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解析中国篇:中国古地图为世界地图做出了巨大贡献

《坤舆万国全图》解析中国篇:中国古地图为世界地图做出了巨大贡献,第1张

《坤舆万国全图》解析中国篇:中国古地图为世界地图做出了巨大贡献

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了世界地图的第一张中文版——中国大通用地理图。与之前的世界地图相比,这张地图有一些变化。首先,利玛窦把亚欧大陆放在地图的左边,美洲大陆放在右边,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天下”观念。这就是中国版世界地图的由来。其次,利玛窦在世界地图上增加了很多中国内陆地区,使世界地图更加完善。那么,利玛窦是如何改进世界地图的呢?

一、西方人了解中国的过程

当我们来到世界地图发展史时,我们知道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古希腊,最早的世界地图只有地中海世界地图。欧洲人为了方便在地中海上航行,制作了许多“世界地图”,这些地图基本上可以到达西边的印度半岛。

希罗多德绘制的世界地图(复原地图)

直到罗马时代的托勒密地图,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上才出现了中国(塞利卡,居鲁士)。其实古希腊文献中有提到塞里卡,但不知道在哪里。在罗马时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罗马人逐渐了解了中国。东汉时期,罗马皇帝安东尼派遣使节从海上访问汉朝。《汉书·史记》记载“安敦遣使入汉”。当然,由于缺乏深入的了解,托勒密古地图中的中国只是在印度东部标注了一个位置。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印度、土耳其等中国周边民族称中国为“钦”,这就是现在“中国”的由来。唐朝时期,印度人和土耳其人将“钦”传播到西方世界,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用中国取代了过去的“西里”。

宋朝时契丹民族强大,强大的西辽打败了中亚的塞尔柱帝国。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西方世界,于是西方国家盛传东方出现了“契丹国”。后来,西方人开始在中国北方的地图上标注“国泰”,意为契丹。

中世纪晚期热那亚绘制的世界地图

此后,欧洲人之间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中国是国泰,也有人认为两者不是一个地方。当时很多欧洲人画的地图,把中国南方标为中国,把中国北方标为华夏。直到明朝,一些传教士来到中国,才知道国泰就是中国。后来西欧人普遍用中国这个词来指代中国,东欧国家继续用国泰来指代中国。

新航线开通后,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航海家。穿越马六甲海峡探索东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占领了远东的许多殖民地。比如荷兰占领印尼,西班牙占领菲律宾,葡萄牙占领中国澳门。他们垄断了马六甲海峡的贸易通道,大发横财。

在这个过程中,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岸线在世界地图上越来越清晰,大量的岛屿开始出现在世界地图上。东亚的轮廓在1502年坎迪诺的球形地图上还是抽象的,但东亚和东南亚的轮廓在1569年墨卡托的世界地图上已经基本清晰可见。

坎迪诺平面球面图中的东亚

墨卡托世界地图,东半球

然而,尽管欧洲人对东亚沿海地区有所了解,但对中国内陆地区和亚欧大陆的了解仍然非常匮乏。毕竟欧洲人知道,世界是先海后陆的。那么,利玛窦是如何填写亚洲和欧洲的信息的呢?

第二,中国传统地图对世界地图的影响

中国的地图制作起源很早,但直到西晋才开始规范。当时裴秀提出了一系列测绘技术和原理,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在宋代,中国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地图,如九域守陵图、龚宇图、地理图等。这些地图北起长城,南至海南岛,东至大海,西至陇西,是传统的“中国”范围。

九个管辖区的地图

从宋代留下的古地图来看,古代中国人对中国海岸轮廓的描绘基本清晰,尤其是对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描绘。而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描述比较粗糙,说明我国南方海上贸易发达,北方海上贸易不太活跃。当时地图上还没有出现台湾省岛,可见宋人对台湾省岛的认识也是模糊的。

元朝时期,由于蒙古民族的扩张,中国人的地理视野在空之前有所提高。我们从明朝的各种官方地图上可以看到,明朝的全图很多都是东有朝鲜,西有西域,北有戈壁滩,南有中南半岛的范围,确实比北宋大很多。

明朝的“党务大一统”

但明代绘制的沿海岸线是扭曲的,精度比宋代落后很多。这是因为明朝长期实行海禁,人们对海岸线的轮廓逐渐陌生。比如明朝画的海南岛已经严重扭曲,而中南半岛几乎和海南岛一条线。台湾省岛、琉球群岛、澎湖列岛在明朝的古地图中都有出现,但岛屿的位置和大小都不合,这也说明明朝对台湾省岛并不太了解。

