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东汉184年恰逢大旱,赋税不减,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在张角的指挥下,无路可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因为他们头上扎着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军”。东汉的这列火车也在这场起义中埋下了混乱的种子。

黄巾起义之初,势如破竹。东汉为了有效镇压起义,允许各地自行招兵抵抗。再加上东汉王朝的主攻,仅这九个月就消灭了黄巾主力。汉灵帝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警惕,继续寻欢作乐,在政务上不作为。各地叛乱频繁,地方豪强势力大增。东汉名存实亡。

东汉188年,刘虹采纳了当时的市长柳岩的建议,重新设置了州牧。过去中央与郡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郡四级结构。为了监督地方官员,史刺史没有实权。历史秘书处虽然后期权利越来越多,但没有统一一个地方的合法权利。刺史改为州牧,地位在郡守之上,掌握一州军政大权。各地州牧以平定叛乱为名,被地方割据政权名正言顺。

东汉189年,刘虹病危,他想让宦官蹇硕立刘协为皇帝。于是在死后,简硕宣布卞的叔叔何进入宫,准备杀了他,然后陷害刘勰。结果被刀锋抓住,退出皇宫。剑朔怕刀锋,只能先立刘扁为帝,然后剑朔被刀锋杀死。

何进担心刘扁长大后又要依靠宦官,于是想杀了宦官集团石昌,但何进犹豫了。结果他听了袁绍的主意,叫董卓出京,太监张让以石长、何太后为首,诱骗何进入宫,斩首示众。何进的部下知道后,引兵入宫,杀了几千太监。州牧董卓进京后,刘扁被废,陈留王刘协被立为汉武帝。

在宦官与外戚的斗争中,胜利的果实被地方势力夺得。这时,割据的局面已经初步出现。董卓掌控朝政后,各地都开始为董卓的西侵做准备,但各路将领为了扩张地盘,壮大自己的势力,互相攻击。董卓被杀后,汉朝各都城都是一片废墟,东汉末年的军阀政权搬到了台面上。

整个东汉,从汉景帝开始,皇帝的寿命不长,新皇帝年轻就继位,太后来朝廷听政,外戚掌权,于是皇帝偏袒宦官,除掉外戚势力,于是新皇帝上台,宦官打压外戚和士绅。整个东汉时期,都有外戚和宦官的斗争。

到了汉灵帝时期,皇帝贪图享乐,做出了加强地方势力的错误决策,造成了以外为重的局面。临终之际,他挑起了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导致中央集团的崩溃,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董卓乱政之后,地方领导开始伺机占据自己的位置。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孙权、刘备共享天下。

直到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迫使刘协退位任其摆布,东汉王朝从此灭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314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9
下一篇 2022-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