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观音像图片

德化瓷观音像图片,第1张

1.传统技术的制模方法不同于现代技术的制模方法。明清时期的坯体脱模,一般分为头、体、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切成两截。因为是合模制作的,所以鞋垫应该是透明空,有明显的连接痕迹,除了头、手等部位是合模后插入的。如果内衬里发现空,封底或封底后开小孔,一定是现代灌浆技术形成的仿制品。用正品合模时,模具连接处肯定有挤压瓷土调整的痕迹。明代艺人常用手压,内部可见手压痕迹。清朝以后,除了用手按压,还经常有用刀推的痕迹。还有模仿的是为了掩盖灌浆的痕迹,里面抹了太多泥,导致胎体太重。而正品厚度适中,内空贴合身体。

2.由于古代烧制技术不如现代,特别是明代作品烧制后,往往会在作品的下部或背面留下一些窑痕。所以,凡是没有窑裂,从头到脚都完美的,都可以存疑。有些仿制品,故意制造假裂纹,可以从裂纹是否自然、裂纹中是否有釉流等方面进行鉴别。真正的裂纹是天然的,裂纹里没有釉。假裂纹则相反。

3.看胎釉很重要。德化窑俗称糯米胚,胚质致密,透光性好。然而,由于人工淘洗,即使是细小的颗粒也可以在放大镜下看到。但是现代淘洗用的是机器研磨,瓷土是粉状的。所以,如果胎儿质量过细,就要慎重。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系是独特的乳白色釉。这种釉均匀、薄、纯、有光泽、光亮,乳白色似凝固的脂肪。光看,釉中出现乳白色或微粉色,后者尤为珍贵。因此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中国白”。清代至民国初年,由于原料配比的变化,釉色白中略带青色,但仍光亮有光泽。现代仿制品的釉色往往是乳黄色或米黄色,水分差,没有玉石质感,仔细观察很容易辨认。

4.鉴定是不是大师作品,不能仅凭印章。明清时期的瓷雕大师的印章是有一定标准的。所以要熟悉不同大师的印章的标准。而且真正大师的印章往往会显得模糊,如果遇到特别清晰的印章,就要小心了。胚釉和制法得到验证后,要特别注意作品的造型和神韵。在明代大师的创作中,人物比例十分准确,面部丰满圆润,表情生动,举止和蔼亲切,刀法精良流畅,褶裥飘逸真实,几乎找不出什么毛病。清代大师的瓷雕人物,上身略瘦细长,面部长而圆,五官略弱于明代。窗帘的做法也不同。明代是贴身,清代改为垂空飘飘,如行云流水,应该说是一种发展和创新。在这些方面模仿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2542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3
下一篇 2022-06-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