的放矢的。

有两个人的袖子格外妖娆。古代叫“牙店”,现在叫中介。穿长袖衣服就是在袖子里摸对方的手指,讨价还价,完成交易。

在桥的尽头,一个小贩正在向一对父子出售小玩具。熊海子抓着父亲的裙子不肯走。他的父亲不得不问价钱,但是三个人都没有找到。在他身后,有一辆驴车正在小心翼翼地下坡。两个赶车的又压又拉,车轮却止不住打滑,驴子摇摇晃晃,就要撞上去。

旁边看似简单的木头车,其实是一辆装甲车。两个人在要钱。在宋代,通常的钱大约是770两,铜钱很重。另一个人正在努力从房子里拿钱。

下面有一个带两份外卖的“饿”哥。到了宋代,汴京的餐饮业发达了,旅馆开始提供“按小时叫餐”和“咄”的服务

11

我们马上要去镇上了。在环楼下面,有一个1000尺店的招牌(店名取自《新丰酒斗1000》),方盒广告里可以点蜡烛,吸引晚上的顾客。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灯箱广告。

河边的一家餐厅里,有人在发呆,有人在互相招待,有人在喊“服务员,加点水”。

这是边河边的一家茶馆。宋人爱喝茶,茶馆就像今天的咖啡馆。宋代有七种茶,分别是白叶茶、橙叶茶、早茶、细叶茶、长茶、晚茶、簇茶。宋代茶馆的名称特别奇怪,如朱骨架茶馆、一洞鬼茶馆、街车茶馆、黄尖嘴蹴鞠茶馆等...

12

这条商业街可热闹了,餐馆里挂着今天的菜单,算命的在街上帮人占卜,路边的汽车匠在锤轮子,远处的大排档老板好奇地看着热闹。

在一间负责递送朝廷公文的办公室旁,一匹胖乎乎的白马躺在地上晒太阳,一个马夫牵着缰绳,“瘫在葛优”。衙门里有九个文员,两个公文包懒洋洋地躺在两边,效率很低。

顶上有个小庙,两个将军看守着,哼哈。寺庙大门紧闭,一个孤独的和尚正从侧门往里看。看来想在卢过夜。

正下方有一家小吃店,几个平民正坐在棚子下吃小吃。宋代网络名人中有许多小吃店,如煊汤店、川菜馆、南方食品店、闷菜馆、分茶店、荤食品店、馄饨店、糖饼店、油饼店...旁边的店主正在做煎饼,看起来像新疆的馕。

现代餐饮业起源于宋代。耐高温植物油在当时开始盛行,于是“烹调法”逐渐普及。也是宋代第一次出现“宵夜”。因为北宋取消了“宵禁”,大家都过夜了,一般商店到三点才休息。五点钟,官员们又要打官司了,早餐行业的服务商又开门了。所以在北宋,汴梁几乎是一座不夜城。

然后,隔壁的花农正在给顾客展示花苗,兜售中产阶级的生活情趣。在街上,一个孩子受不了大人无休止的社交,想要离开。

城外的平桥上,几个书生模样的人百无聊赖,倚着两边的栏杆看河里的鱼。两个小乞丐纠缠在几个,肆无忌惮地乞讨。桥上的驴车还在吃力地载着旧党文人的作品,准备带到郊外焚烧。

13

谁能想到,汴梁,一个帝都,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全球大都市。城墙到处坍塌,杂草丛生,没有任何设防,城门前后、城楼上下没有一兵一卒把守。

此刻,几个长着胡人面孔的歪歪扭扭的坚果正牵着几头骆驼穿过,可见当时的北宋已经开始了世界贸易。也有说北宋后期辽金刺探军情的,是前来汴京的间谍。

楼上,行李员正在俯瞰大门。大楼里竖起了一面大鼓。晨钟暮鼓制度始于唐代,早晨敲钟,日落击鼓。这规定了城门的开放时间,也是居民活动的基础。

14

报税先在市里备案,第一家店就是税务所。四个司机带来了一袋纺织品,但是他们和税务官员吵了起来。由于宋徽宗的奢侈作风,北宋的赋税相当繁重。没有,里面的人一脸不高兴,音量大到路人侧目。这场争论是当时官民关系紧张的缩影。

在城墙左侧的山脚有一家美容店。拿着刮刀的老人正在给他的顾客刮胡子。不贵,不需要卡。

在税务博物馆的边上,一些傻傻的直男正在进行臂力比赛。旁边是“甜汤”保健中心,有专门的擦背人(洗澡工)。苏轼爱洗澡。

宋都最时尚、最豪华、最光鲜的服务场所——正典酒楼,门上挂着一盏红色的栀子花灯,暗示顾客可以在店内尽兴。到了宋代,红灯区并没有被禁止,妓院分布在大街小巷。妓女分为官方妓女和私人妓女。北宋末年,李世石这样的名妓出现在北京,连宋徽宗都想和她来一次小小的冒险。

主餐厅后面是一片树林,四周有一圈围栏,围栏上有一堆大桶,大桶口向下叠了四层。这是主人专门留作酿酒用的。纵观全局,汴梁的酒鬼还真不少。

正点餐厅门口,一个红衣妓女正在勾搭情人,顺便对路过的轿夫挤眉弄眼,想必是失魂落魄了。

15

“太阳店”是一家羊肉店。羊肉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屠夫用刀把肉剁开,店里一个童工正在给屠夫磨刀。

在肉店前,一个留着胡子的艺术家正在讲故事,一群街上的人全神贯注地围着他。宋代的评书题材很多,历史、财经、侦探、鬼怪,是当时最流行的娱乐形式。

16

这种用扇子遮住脸的动作叫做“泡面”。在街上遇到不想打招呼的熟人,可以用扇子遮住脸。今天,你大概是在玩手机来掩饰自己的尴尬。这在北宋是一种礼节,适用于在公共场合有惊恐发作的人。

社交恐惧症患者旁边是一个快递小哥,头上顶着货物,右手拿着便携式折叠货架。

城里的学者在算命,询问他们的未来。在他们旁边,父亲看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撒娇,旁边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17

这是“赵泰成家”的医药店,图中唯一的官邸。主人可能是利用余热的退休医师,等级至少是“六品”。店铺左边的招牌是“太乙初丸治胃肠药”,右边的招牌是“方震治酒伤吉祥丸”。大概汴梁有很多酒鬼吧。商店里的两个妇女正抱着她们的孩子,等着叫号。我觉得赵医生医术精湛,儿科更是不在话下。

身旁背着行李的行者,正在别人的大门里忘带。也许是第一次来汴梁,白看了两眼大户人家的房子。

18

作为著名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看起来很美,其实棉花里藏着针,揭示了各种生活中“药丸”的末世景象。当时的北宋,刚刚爆发“方腊农民起义”,是一个急剧衰落的历史时期。内外矛盾变得相当尖锐,政治、军事、外交都进入了绝地。开明的法治与黑暗的暴政共存,但统治者仍然是自由的和军事的,粉饰和平。

穷界画张择端,表面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对国家的规劝和忧国忧民,各种危机埋于草灰蛇线之中,反映了北宋都城的诸多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苛捐杂税、效率低下、党政残酷、国库空虚空、军备松懈……果然,几年后,金兵

一切都像《清明上河图》本身。画面的中心是京都的繁华,但在画面的尽头,却是一片墓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2914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