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发展成因(三)

中国历史发展成因(三),第1张

中国历史发展成因(三)

东周主要分为春秋和战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春秋战国和东周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东周在公元前256年被秦朝灭了,战国结束于公元前221年,标志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许多学生发现很难记住时间点。虽然最好记住它们,但我们只需要记住大的时间点和大的顺序。

首先,东周大致在西周和秦朝建立之间。其次,东周和古希腊在时间上差不多。然后,柏拉图、苏格拉底等著名思想家与百家争鸣大致同时出现,以此类推。

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已经衰落,但诸侯国之间还是互相争斗。

战国时期还少,周等贵族文化的礼制残余还多。诸侯国的制度也更接近周王室,即分等级。

君主的实际权力更多的是受到下属贵族的制约,上级基本上只能控制下属一级,而不能直接控制下属一级,也就是我的诸侯不是我的诸侯。这一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以灭国战争为辅。

受制于国家有限的动员能力,战争规模一般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具体论证可以参考逻辑思维。

在14战中,有时候可以看到傻乎乎的贵族典型,比如我们都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宋襄公。君子打仗,逼敌人程春王放水,战争来了,主动给敌人摆阵的机会。结果大败,己方死伤无数。他真的猛击了我的队友,保护了我的对手。别人都拿着40米刀让你走39米。这位哥哥拿了。

宋襄公行为背后的逻辑实际上相当复杂。战国时期,整个战争的逻辑发生了变化,长期的战争迫使各国君主进行政治改革。君主的权利和国家直接动员人民的能力大大增强,各国贵族都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各国封建制度开始明显衰落,新的制度开始形成。

政治改革最成功的秦国,最大程度地获得了动员底层民众的能力,通过军工爵位制度激发士兵的战斗力,提升、制约、改革官僚制度,扩大君主的权力,削弱世袭贵族的权力,最终通过漫长而残酷的战争统一了全国。

这些都是秦上述的深层原因。历史绝对不是人物史。试图用这一时期活跃的说客和政客的行为来解释整个历史是非常非常浅薄的。

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活动虽然非常辉煌和活跃,但由于篇幅所限,只能以后再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322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9
下一篇 2022-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