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斗直流电和交流电区别

小便斗直流电和交流电区别,第1张

直流电和交流电区别 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也就是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直流电则相反。公司一般用交流电送电,但也有高压直流电用于长距离大功率传输,海底电缆传输,异步交流系统之间的通信等。

与高压交流输电相比,高压直流输电具有明显的优势。历史上,只是因为技术原因,交流输电取代了DC输电。这里,比较交流传输和DC传输的主要优点和缺点,以说明它们各自的应用价值。

高压直流输电

交流电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发电和配电方面: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交流发电机可以经济方便地将机械能(水流能、风能……)和化学能(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与同等功率的DC电源和DC换流站相比,交流电源和交流变电站的成本要低得多。交流电可以通过变压器方便地升压和降压,给电能的分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是交流电相对于直流电的独特优势。

DC的优势主要在动力传输方面:

①输送相同功率时,DC输电所用导线仅为交流输电的2/3 ~ 1/2。

与三线三相交流输电相比,DC输电采用以大地或海水为回流线的双线制。在输电线路负载面积和电流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即使不考虑趋肤效应,也能输送相同的电功率,而输电线路和绝缘材料可节省1/3。

如趋肤效应和各种损耗(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磁感应的涡流损耗、架空空线路的电晕损耗等。)考虑在内,用于相同功率交流输电的导线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用于DC输电的导线截面积的1.33倍。因此,用于DC输电的导线几乎只有交流输电的一半。同时,DC输电的杆塔结构比同容量的三相交流输电简单,线路走廊占地面积小。

②在电缆传输线路中,DC传输中没有容性电流,而交流传输线路中有容性电流,造成损耗。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必须用电缆来输电。比如高压输电线路经过大城市时,采用地下电缆;电力线路通过海峡时,应使用海底电缆。由于电缆芯线与大地之间形成同轴电容,交流高压输电线路中空的电容电流极其可观。一根200kV电缆每公里电容约为0.2μF,每公里需要提供约3×103kw的充电功率。在每公里输电线上,每年消耗2.6×107 kw·h。

③DC输电时,两侧交流系统不需要同步运行,但交流输电必须同步运行。在远距离交流输电的情况下,交流输电系统两端的电流相位差会很大;虽然规定所有接入电网的系统中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但实际上它经常波动。这两个因素造成了交流系统的异步运行,需要通过复杂庞大的补偿系统和综合技术来调节。否则,可能会在设备中形成强大的环流,从而损坏设备或导致异步运行断电。在不发达的年份,交流输电的距离一般在300km以内,而直流输电线路互联时,两端的交流电网可以以各自的频率和相位运行。

④DC输电的故障造成的损失小于交流输电。如果两个交流系统由交流线路互联,当一个系统短路时,另一侧将向故障侧输送短路电流。因此,两个系统的原开关切断短路电流的能力受到威胁,需要更换开关。在DC输电中,由于采用了晶闸管器件,可以快速方便地调节线路功率,短路电流基本不输送到DC输电线路上短路的交流系统,故障侧交流系统的短路电流与故障侧相同。

在DC输电线路中,各级都是独立调节的,互不影响。因此,当一极发生故障时,只需关闭故障极,另一极仍能输送不少于一半的功率。然而,在交流输电线路中,如果任何一相永久性故障,则必须切断整条线路。

另外提醒一下:DC输电系统中,只有输电环节是DC,发电系统和用电系统还是交流。

什么是交流电的周期 ?

发电机的基本原理是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电流。由于导线在磁场中不按一定方向旋转和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当电流发生变化时,我们身边的电器在使用时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灯在用的时候会一直闪。我们之所以看不到这种现象,是利用了我们眼睛的持续性。那么,如果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每次需要0.02秒,也就是灯每秒闪烁50次,我们就看不到闪烁现象了。所以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为什么是0.02秒而不是0.03秒?因为0.03s大于人类视觉暂留的0.02s。

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

交流电的频率由发电机的磁极数M和转速N决定。它们具有以下关系:f=mn/60

中国电网的标准频率是50Hz,这是一个定值。因此,发电机的转速与磁极数成反比。当m=1时(两极电机),转速n = 3000转/分;当m=2(四极电机)时,n = 1500r转/分。

国外电网也采用60Hz作为标准频率。高频或低频各有利弊。提高频率可以减少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铜和钢材料的消耗,重量轻,成本低。但会增加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感抗,降低容抗,增加损耗,从而降低输电效率。频率太低会导致电器设备用料多,重量大,成本高,电灯闪烁明显。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证明交流频率以50Hz和60Hz为宜。飞机上交流电源的频率为400Hz,可以大大减轻电器设备的重量。国外电网也采用60Hz作为标准频率。高频或低频各有利弊。随着频率的提高,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铜和钢的消耗可以减少,重量轻,成本低,但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感抗会增加,容抗会降低,损耗会增加,从而降低输电效率。如果频率太低,会增加电器设备的用料,造成重量大,成本高,还会使电灯闪烁明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证明交流频率以50Hz和60Hz为宜。

怎样提高交流电的频率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对交流电有阻隔作用,称为阻抗。交流电路中电容器的阻抗称为容抗,它与电容器的电容量和交流频率成反比。电容越大,交流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电容器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容器。它由两块紧密的金属板组成,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根据绝缘材料的不同,可制成各种电容器,如云母、瓷介、纸介、电解电容器等。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为固定电容和可变电容。电容器对DC具有无穷大的电阻,也就是说,电容器具有阻挡DC的功能。

电容器对交流电源的电阻受交流频率的影响,即同样容量的电容器对不同频率的交流电源表现出不同的容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是因为电容器通过其充电和放电功能工作。当电源开关未打开时,电容器的两块金属板和其他普通金属板也不带电。当开关闭合时,电容器正极板上的自由电子被电源吸引,推向负极板。因为在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有绝缘材料,所以从正极板跑出的自由电子积累在负极板上。正极板因电子减少而带正电,负极板因电子逐渐增多而带负电。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有电位差。当该电势差等于电源电压时,电容器的充电停止。此时,如果切断电源,电容器仍能维持充电电压。对于一个带电的电容器,如果我们用一根导线把两块极板连接起来,由于两块极板之间的电位差,电子会穿过导线回到正极板,直到两块极板之间的电位差为零。电容器回到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导线中不会有电流流动。施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交流电频率高,电容器充放电次数增加;充放电电流增强;也就是说,电容器对高频交流电的阻断作用减小,即容抗小,而电容器对低频交流电产生的容抗大。对于同频率交流电,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越小,容抗越大。

我们常见的工频交流电是50HZ,交流电路中经常并联电容器,以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这里涉及到容抗的匹配问题,不会出现“有人说电容相当于交流电中的导体”“电容直接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会短路”的问题。

什么叫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在交变电流变化的过程中,其瞬时值经过一个周期变化到原来瞬时值所需的时间,即交变电流变化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称为交变电流的周期。用字母T表示,单位是s,我国电网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

交流电每秒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我国电网的频率工厂为f = 50 Hz,习惯上称为“工频”。与频率的关系为:t = 1/f或f = 1/T..

以每秒变化的电角度表示的交流电的变化速度称为角频率(W等于正弦函数幅值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值,称为角频率),用字母ω表示,单位为弧度/秒,角度、周期与频率的关系为:

ω=2π/T=2πf

你明白吗?懂了就给我点个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2491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3
下一篇 2022-06-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