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直隶练军和直隶淮军

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直隶练军和直隶淮军,第1张

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直隶练军和直隶淮军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直隶淮军与直隶训军:

在清末组建的吴魏军中,除了袁世凯的吴魏右军,其他部队都没有武器标准化的概念。虽然他们也购买了一部分最新的奥匈M1895曼利夏步枪和汉阳厂生产的仿制1888委员会步枪,但分别使用了无法使用的奥匈8毫米子弹和德军7.92毫米子弹。况且军队中还有大量老旧的冒烟步枪,武器装备非常凌乱。

当时战斗力较强的部队有聂士成的吴魏前军(原吴义军)、袁世凯的吴魏右军(原吴军)、宋庆的吴魏左军(原义军)、董福祥的吴魏后军(原甘军)以及直隶淮军、直隶联军、青岛光武军、南洋自强军等。其中直隶淮军和直隶连军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英勇作战。

一、直隶淮军与直隶军的训练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的淮军损失惨重。盛军、明军、楚军、拱卫军、军、隋公军等一些历史悠久的旧军被裁撤,相当一部分人被夷军、吴义军吸收。除此之外,直隶的淮军残部也被保留了下来。经过精简整编,他们保留了9870人的组织结构,其中步兵9个营1个哨,炮兵4个营1个哨,骑兵5个哨4个棚,勤卫9个棚,共计24个营7个哨13个棚。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直隶淮军在荣禄指挥下再次整编,次年九日完成。整编后的部队为:第16步兵营、第2骑兵营、第2炮兵营、勤卫第9营、海军军舰52艘,共9686人。该部由直隶总督掌控,由直隶总督、吴懿军总统聂世澄直接指挥。其具体编制是:

主席:聂士成,聂士成缺席,由李安堂代理。总部:北塘。下辖步队16营和炮队2营,(75、57营各16门快炮);勤卫九棚马二营有官兵9100人。改编完成于光绪二十五年一月九日。

左翼的翼长:李安堂(通用镇连长)下辖步兵旅第八营(前、后、左、右中尉)勤俭卫五个工棚,官兵4560人。分前后路。

前路:李安堂建,下辖步兵四个营(前、后、左、右),炮兵、马队四个营(中、副中),勤俭勇卫三个棚,驻北塘官兵2290人。

后路司令:郑(名提督)下辖步兵四营(前左、前右、后左、后右)、炮兵牛营、马队牛营(中、中副)、勤俭勇卫二棚,驻山海关官兵2270人。

翼司令:罗荣光(原天津镇连长,新任命喀什地区知府,接替张军空缺)。分为步兵八个营(前、后、左、右、前左、前右、后左、后右),炮兵一个营(中),骑兵一个营(副中),勤政勇敢的警卫四个棚,官兵4540人。分为左右两路。

路左侧,罗荣光兼任,分步兵队四个营(前、后、左、右),炮兵队半个营(中、中副),勤俭勇卫两个棚,驻大沽官兵2270人。

除直隶淮军外,京畿地区还有当时装备新式武器的直隶部队。本部下辖步兵20个营2个哨所,骑兵10个营2个旗1个队,步兵4个营1个哨所,骑兵2个营3个哨所,炮兵连6个营,共计42个营6个哨所2个旗1个队,共计20763人。

接着,1898年,直隶训军改组。整编后保留最后六个营的大沽口炮台兵,其余各部裁撤9513人。八国联军侵华时,本部缩减为12个步兵营和21个骑兵营,共计33个营,11250人。

也就是说,1900年直隶的淮军和廉军共有20836人,是清廷中仅次于的最强的实战力量。

二。直隶淮军和直隶连军的武器装备

当时直隶淮军和直隶连军的武器装备都很乱,没有留下准确的记录。但关于他们的武器装备,我们还是可以从当时负责向直隶军供应武器的天津机器局和淮军天津行营制造局的生产记录中找到一些线索:

关于天津机器局,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鲁愚在光绪二十四年底的奏折中提到:

