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当晚,千余人的日军,为何敢对十倍于己的东北军开战?

九一八事变当晚,千余人的日军,为何敢对十倍于己的东北军开战?,第1张

九一八事变当晚,千余人的日军,为何敢对十倍于己的东北军开战?

91年前,随着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驻守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武力占领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但有一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虽然日军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关东军奇袭沈阳实际上并不是由一个身为“二把手”的高级将领发动的。真正策动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是以坂崎诚二郎、土肥原贤二为代表的中层军官,他们一般担任高级将领的参谋,对实际调兵没有多少权限。

正因如此,关东军的进攻其实是相当冒险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关东军部队都接到了命令。据史料记载,实际参与最初进攻北大营本部的日军不过千余人,不到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兵力的十分之一。仅从军事角度来看,东北军没有还手才奇怪。也正是因为东北军的“坚持不抵抗”,得寸进尺的日军更加胆大妄为,扩大了行动规模,直至将东北军主力逼入山海关……

九一八事变前后,蒋政府的“不抵抗”命令相当坚决。平心而论,在当时总兵力只有2万人的日本关东军之前,总规模约20万人的东北军绝对有能力一战。此外,东北军中有许多人敢于违抗“不抵抗”的命令,如爱国将军马占山。但如果仔细研究东北军的具体情况,就会发现它自身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只是一支老军队,实际战斗力有限...

由于它脱胎于旧式的北洋军阀体系,而东北军的创始人张又出身于反叛背景,这支军队的军官体系极其复杂,派系林立,许多高级军官的文化水平相当不足。这样一来,后果就是士兵普遍缺乏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战斗中也缺乏主动出击的能力。面对日军的进攻,以唐玉麟为代表的一批高级将领,只顾自己的美味,却不在乎国家领土主权的丧失,就是典型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支缺乏“军魂”的旧军队,仍然难以打赢与现代化新军的战斗,即使规模占优。

纵观东北军内部,很多人已经和日本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日本关东军实力有限,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渗透无孔不入。以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代表的日军不仅在中国东北公开收集大量情报信息,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对东北军中高层进行渗透和策反。东北三省被占领后,原东北军参谋长荣震等人相继投敌卖国,公开担任“伪满洲国”的最高官员,这与日本早先的叛乱有很大关系。

毫不夸张地说,当年日本人几乎把东北三省渗透成筛子,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所以关东军的参谋人员敢于以少兵多,挑起战争,甚至最终吞并了中国的东北地区。

最后,在蒋政府无能的领导下,当年的中国人还缺乏国家和民族意识,这在精神层面上大大削弱了东北军的抵抗意志。直到东北沦陷,民族危亡意识才真正在中国兴起,最终汇聚成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战。所以,一支军队离不开“军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是活不下去的。这大概是九一八事变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留给后人的最大警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307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9
下一篇 2022-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