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欧、美,中国车比德日美系差在哪?美媒感叹产品力强劲!

进军欧、美,中国车比德日美系差在哪?美媒感叹产品力强劲!,第1张

进军欧、美,中国车比德日美系差在哪?美媒感叹产品力强劲!

转载请注明出处,关注我们的车聊!

相比之前出口到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比亚迪、蔚来、红旗等头部品牌销往欧洲后,中国车企的海外关注度更高。美国媒体Motor 1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品牌超过125个,全球销量达到1320万辆。这比2020年的总销量高出21%。

同时,全球市场销量增长率为6%,约88.5万辆,海外销量份额增长113%,今年仍在飙升。在外媒网站的调查4中,对中国品牌的好感度也有所增加,虽然60%的用户不熟悉但愿意了解更多;20%的用户持中立态度,20%的用户不会考虑。相比几十年前欧洲双环的评价,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反观国内市场,中国品牌其实包含了很多标签,包括:入门、高端、超值、越来越好、电气化普及、高智能等。那么发达市场对中国品牌最真实的评价是什么?美国媒体《Motor 1》分析过。让我们来看看结果。

市场容忍度高,

中国的需求就是全球的需求?

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产量和销量上,还有全球一流的RD中心和数以千计的汽车相关产业。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引领未来的方向上也具有前瞻性。

这意味着中国车企获取先进技术、前沿市场数据、用户最新需求等更加直接便捷。,最终有助于概念的进步。

相比之下,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虽然都是成熟市场,但增速和利润率与中国市场仍有一定差距,这也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品牌加大投入,促成了市场的良性循环。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车企的学习和进步速度有目共睹。

它的核心优势是内需,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使得很多品牌向各种类型的客户销售不同的车型,普通品牌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只要有足够清晰的规划、设计和产品力,就有机会获得销量的大幅提升。国内本土造车创新力量也是数量最多的。从各种尺寸的轿车、SUV、MPV到皮卡,几乎所有的乘用车都能在这里买到。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中国主流品牌几乎不需要太多针对性的改变,比如在澳大利亚市场销量和口碑都不错的长城皮卡,在欧洲获得较高关注度的比亚迪和蔚来等。,只需要针对不同地区推出适合的车型,尤其是比亚迪、吉利等品牌。产品线的丰富程度堪比丰田和大众,可以有效节省RD开支。

西方设计师提高了他们的品味,

技术和质量还落后吗?

在产品力方面,美国媒体的客观评价是:中国品牌新车设计越来越自信,高端品牌呈现一流。中国优秀车企的材料和造车工艺与丰田、大众等海外主流品牌相差不大,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更为先进。

外观设计方面,最近三年,中国品牌的新车都和“复制品”无关,原创性很高。吉利和长城都有自己的家族式设计,新车看起来现代、清新、充满活力。当然,设计是一个主观接受的问题。我们不讨论欧美消费者会不会喜欢,但中国品牌新车的设计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这背后有西方设计师。很多中国品牌都有西方人担任设计总监,甚至在欧美也建立了设计中心。比亚迪韩、奇瑞艾瑞泽8、长安UNI-V、广汽传祺GS8、哈弗酷狗等车型都具有代表性。与同价位的丰田、大众、雪佛兰相比,设计的整体性和车身的精致程度处于同一水平。

同时,在高端市场,红旗的H9和E-HS9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豪华的外观还是精致的内饰,标杆BBA都是合格的。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极氪,它的设计和驾驶性能调校都很欧式,进入欧洲市场很容易赢得青睐。

在核心材料和工艺方面,中国品牌的进步同样明显,尤其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同等排量下,长安和长城的账面参数甚至高于大众。马达1试驾了几次,感觉和西方品牌差别不大。同时,在智能技术、车机配套软件等方面。,中国品牌在功能性和流畅度上也优于海外品牌。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更加迅猛。有各种价格最低,速度最快,能量补充最快,体积最大的交通工具。插电式混动系统的市场份额也大大增加,步伐比欧美快很多。

销往发达地区,

最缺的点是什么?

最后,分享一下不足之处。在全球主流市场,中国品牌大多缺少三个要素:知名度、美誉度和历史。前两者得到很好的补偿,可以通过高质量、高价值、高性能来实现。最早进入美国市场的日系车就是这么做的,相信中国品牌以后也会效仿。这样西方消费者会更快了解中国汽车,从而扭转之前在海外的不良形象。

然而,历史上有障碍和困难。中国的汽车制造历史并不长,尤其是高端豪华品牌。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极具挑战性。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在30年代,宝马和林肯通过他们的努力,跻身于奔驰一样的豪华行列。特斯拉也成为了电动时代的新贵。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有优势的中国品牌还有很多机会。

总结:

从传统燃料的追赶者到新能源时代的引领者,如果按照品牌、价值、水平来定义,几乎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海外主流市场的新生力量。也更有新意。面对外媒的好评如潮,我们应该更加自豪和自信。你觉得美国媒体的这个评价足够颠覆中国汽车销往欧美市场吗?

汽车娱乐

从原创角度解读汽车市场

看看汽车生活。

新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

中国主流汽车新媒体联盟成员

在站台上安顿下来

说客|易车|一点点|头条|企鹅|搜狐

网易|大鱼|凤凰|百度|界面|电击

.......

联系我们

微信:qq4696792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113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