北洋检查处理军械的局有两个:一个是机器局,一个是制造局。局...按机器数量:黑药一年能产44万斤,加工能产70多万斤。板栗药一年能产20万斤,加工能产24.5万斤。棉花一年能产2.3万斤,加工能产5万多斤。没有确凿的证据,每年可以生产8000磅;毛瑟枪能出382万粒;加工可生产400万粒;铜帽可生产1500万粒;加工可生产2800万粒;钢弹能出1200格令;就枪而言,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和大小。要根据编制和编制情况随时交给军械局酌情处理,并考核最大枪数。每年可以造六十门各种大小的炮,14500门。

目前制造局已制造出后膛炮、哈其开斯炮、云哲炮、三十七里哈其滚,并自铸四十七里哈其滚、后膛炮、前膛炮、炮。按机器数量计算,每年可制造半开式礼花枪12000支,六片铜片12000对,克拉布铁身大篷车10辆,拉火铜管24000根,八尺枪50000支,八尺枪200万支,云石枪140万支。

从这份奏折中可以明显看出,天津局100万斤火药的年总产能中,无烟火药只占8000斤,而且在工作时间之外没有增加产能。生产的子弹为382万~ 400万支滑膛枪,210万支哈钦斯,140万支供骑兵使用的温彻斯特13发步枪,主要是老式的烟熏步枪子弹,整体装备水平仍保持甲午战争前水平。

所谓淮军天津行营制造局,1896年改名北洋制造局时,仍生产500门所谓“侧机前门大式炮”和1000门“中国机器改装的侧机前门小式炮”。整体水平更加落后。唯一可以提及的是,1898年,该局生产了12000发75毫米炮弹和350万发子弹,为直隶地区的部队供应了大量弹药。

由此可见,直隶淮军和廉军虽然总人数超过两万,但武器装备凌乱落后。在前线吴伟军还装备着大量冒烟步枪的情况下,他们作为二等兵,自然没有换装新的小口径无烟步枪。八国联军侵华时,主要武器仍是老式武器,如大小炮、毛瑟1871/84冒烟步枪、哈钦斯冒烟步枪、温彻斯特13枪等。

第三,苦大谷堡

但依靠相对落后的武器,八国联军侵华时,直隶淮军和直隶连军仍进行了坚决抵抗。当时敌我第一战是直隶淮军和廉军的大沽口战役!

1900年6月16日,八国联军突袭大沽口炮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需要郑重指出的是,此时的清政府和八国联军根本没有宣战,而西方宣传的理由——德国公使克莱恩德被杀,是在4天后的6月20日才发生的。所谓清政府“向各国宣战”的圣旨,就发生在6月21日。因此,这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突袭,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

当时驻守大沽口炮台的部队是67岁的淮军老兵罗荣光率领的直隶淮军右翼和左翼2270人,以及大沽口炮兵团870人。在罗荣光的指挥下,大沽口炮台向敌舰猛烈开火。作为先锋舰的俄罗斯炮舰“吉利亚克”号优先被炮台攻击,不断被炮弹击中。凌晨3时,清军一发炮弹准确命中该舰弹药库,136发备用炮弹一起爆炸。1258吨的炮艇立即瘫痪在浅滩上。船上8人死亡,45人受伤,几名死者被烧成焦炭。几乎与此同时,另一艘俄罗斯船只“高丽”号被击中起火,造成船上11人死亡,20人受伤。

但在战斗间歇,敌船不断增援,而罗荣光部则被孤立。当时驻守大沽口的北洋水师七艘战船一枪未发,巡洋舰海容号甚至与八国联军的战船一起熄火抛锚。四艘世界上最快的海龙级32节驱逐舰,以及闪电舰“飞庭”号被俘获。在军队方面,直隶总督鲁豫并没有为罗荣光派援军。

6月17日上午,八国联军900余人的登陆部队在大沽口登陆,开始进攻北岸的左颖堡。当时直隶淮军2270人,分散在五个炮台,每个炮台只有一个营约500人。当时俄军的上尉·斯坦科维奇等人身先士卒,率领约300名俄军、德军、奥军作为第一波冲到左颖堡门口,将其炸毁。守备堡左营管带也不甘示弱,率军冲出,发起反击。敌我展开肉搏战,一度压制俄德奥联军。但没过多久,350人的日军作为第二梯队冲上来了。在激烈的战斗中,日军队长服部哲被清军击毙。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海上八国联军炮艇的一发炮弹意外击中了左颖堡的弹药库!巨大的爆炸彻底击垮了守军的士气,联军趁机发起总攻。在第三波200多名英军的配合下,终于占领了左颖堡,左颖管带被封死得胜!

