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 月销破万,理想跌掉一半

AITO 月销破万,理想跌掉一半,第1张

AITO 月销破万,理想跌掉一半

成都的疫情为车展按下了暂停键,余温还在,但也暗示了下半年潜在的不确定性。

就像1号车企发布的交付结果,有跑圈的,有腰斩的,有稳坐钓鱼台的。

上述十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中,鄂安、哪吒、零跑分别以27021辆、16017辆、12525辆夺得前三的位置。

造车新势力中,哪吒继7月之后再次夺冠,保持零跑第二;“小李伟”回归到原来的“肖伟李”,特别理想。

相比之下,极地氪和霾图终于上升了。前者8月份的交付量环比增长超40%,创下月度新高,后者则取得了今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被华为和赛勒斯深度绑定的品牌AITO(凸凹)上个月交付了10,045辆新车,首次跻身万辆之列。

华为“上车”找到了方向,看到新势力第一梯队在不断扩大。

理想的“减半”还不如蔚来的一半。

市场谈论最多的月度交付数据是蔚来、小鹏和Ideal之间的第二名。

7月,三个品牌都跨过了1万辆的分水岭,小鹏排名最高,理想和蔚来紧随其后,排名第三。到8月份,仅蔚来一家就交付了1万多辆。

八月是蔚来骄傲的一个月。根据李斌之前的声明,7月份的ET7产量受到压铸件短缺的限制,比计划少了几千件。新订单的交货时间推迟了大约3个月。

但纵观8月数据,ES7、2022 ES8、ES6等车型陆续交付,总交付量仅增长600余辆。备件的短缺似乎仍然严峻。

上个月,小鹏交付了9,578辆新车,同比增长33%。其中P7交付5745辆,P5交付2678辆,G3系列交付1155辆,较7月下降16.9%。

小鹏连续四个季度蝉联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能否在今年第三季度站稳脚跟,还是个未知数。

一方面,哪吒和零跑势头强劲;另一方面,在G9等待上市,新老产品交替的时候,小鹏面临着订单变化和产能攀升的压力。

与蔚来9月底交付的“小型ET7”ET5不同,G9是小鹏的首款旗舰SUV。官方称,新车开放预订的热度高于同期的G3、P7、P5。不过最后还是要看G9的大转化率和订单量。

小鹏并不是唯一一个等待新车上市以丰富产品线的品牌。理想更加迫切。

8月,理想交出了一份“最差”的成绩单,共交付4571辆,环比下降56.1%,同比下降51.5%,略高于4月上海封关时的4167辆。

如果说李湘对《爸爸的车》的准确定位在于一个李One在世界上的成功,那么现在这个定位无一不透露着焦虑。

AutoLab记者第一时间向理想方询问原因。理想方面表示,8月份订单量确实有所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

“预算多的用户都在等L9,L9的产能还在爬坡阶段。”该消息人士补充道,“此外,将于11月初发布和交付的L8也对订单产生影响。”

目前关于理想L8的公开信息很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会有五座和六座的布局。同时,L9使用的1.5T发动机仍将与增程器配套使用。

最近几天L9开始交车,李想赶紧赞,看了十多条关于L9车主提车的微博。对于11月推出的第三款车型L8,理想也是提前公布,发布当月开始交付。

所以理想销量的下降,既不是芯片短缺,也不是电池短缺,而是一种“相互竞争”的结果。L9和L8上市后,李灿能否“收复失地”,还有待观察。毕竟这个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

L9能卖的比一个好吗?这很难说,但一个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几乎结束了。理想二季度财报中给出的三季度预期交付量为2.7万-2.9万辆。现在看来,9月份至少达到1.2万辆并不难。

事实上,在交付数据公布的当天,三个品牌的股价都出现了小幅下跌。截至1日港股收盘,蔚来跌逾5%,小鹏跌逾4%,理想跌逾3%。

花旗(Citi)分析师杰夫·钟(Jeff Chung)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韦小立9月份的交付业绩必须在年底前得到显著改善。

市场需要一个好故事。持续加大亏损的财报数据也需要尽早出现拐点。

哪吒,稳住AITO,请求帮助。

除了以上几个品牌,新势力中的冠亚军哪吒和零跑表现都比较顺利。

哪吒除了U、V低价款,冲击30万市场的S系列已经预售;连续第四个月破万的零跑也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C01。这两款车型都有望在今年交付。

当注重性价比的品牌开始放弃“以价换量”,转而追求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对手时,这个市场无疑正在走向成熟。

高端市场玩家既比拼续航能力,也比拼产品力。

比如氪在7月宣布为车主免费升级8155芯片,及时扭转了“失速”的开始。上月交付量7166辆,环比上涨42.7%,淡季表现好于其他品牌。

随着首款MPV ZEEKR 009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麒麟电池的上市,氪可能实现吉利对未来高端纯电动市场的期待。

相比极氪,蓝兔作为东风的高端子品牌,自交付以来表现平平。今年前7个月,交付量保持在2000辆以下,直到8月份交付了2429辆新车。

尽管蓝兔自7月份以来已经交付了第二架造梦者模型,但距离期望值仍有一定差距。每个品牌都想成为中国真正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前提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AITO可以算是华为“上车”的代表作。从最初的争议到每月交付量的增加,再到8月份凭借M5和M7的车辆,交付量突破1万,华为证明了自己。

不仅有产品实力,还有遍布全国的门店销售渠道。9月,M5纯电动版将伴随华为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10045的数字将大概率继续突破。

新的市场阵容不断更新,没有人会永远是市场的宠儿,但总有人升到顶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037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