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贤成都|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的初祖”?

访贤成都|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的初祖”?,第1张

访贤成都|他凭什么被称为“中国地方志的初祖”?

《杨桦国志》作为中国最早、体系最完整的地方志,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其地位犹如《红楼梦》之于古典文学,《史记》之于传统史学,《水经注》之于古代地学...其编纂者《长曲》也被后人誉为“中国地方志的始祖”。

常渠为什么要写《杨桦国志》?他对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称之为永载史册的创举?

一个

年少成名,博览群书。

西晋末年,长渠生于蜀郡江源。他的家庭不仅是一个富裕的家庭,也是一个书香门第。他的长辈擅长读书写字。人勤修,爱众生。一切美德孝为先,义为忠。老老实实做人,学有所知。清正廉洁,治国安邦”是家训。

常渠从小受到熏陶,好学,对文史有兴趣,表现出很大的天赋。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很有名。

不幸的是,在昌渠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家乡蜀地充满了战争和动荡。先是数万流民进入蜀国,接着是频繁的叛乱。为了避免战争的灾难,长渠人举家迁往湖北。

此时的昌渠还年轻,留在江源。此后,他一直关注记录四川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习俗。

后来,常渠成为史家,是因为他饱读诗书,又有家世渊源,受到赏识。利用职务之便,他把前世的遗书都读了一遍,对巴蜀的人文历史有了更清晰透明的认识。

此时,他们的族人大多回国,带来了许多关于湘鄂情的民间传闻,丰富和补充了常渠的知识体系。

2

不被重用,赌气写书

汉末,常渠入晋为官。虽然参军,但在东晋被士绅排斥,没有得到重用。

他推崇司马迁,深感“一国之兴,在于好史”,所以把重点放在修史上。在交通不便、信息传播困难的恶劣情况下,他实地考察巴蜀地理风土,向当地居民打探询问,广泛查阅古籍资料,孜孜不倦,历时六年,终于写出了他的代表作《杨桦国志》。

《杨桦国志》可谓中国地方志编纂史上的开山之作。它把历史、地理、人物统一起来,把地理、编年史、传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体裁新颖。

《杨桦国志》共十二卷:一至四卷为历史地理志,主要记载巴、蜀、汉中、南中四郡的历史地理;5-9卷为编年史,主要记录汉末东晋初至西晋统一时期巴蜀公孙述、、刘璋父子、刘备、、李四个割据政权的历史。12至12卷更像是传记,主要记录了西汉至东晋初梁、夷、宁的圣贤圣女。

此外,《杨桦国志》是非观鲜明,主张统一,主张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战争;提倡惩恶扬善,弘扬正气,体现了昌渠作为历史学家的大局观念和历史担当。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中江城街上的华阳国治博物馆图片来源:图宠创意

《华阳国志》出版后,因其资料丰富详实、注释生动完整、编纂精美而备受好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已成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必备书籍。

“如果你是一面镜子,如果你是一千岁,向百代老师寻求真理和真理”

纵观常渠的一生

尽管艰难困苦,颠沛流离

但绝不改变研究历史、修复历史的初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花了一生的时间写《杨桦国志》。

穗净洗涤

它耀眼的光辉仍然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结束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授权后请注明出处】

作者:张小冉

编辑:龙于丹

校对:林坦高赛奇

审核:唐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129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