《职员党大团结》中的台湾省和琉球对《大世界地理图》的影响

虽然明朝地图的海岸线很乱,但是内陆地区也很有参考价值。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达中国后,利用明朝绘制的各种地图,了解中国内陆乃至亚洲内陆的情况。久而久之,他们将这些地理信息复制到世界地图上,以完善世界地图中的内陆信息。

中国新图

1584年,巴布达绘制了欧洲第一幅中国地图,名为《中国新地图》,成为“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的奠基之作”。地图用长长的山脉圈起了明朝的疆域,中间是两京十三省。除此之外,它还标志着许多州县的名称。西方画了一个名为“拉克斯”的湖,在明朝的地图上把这个湖改成了“星海”,当作黄河的源头。可以看出,《新中国地图》中的很多内容都参考了明朝官方地图。虽然地图粗糙,但这表明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已经从沿海走向内陆。

第三,中西结合的“大世界地理图”

如果我们仔细看《大通用地理地图》,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张地图的地名基本都是欧洲人起的名字,地图上也只是音译,但是中国各地都用中国的繁体名字,甚至一些消失的国家和民族也出现在地图上。这是怎么回事?

新航路开通以来,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南部非洲,使得世界各大洲的名称都以欧洲人命名。比如美国的名字在地图上标注为“America”,现在叫做“America”。它的英文名是America,是为了纪念欧洲航海家亚美利哥而命名的。想象中的南方大陆标有Magallanica,意为麦哲伦国。目的自然是为了纪念航海家猫麦哲伦。

《大通用地理地图》的北美部分全是欧洲名字的音译,比如新西非,就是新西班牙。

当时欧洲人需要中国的资料,尤其是明朝的地图,来了解亚洲的内陆。而中国传统地图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把历史上出现过这一地区的民族和国家都画在地图上,所以欧洲人可能认为这就是当时存在的国家,所以也方便地写在世界地图上。因此,像卫诗、苟国这样的名字会出现在大通用地理地图上。

伟大的通用地理地图的东北亚充满了“世伟”这个名字。

在中国传统的地图社会中,中国北方会从东北到西南画出一条狭长的沙带来代表漠北和漠南之间的戈壁滩。显然,《大通用地理地图》完全照搬了它,并标注了“沙漠”的名称。黄河和长江的走向完全照搬了明朝的地图。比如黄河发源于“星海”,长江发源于岷江(直到清朝才知道长江的源头在青藏高原)。

由于古代中国人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几乎是空白,青藏高原在明朝的地图上被极度压缩,感觉甘肃几乎与印度接壤。当时欧洲人对青藏高原一无所知,只能照搬明朝的地名。

东南亚岛屿和日本岛屿的绘制存在两极分化。东南亚的岛屿比例严重扭曲,甚至不如1570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准确。这也是利玛窦影响明朝文献和地图的负面效应。所以利玛窦试图用明代地图来纠正西方人绘制的东南亚岛屿地图,结果却是倒退了。但是日本的地图是很现实的,因为明朝没有画日本的地图,但是西方的航海家早就到了日本。

1994年世界地图上的东亚部分

让我们看看台湾省岛的图。在16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地图上,台湾省岛和琉球群岛在地图上都有明确的标注,但这张地图是混乱的,这也是受到了明朝官方文件和地图的负面影响。起初,琉球群岛在明代被记载为“大琉球”,台湾省岛被记载为“小琉球”。但在各种明代地图中,两地位置错乱,两地比例尺完全不对。

到了明朝中后期,台湾省岛又有了东宁的名字。明朝人分不清大琉球和小琉球、东宁,利玛窦自然也难分。没错,在这张地图上,大琉球反而在小琉球的南面,大琉球的西面还有一个差不多大小的东宁岛。可见这是多么的混乱。同样,我们看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轮廓,基本都是明朝地图的画法,比宋朝地图落后很多。

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这张地图的信息来源。地图大部分是欧洲人发现并命名的,而中国和亚洲的名称基本上是照搬明朝官方地图。所以这张地图可以说是中西合璧。

本人收集了大量古代地图,需要参考:资源共享:世界古代地图,中国古代地图系列。我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古人的地理知识(点击字体链接阅读更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134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