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枯水见底明代石桥露“真容”湖床上现风卷黄沙的场景

鄱阳湖枯水见底明代石桥露“真容”湖床上现风卷黄沙的场景,第1张

鄱阳湖枯水见底明代石桥露“真容”湖床上现风卷黄沙的场景

天气,今年的干旱灾害有多严重,从最近江西潘阳湖的新闻就可以看出来。从潘阳湖的相关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开裂的湖床,甚至看到风卷起湖床上黄沙的场景!以鄱阳湖枯水为底,明代有石桥一座,有一千一百多孔,名曰“千眼桥”。

鄱阳湖已经见底枯水。明代石桥露的“真容”

潘阳湖的干旱

8月27日,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水域,严重干旱导致湖区水位持续萎缩。湖床上风卷黄沙的景象仿佛让人置身沙漠,明代水下石桥展现了庐山真面目。

这座石桥长2930米,桥面由花岗岩制成。每个桥墩由大约10棵松树组成。桥面宽约1米,有1100多孔,故名“千眼桥”。自古以来就是都昌、幸子两县沿湖人民的要道。它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湖中石桥,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越野爱好者打卡。

千眼桥简介:

“千眼桥”出现在低潮时的鄱阳湖湖底

颜倩桥建于明朝,全长2930米。它的石材都是花岗岩。每个桥墩由大约10根松树组成,桥面宽1米,有1100多个孔。所以古桥又叫“千眼桥”,被誉为中国湖中最长的石桥,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颜倩桥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西山蒋公岭脚下的鄱阳湖湖底,属于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桥有2930米长,1。2米宽。它是用长长的花岗岩铺成的,松木柱子立在湖泥中支撑着桥。因有983个泄洪孔,故名“千眼桥”,又称“千孔桥”。

主要功能:

千眼桥功能

自古以来,颜倩桥就是从都昌到幸子,从庐山到旬阳,越过蒋公岭,跨越鄱阳湖的必经之路。夏天涨水时有船可以渡,冬天落水时要涉水过湖。北风刺骨,涉禽往往苦不堪言。

明崇祯四年,官至都昌的钱主动以捐俸的方式筹集资金,历时五年。他在这里修建了这座横跨河流的桥,所以它也被称为钱公桥。从此,颜倩桥成了都昌和幸子两县沿湖人们的主要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930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