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两国签订的《澶渊之盟》,究竟是宋真宗的功绩还是败笔?

宋辽两国签订的《澶渊之盟》,究竟是宋真宗的功绩还是败笔?,第1张

宋辽两国签订的《澶渊之盟》,究竟是宋真宗的功绩还是败笔

我们都知道宋朝重文抑武,导致国家武装力量薄弱,经常被外族欺凌。但宋朝有钱,坚持花钱买平安的原则。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朝与辽国签订《禅院盟》。但长期以来,对《禅院联盟》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城下之盟,可耻的条约。也有人认为这个条约带来了宋辽百年和平,是互利共赢的条约。而签署这个条约的皇帝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恒,宋真宗。那么,“禅院联盟”是宋真宗执政的成功还是失败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后唐我们河东的统帅石敬瑭,被后唐末皇帝李从科怀疑。清太三年(公元936年)造反,但兵力有限,被困太原。为了得到契丹的帮助,他割让十六州给契丹。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成功的推翻了后唐,建立了后金,成为了后金的开国皇帝,但是十六州却完全落入了契丹的手中。

宋朝统一天下后,一直想收复十六州,但是失败了。没有十六州,就没有宋朝的北障。汴梁大开,辽可任意侵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在辽圣宗和萧太后的率领下入侵宋朝,深入宋朝。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宋朝朝廷乱成一团,大臣们大多主张南迁。连宋真宗皇帝都觉得宋军抵挡不住辽军,他也有意南迁,怕被辽军俘虏。只有宰相寇准强烈反对南迁。他还建议宋真宗用亲征的方式,去前线监督国家。

胆小的宋真宗不想去,但寇准极力劝说,边境又急,他终于鼓起勇气去了唐周。看到宋军皇帝亲自指挥战争,他的士气高涨,他在战场上非常努力。他奋力打败了辽军,并射杀了辽军将领萧挞凛。

当时单独深入的辽军后勤补给跟不上,后面很多城市也没攻占。交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宋军覆盖,而前线的宋军士气高昂,一时之间很难突破西安。萧太后看到了辽军的危机,于是派人去宋真宗求和。遗憾的是,宋真宗没有看透辽军的形势。他只是想让辽军尽快撤退,解除对大宋的威胁,所以同意与萧太后讲和。

在媾和过程中,辽军抓住了宋真宗渴望和平的心理,提出了许多过分的要求,但宋真宗的底线很低。他只向谈判代表曹利用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他不能割让领土。只要他能讲和,他可以给更多的钱。最后两国达成和平协议,签订了《禅院之盟》。约定:廖与宋是兄弟。宋每年给辽十万两银子,二十万匹帛。宋与辽以白沟河为界。

30万银丝对于富庶的大宋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于是宋真宗对谈判结果非常满意,给了曹利用一个升职的机会。辽对此也很满意,得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用再靠战争掠夺了。

本来,宋真宗对自己的外交成就沾沾自喜,但大臣王钦若对他说:“《春秋》是城下之盟的耻辱。没有什么比唐源的行为更可耻的了,这是万乘之尊的城下之盟!”这无疑是给宋真宗泼了一盆冷水,从此他一直郁郁寡欢。

其实我不怪宋人把单源之盟当成可耻的条约。毕竟当时的情况是宋军大胜,占据了场面上的优势。结果宋朝在谈判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送钱给敌人,这是很多中国人情感上无法接受的。但从长远来看,宋朝还是受益匪浅。每年给的钱还不到宋朝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却为宋朝赢得了百年太平,省下的军费比这个数目多得多。此外,条约还规定宋辽两国在边境开放贸易。鉴于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完全可以在互市上把旧币的钱赚回来,所以宋朝总体上并不吃亏。当然,最重要的是边境上的人民再也不用饱受战争之苦了。《汤圆之盟》似乎可以看作是宋真宗的成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912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