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意思有哪些,属于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有哪些,属于文言文,第1张

文言文是什么(哪些属于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一种文体。在古代汉语中,对文言文的解释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的古风著作中使用的语言。

文言文作为一种固定的书面语,在中国已经使用了三千多年。先秦诸子,两汉,史传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五四运动后,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经过多年的努力,白话文终于完全取代了文言文。从此文言文被扫进了那堆旧卷子里。

众所周知,白话文是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处理的书面语。同时,白话文和通俗口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推广通俗语言,就要使白话更加平实。

鲁迅的白话文已经尽量口语化了,但是读起来还是不太口语化。由此可见,最初的白话文不能算是对流行口语的完全模仿,而是保留了大量的书面语。

这一点可以从明清的许多白话小说和民国作家的作品中得到证明。再简单的单词,实际发音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有点结结巴巴。说到热点知识,四大名著其实是白话小说。

一、古人说话是否用文言文?

那么,古代人说话的时候,有没有用文言文交流呢?还是像古代白话小说那样,用鲜明的时代口语通俗易懂,却和现代汉语口语大相径庭?

《水浒传》中写道,高衙内骂林冲:林冲,你做什么都要管好自己的事!够口语化,但是用现代口语说太难了。现代汉语里,别人骂你的时候只是说:不关你的事,管好你自己!

作为书面语言,落在纸面上还是需要一些点缀的。比如《水浒传》里,鲁达当街骂人:可是你怕他管太尉,大家都怕他!如果我撞到那只鸟,我会教他吃三百根棍子!

口语里这么长的一串单词,好像没什么气势。“我怕他打他”更像口语。所以古人之间的交流不应该像古代文学中的白话文。

同时,书写较多的文言文也不是古人正常的交流方式。因为中国的文言文讲究“小言大义,褒贬不一”,要用非常精炼的文字来表达庞大的概念。

如果古人在日常交流中用文言文交流,交流起来会非常困难。因为两个人需要互相研究半天,去思考对方的话是什么意思。

二、文言文的书写与产生

要了解文言文的产生,就要知道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写作。因为这些原因,直接催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文言文。那么,是什么让古人选择用文言文写作呢?

  • 首先,节省劳动力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项发明改变了世界,让知识普及。但是在纸发明之前,人们用刀子在石头、甲骨文、竹片、青铜和金属上刻字。

    这些材料质地要么硬,要么贵,写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不小心刻错字,浪费整个材料。然后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写的字越少,肯定越好。

    使用钢笔和墨水进行书写后,书写的难度大大降低。但竹简宽度有限,重量却不低。秦始皇审阅竹简奏折,直到手臂酸痛。作为一个工作狂,他不得不放下武器接受检阅。

    当年所谓的“学富五车”,用的是竹简,装了五辆牛车,换成纸以后,也不过是几本书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写的字数越少越好。

  • 第二,节约成本
  • 在造纸技术改进之前,纸也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材料,大部分是由丝制成的。虽然看起来没有竹简的重量限制,但是传播的成本也很高。普通人买不起。

    造纸术改进后,虽然纸的价格下降了很多,但学者们对纸的质量还是有很多要求。同时,粗糙的黄纸和精细的玉纸价格相差很大。

    古代读书人自尊心强,不愿意降低对论文的要求。自古以来知识都是宝贵的,所以为了节省写作和传播的成本,大家都要尽量用简洁的方式写作。

  • 第三,表明身份
  • 印刷术普及后,写文章变得简单多了,但文言文还是很受欢迎。那是因为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言文可以表明读者的身份,提高读者的文体,表达自己的优越感。

    即使孔乙己已经落魄到蹲在酒馆里,他还是要摇摇头说“是对的人”,炫耀他知道的九种写“茴香”字的方法,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这套不仅是古人用的,即使在现代,如果有人用文言文写作文,大家都会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觉得他很有修养。其实在古代,文言文写作被认为是知识的垄断。

  • 第四,选拔人才方便
  • 为什么古代科举要用八股文来写?这是因为文言文格式稳定,言简意赅,表达上有优势,容易评分。这对阅卷人乃至皇帝都会很方便。

    就像奥运会的计分、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审美项目一样,评委要想尽办法打分。什么样的难度,多少转多少分,落地节点,起跳步骤,都是严格的分。

    八股文也有严格的格式区分,由破题、承题、开讲、入题、起份、中份、后份、束份八部分组成。如果要用孔孟之道的语言来写,就要用四对对对,而不是浪漫的典故之类的。

    相传八股文起源于北宋。当时科举种类繁多,连会写诗画画的都可以成为进士。王安石废诗赋以取义,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科举选拔的内容。

    到了南宋时期,科举经典有了固定的要求,如破题、解题、小讲、大讲、意犹未尽、结尾等固定段落。元代的题型范围限定为四书,明代确定了科举样式,清代沿用。

    用现代的比喻来说,每次国家对高考进行增减,都会引发一轮学生的内卷化。古人讲究货和皇亲国戚,皇帝在科举考试中写文章之类的很正常。

  • 第五,赶潮流
  • 我至今不记得,在中国上一代的青少年中,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火星文”、“表情符号”、“45望天空”、“一切繁华”。

    古人也是如此,他们也有他们的通俗文学。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文笔辞藻华丽,结构宏大,深得汉武帝赏识。因此,他擅长的赋体散文立刻在当时的文人中流行起来。

    汉魏六朝时期,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演变,骈文开始流行。骈文华丽,讲究节奏和对仗。之后文化圈一度开始向叠字方向发展。越到后来,我越为自己写的别扭的骈文而自豪。

    就像我们国家的青春文学,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试图堆砌华丽而无意义的文字,却特别难读懂。有一段时间流行所谓的民族文学,有些词堆得满地都是。

    后来到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告诉大家,不要收拾这些没用的东西,一定要有话说!在这一点上,慢慢纠正了当时盛行的文学风气。从此,骈文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 六、古人的口语
  • 其实文言文里也有一些口语化的词。经过漫长的演变,有些词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词汇,比如“多行不义必自毙”、“知错能改”、“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等等。

    这些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常用。所以看一些先秦文学,甚至文言文,并不影响阅读。因为先秦时期的文言文要比明清时期的文言文好理解得多。

    结语

    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包含一些口语化的词语,但是古人交流的时候,并不是用这样的语言交流的。因为在古代,日常交流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为了节省劳动力,节约成本,彰显身份,便于选拔人才,追赶潮流,在古人口语的影响下,古人选择了文言文来书写,就产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文言文。

    本文地址:http://www.diemang.com/post/69696.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2020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0
    下一篇 2022-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