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迈向 2.0 时代,“运营能力”将成企业核心之争

动力电池行业迈向 2.0 时代,“运营能力”将成企业核心之争,第1张

动力电池行业迈向 2.0 时代,“运营能力”将成企业核心之争

最新数据显示,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载量134.3GWh,累计同比增长110.6%。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行业被推进了快车道,很多二线电池企业也有了更大的进步和突破空。

近日,动力电池企业卫玠动力发布“湛杰25000”战略,即“2025年实现100GWh动力电池产能,实现交付产品零缺陷”。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随着订单的逐步增加,卫玠电力的装车量增长超过155%。2021年下半年以来,卫玠电力在原有天津、盐城、嘉兴基地的基础上,迅速启动长兴、滁州、武汉基地建设。

“现在动力电池行业正在从1.0阶段向2.0阶段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将是运营能力的竞争。如何保持高效的生产运营管理,如何保证可靠的产品质量,如何保持稳定的大规模交付能力,是现阶段的制胜之道。”复星全球合伙人、卫玠电力董事长王力普说。

复星全球合伙人、卫玠电力董事长王力普

动力电池行业走向2.0时代,赛道升级。

在王力普看来,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0阶段(2010~2020),商业可行性验证期。现阶段技术满足使用要求,成本奠定普及基础,产业具备发展潜力。但由于是新生事物,一些不利影响也同时存在,如资本追逐导致产能生态异常,一些非车规级品质带回市场口碑,技术快速迭代带来市场竞争。

2.0阶段(2021~2025年),动力电池行业开始从商业可行性验证转向大规模工业产品,推动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

现阶段,动力电池企业不再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期;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急于降低成本,维持供应链稳定,因此积极引入“二供”和“三供”。在此背景下,一些原本隐藏在头部主角光环下的企业开始走上舞台,借机扩大产能,寻求突破。

比如捷威动力经过13年的积累,这两年快速发力,客户也快速增加。不到一年时间,连续布局建设三大产业基地。与此同时,装机容量一直在稳步上升,现有产能不足,仍然供不应求。相信这也是捷威接连布局新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但这期间行业赛道会升级,优胜劣汰会加强。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有4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设施,比去年同期减少8家。

此外,产能的大规模扩张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现象。“产能的疯狂扩张必然面临产能过剩和技术变革的风险,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成本压力,这确实是唯一的选择。然而,对于企业来说,认真有效的容量规划至关重要。”王力普说。

3.0阶段(2026-2035),动力电池将回归商品制造,驱动全球能源转型。“这期间行业趋于成熟,百亿巨头诞生,利润回归正常。”王力普说。

综合来看,如果把1.0阶段比作春秋时期,那么2.0阶段就是战国时期,行业赛道升级,争霸天下。对于已经有品牌、技术、产能积累的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赛道充满冰与火,“运营能力”将是企业的核心。

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动力电池行业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冰山”出现,比如原材料涨价,质量问题频发,产能供给不足。这些依然是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头疼的问题。目前处于位置争夺战的二线动力电池将如何应对?作为代表之一,捷威动力将如何运营和发展?

首先在产能方面,近两年“电池荒”现象影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卫玠动力CEO陈力看来,这种现象的背后,核心问题不是电池产能不足,而是产能利用率和优质产能的供给问题。

据了解,目前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0%,老产能面临淘汰。此外,尽管企业扩张频繁,总宣传容量超过4000GWh,但目前实际在建的不到25%。

李指出,动力在发展初期并没有过度扩张产能,使得公司今天没有无效或低效的老产能包袱,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应对电池产品迭代升级的新市场需求。他强调,目前,卫玠电力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5%。

卫玠电力首席执行官陈力

2025年100GWh的规划产能,也是基于目前企业的业务拓展和新能源市场,经过深思熟虑的布局。据了解,捷威电源目前拥有天津、盐城、嘉兴、长兴、滁州、武汉六大生产基地。其中,天津基地、盐城基地一期已投产;4GWh二期将于2022年Q3投产;长兴基地将于2021年10月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18GWh的年产能,预计2023年初投入使用。滁州基地规划产能为20GWh,项目计划2023年底前投入使用;不久前刚签约的武汉基地,规划产能30GWh;据介绍,近期将有30GWh的新基地。据此,对卫玠电力实现100GWh发电能力进行了详细规划。

盈利方面,去年以来,原材料涨价成为新能源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一大痛点。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一年多时间涨幅超过10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表示,这导致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成本的上升加大了原本就没有盈利的企业的亏损。

面对行业利润的短期压力,卫玠电力在制造过程中通过精益生产提高了运营效率。据介绍,目前企业自动化率达到80%,单位电力人工成本下降256%,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6.3%。到2025年,捷威动力的目标是追求更高的效率,制造成本降低50%,人员效率提高40%,单位能耗降低30%。

产品质量方面,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频发。数据显示,仅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热失控案例就超过600起。关系到生命安全,成为悬在动力电池企业头上的利剑。

正因如此,卫玠动力根据动力电池高比能量、高安全性、长寿命、宽温度范围、快速充电的核心要求,不断提升电池产品性能。以最新的“海绵系统”为例,不同于传统的液冷板,“海绵系统”采用全浸没式热管理方案,导热系数提升75%,整个系统内电池间温差小于3℃,安全满足TP 0膨胀,体积分组率达到70%,综合成本下降10%。“海绵系统”的外箱/车架采用刚性和柔性双重设计,在保证结构刚性和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整车极限碰撞时的电芯不被侵入,实现了主动和被动保护的兼容。

在产品布局上,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的加剧,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也处于多元化发展状态,“多条腿走路”成为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的重要布局。这方面,捷威动力在保持软包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推出了一系列方形产品。

软包电池产品对应两大系列产品:标准模块和定制模块。标准模块包括VDA355/390和MEB590;定制模块有积木电池、HEV模块/48V模块系列。硬壳电池产品涵盖极向上系列和极侧向外系列。BEV/PHEV/REEV/HEV等新能源汽车的多种新型电池产品。

总体来看,以卫玠动力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的“野心”正在逐步释放。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可能会迎来新的格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101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