之后清军各营相继溃不成军,罗荣光将军义愤填膺地吼道:“一将无能,千军死战,恨不能派援军!”于是他的部队冲杀敌人,最后死在乱军中,享年67岁(说是退守天津后愤而自杀)。大沽口之战,八国联军900多名陆战队员参战,伤亡172人。五艘船在海上受损,160多名船员伤亡。守堡的直隶淮军、大沽口炮队,阵亡一千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老将军罗荣光是湖南人。在他的家乡湘西,有一个古老的寻尸传说。传说将军和他手下的湘军将士战死沙场后,为了让他们回到家乡安葬,湘西派出了最好的赶尸人到天津,引导将士们的尸体返乡——当你到湘西旅游时,还会看到关于此事的文艺演出。当然,这只是传说。

四。天津保卫战中的八国联军毒气弹

占领大沽口后,发生了激烈的天津争夺战。当时的天津有清军的精髓。守军主要包括直隶总督聂士诚的原吴卫部队一万五千零七十人,四川总督宋庆的吴卫左翼部队九千八百零六人,天津连长罗荣光的淮军四千七百五十人,连长李安堂的淮军二千三百一十八人,连长何永胜的二千五百人,共计三万五千人左右。

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由于在直隶训练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在家乡打反侵略战争,士气非常高昂,战斗最为壮烈——“他们全家都住在河北的窑子里,所以他们以国家为家,他们为自己而战。”

根据八国联军的记载,七月十三日盟军进攻天津城墙南门时,城垛上有“激烈的步枪火力”。参与战斗的英国军舰“奥兰多”号准尉吉普斯也回忆说,“中国人勇敢地坚守阵地,他们的步枪火力一直很猛,直到城墙倒塌,他们一起被吹走。”"战争一直持续到晚上,我们的部队几乎进不了城。"

除了英勇作战的地方部队,当时的天津人民也非常感激他们的英勇训练,他们热情地为军队工作:“老弱做饭,让强者吃釜底抽薪速战速决,鲁莽则有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突破天津城防,八国联军不顾平民伤亡,野蛮使用了化学武器——毒气炮。

当时使用的毒气主要是氯气。“医生用它解毒,但它的性质很毒,入口的鼻子可以处死。因为它的残忍超出了理智,所以在太西战场上能杀敌的人很少。西方人讨厌义和团,所以他们用它来代替。......起初没想到义和团散了,好人被他们的茶毒死了。”当时英军主要使用氯炮弹,又称“烈地炮”:“这次英国铁甲船运了两门炮到天津,放了好几次。有一次,建了一个堡垒,一时间全台湾人都死了。又一次在军中买了六百匹马,中途死了。”

八国联军使用的化学武器造成天津大量军民死亡。当年的《申报》报道中明确记载,由于天津“突然开放,入城的人措手不及,有的住在曲房或密室里,气不空吹走,所以一触即死,活下来的只有少数。”在《拳乱时期的中国旅行》一书中,也提到了战时天津有很多人死于毒气的史实。“大量死者躺在南门附近的街道和房屋里,其中许多人死于炸弹的弹片和毒气。”当时,《全球公报》记载说:

“西方有近两万名士兵。低毒大炮弹爆炸时,绿色气体四散,触之者必死”。“在被炮火摧毁的城墙上,尸体成堆”,以及“城市的很大一片区域着火了空,被害人的尸体把一切都弄脏了。”“中国人的遗骸数以千计,他们都是被毒气炮杀死的。城里很多人被瓦斯炮熏死了。”

对于侵略军使用毒气弹的罪行,当时的报纸评论说“用毒气伤害人民生命和与战争无关的人,是残忍的,不合理的,是大大伤害天地之和的。”八国联军在侵华期间犯下的累累罪行真的是数不胜数!

不忘国耻,铭记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073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