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K创始人葛肇煌的江湖路,开堂“洪发山”,成为洪门龙头

14K创始人葛肇煌的江湖路,开堂“洪发山”,成为洪门龙头,第1张

14K创始人葛肇煌的江湖路,开堂“洪发山”,成为洪门龙头

他是国民党军事系统的中将。战败后逃到香港,清理旧部,成立帮会。

几年间,他依靠手下精兵强将,把社团发展成“香港最大黑帮”,在香港横行半个世纪。

他就是14K社的创始人葛黄照。

葛·黄照1894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不爱读书,喜欢交朋友,不管是高官还是有见识的人。

长大后,葛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部队里慢慢往上爬,1934年成为革命军第93师连长。

1942年,葛加入军统,受军统领导人戴笠控制。次年,升任西江独立行动队指挥官。

1945年,日本人在广州的一个伪红门据点——红门五洲华侨西南总部,被葛接管。此后,葛将此据点改为“洪门忠义社”,自称“洪门护法”,游走于当地青林豪杰之间。

1949年,葛召开洪门会议,邀请了许多重要的洪门领袖出席。

在大会上,葛收编了广东的洪门组织,西江、珠三角的“大日二”,以及部分被打败的国民党士兵,实力瞬间壮大。

此外,葛还开设了弘法山,将原来的“洪门忠义社”改组为“弘法山忠义社”,成为当时广东最大的“山顶”。

葛将《弘法山》编为词库,并采用了孙中山《国民性》中的“新八德”和“新生活运动”所倡导的“四维”,将《弘法山》编为十八个词库,即“真、行、忠、孝、仁、爱、信、义、义”。此外还有匡庐、白庐等编,还有长江系的多支,西江系的易唐生、秦熙堂等。

洪门始于清朝,目的是“反清复明”。清兵围剿的结果,洪门很多义士占山为王,于是洪门以很多“山头”为分支。

当时在广东资历最老的洪门“五岳”盟主李富林和副盟主关仁福已经很老了,准备退休。

葛此时崛起成为广东洪门最强大的势力,和关仁福把广东洪门的龙头地位让给了葛。

1949年10月,葛带着一批“红发山”成员撤退到香港定居,并在香港各社团中生存下来。

“红发山”的成员训练有素,当地社区无法与葛的团伙抗衡。为了掩人耳目,葛把“红发山”改名为“十四号”。“14号”的由来也很简单。是当时广州“红发山”的据点,葛以门牌为号。

由于“14号”过于猖狂,作为首领的葛很快被驱逐出境,“14号”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开始自行其是。

葛离开了香港,逃到了金银岛。经过一番游说和画饼,葛得到了大量的活动经费,然后潜回香港,躲在元朗的凌云寺里。

回港后,葛得到了资金支持,马上叫来了老员工,把“14号”改成了“14K”。这个K字代表Kuomingtang,国民党的英文缩写,以示忠心。

在葛的带领下,“14K”开始到处插旗,当地的社团都不是他的对手,因为其成员大多都在部队生活过,不仅训练有素,而且大多都经历过枪林弹雨,是从血雨腥风的大山里走出来的人。再多的地方协会能打,也是地痞流氓,斗不过对方。

得益于这些精锐士兵的凶猛,“14K”迅速崛起,其字堆从最初的18字堆扩大到36字堆。其实力一举超越以“和”“和”“和”为前缀的本土社团,成为香港最大黑帮,并获得近半个世纪“香港第一帮”的美誉。

“14K”以“孝对”为正统,由葛领导,葛为首领。

但洪门早年的宗旨是“赶走鞑靼奴隶,反清复明”,到了这里却变了味,和地痞流氓没什么区别。

除了从事黄、赌、毒等非法生意,还向只能温饱度日的商贩收取保护费,可谓无恶不作。

包道方面,除了给予“14K”资金支持外,还支持了另一个社区,即信义安。

当时信义安的创始人就扎根在九龙城寨。由于他的影响力最大,他在城寨中被称为“九龙皇帝”。但是,当时新义安的规模根本不能和“14K”相比。因为两位创始人背景相同,偶尔互相帮助,两个社团相安无事。

1953年,葛因脑充血突然在灵云寺去世,享年59岁,社众为他的美景将他安葬。那一幕是当时最大的葬礼。葛的墓在粉岭,今天还可以看到。

有传言说,葛的死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因为当初的馅饼没有实现。当然,这也是坊间猜测。

葛死后,葛“太子”接替他成为第二代“14K”的首领。但葛熊志无心社区事务,社区里凶的人太多,谁也服从不了谁。结果14K没有继续增长,反而开始走下坡路,甚至有些词库名存实亡。

目前只有易、梅、德、新大全还在活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黑手党势力肯定是没落的。毕竟邪恶是不可战胜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93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