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胡适: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第1张

胡适容忍自由还更重要

胡适曾说:“人们骂我的事,我都记不住,我想越快越好地忘掉它!”胡适一生对人宽容友善,从达官贵人到司机,他都很谦逊。胡适晚年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首先,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在《宽容与自由》中反思了自己童年的不宽容。

17岁时,胡适曾撰文痛骂《西游记》和《授勋簿》。他认为这两部小说是迷信小说,应该杀。但一年后,一群同样的“道德家”却要“杀死”鼓吹“新思潮”的胡适及其友人。

回忆起这段往事,胡适说,“当年我想‘杀’人,后来有人想‘杀’我,动机也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我们对正义生气,就失去了宽容的尺度。

胡适一生奉行“自由主义”。但他晚年去康奈尔大学看望老师时,得出的结论是“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宽容,被胡适视为做人的原则和自立的前提,甚至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一生,名扬天下,谗言天下。

说好的,说坏的,都到了极致。

当然,胡适很珍惜自己的名声,但他的性格似乎更能容忍“诽谤”。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社会要自由,就需要“包容”。

就胡适而言,“宽容”表现了他追求自由的谦和风格,也反映了他温文尔雅的外表和处世之道。

“宽容”不是懦弱,而是人性的善良。

胡适一生交游广泛,待人宽厚热情,与人为善。

第二,真正的朋友

陈独秀和胡适是朋友,都是兔子,但陈独秀比胡适大一轮。

胡适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文化人。(微信官方账号:Qingyinxuanshi 空)陈独秀对学术和仕途都很感兴趣。他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学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创新者。

陈独秀在日本留学时,因剪别人的辫子被驱逐出境。回国后,他组织了激进的社团并经营小报。

这本书是两个性格、经历、兴趣、志向不同的人。他们能走到一起纯属偶然,最后能成为一生的朋友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在“宽容”这个话题上,陈独秀和胡适产生了分歧。

1925年,在第三国际和国民党的支持下,陈独秀正在筹划所谓的大事业。此时的胡适还是温和保守的,渴望南北调和,妥协,避免战争。

那年年底,国共烧了早报。胡适很生气,当面斥责陈独秀不包容异己。此时,胡适与陈独秀已经彻底分道扬镳。

但胡适仍然恪守着传统的对待朋友的方式,那就是“出谋划策,与人为善,而不为止”。

1932年,失意的陈独秀被捕处死。胡适鼓励北大教授去解救他们。当时的胡适,通过各种关系,四处奔走,终于救了朋友的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独秀提前出狱。

出狱后,陈独秀住在胡适最好的朋友傅斯年的家里。

南京沦陷后,陈独秀流浪到重庆江津,生活窘迫。当时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大使,远在彼岸,仍多次关心陈独秀的命运,并一度邀请他到美国学习讲学。

1942年,陈独秀在贫困中去世。

陈独秀一生孤傲,也是一个骄傲的人,一个不怕死的人。谁能想到,在他生命的最后,给予他最大关怀的人,不是他的朋友,而是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第三,学会宽容

鲁迅生前曾说过一句名言——

“我不原谅他们任何一个人。”

同样,胡适晚年也说过一句名言——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在北大认识了鲁迅和周作人。他们是朋友。然而,他们思想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道扬镳。

鲁迅骂胡适的时候,众所周知,但是胡适没有还手,没有回应。

在受到鲁迅尖锐批评后,胡适仍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大加赞赏。

鲁迅死后,作家苏突然跳出来,用尖酸恶毒的文笔对鲁迅进行了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胡适不同意这种行为,并公开宣称——

“鲁迅有他自己的长处,不应该抹杀”。

鲁迅去世后,胡适与周作人也保持着友好关系。后来周作人“趟进了日本人的浑水”,胡适也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拉了周作人一把,使他免于一死。

1962年,胡适在台湾省去世。周作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写了一篇回忆胡适的文章。

当时胡适在大陆已经臭名昭著。

周作人用文人的智慧写出了他的乡愁。

文字被隐藏,痛苦被隐藏。

直到今天,很多人说起胡适,谈的更多的是他的学识和政治观点,而很少谈及他对待事物的态度。

显然,没有人是非黑即白。

胡适说:“人们骂我的话,我一点也记不住,我想越快忘记越好!”

这是什么心态?

胡适一生对人宽容友善,从达官贵人到司机,他都很谦逊。许多人以和他成为朋友为荣,并乐于称他为“我的朋友胡适之”。

宽容使胡适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许多友谊。我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终于可以学会“宽容”了。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941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