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六)清代制度

读书札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六)清代制度,第1张

读书札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六)清代制度

清代政府机构

部落政权:清朝的政权和元朝的政权都是当时外来民族建立的。这里只说清朝。清朝政权机构的建立与汉唐宋明不同,因为他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满人如何控制汉人。所以清政府总是把满族人的利益放在汉族人的利益之上。所以清朝的政权是部落政权。

清朝的兵部组织结构很多都是沿袭明朝的制度,制度中需要提到的就是兵部。军部不是在朝代之初建立的,是在雍正才建立的。在此之前,内阁的设置仍然和明朝一样。

内阁的办公室在内廷,描述明朝制度的时候提到了四馆两亭。雍正帝的文华殿和武英殿后面,发现了一个小房子——南书房,把它变成了军部。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内阁是文官机构,军部是武官机构。这是因为军部成立之初,的确是用来处理紧急军务的,但后来所有重大问题都要通过军部处理。

清朝皇帝颁布的圣旨称为圣旨。诏令有两种,一种是公开的,比如官员的任命,皇帝的外出,祭祀救灾等等。订单全部公开发布。还有一种圣旨,是秘密的。比如皇帝要命令一省总督做什么事情,就会被军部封死,交给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虽然办理,但只能盖章,不能开封,再转寄给巡抚。

这种圣旨只有皇帝和当事人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国家大事变成了皇帝的私事。所以不能称之为体系,只能称之为符咒。

清朝的六部尚书沿袭了明朝的六部制,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大臣和第六大臣仍称为大臣,副大臣成为助理大臣。清朝时,侍郎可以单独向皇帝汇报,从而打破了部内的平衡,侍郎与大臣的关系不能说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第二,每个部都有一本汉书尚书和一本满文尚书。侍郎也是男人,也是男人。6个大臣和侍郎加起来一共36人,都可以直接给皇帝写信。

地方政府明代,地方政府设置了三个部门,即政治部、刑部和总指挥部。到了清朝,开始设立地方督抚、巡抚,正式成为地方巡抚。这样,地方政府机构分为县、州、道、政使、总督五级。

清朝也有四个行政禁区。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首先是东北三省,这里是满清王朝的发源地。清朝入关后颁布禁令,不准汉人迁居东北三省。目的是一旦失败,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一禁令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才被解除。

第二个是台湾省,因为郑成功在这里执政后,人心无法完全依附于满清政府,所以叛乱时有发生。为了保证这里的稳定,不允许海峡两岸的福建人移居台湾省。

第三个禁区是察绥,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中南部。将此地设为禁区也体现了满清政权的私心,就是要隔绝蒙古人与汉人的联系。

第四个禁区是新疆,设立在这里是因为满清政府看中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就是失败了给自己一条出路。直到清末左平定叛乱,这一禁令才得以解除。

怀柔政策清朝的政策不是针对汉人,而是针对蒙古和西藏。清朝提倡喇嘛教的根本目的是以宗教拉拢蒙藏,以联合周边镇压本部十八省。为此,设立了李等行政机构。负责外交事务。

清代考试制度

清朝的考试制度虽然继承了明朝的科举制度,但已经失去了初衷。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行始于唐代,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为天下无辜百姓。宋明虽有所修改,但基础不变。清朝为了维护满人的统治地位,在科举考试中严格限制汉人的录取比例。中央机关的主要官员,满族人的比例远远大于汉族人。直到清末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满人实在不堪重用,国家才放开这一限制,大量汉人受聘担任政府要职。

清朝的人民反抗

每次太平天国运动提到这段历史,现代人都会同情这场农民运动。在政治理想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主张不尽如人意。从他占领南京以来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太平天国也有一定的宗教思想,源于西方宗教。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在南京建国后,开始在各地破坏孔庙,将儒家书籍视为恶书,意图推翻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的中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赢得普罗大众的支持。所以,即使没有曾国藩,即使太平天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其做法也绝对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对于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学派主张改革而非革命。康有为认为,满族人继续当皇帝与否并不重要。中国需要的是一部宪法。有了宪法,是否保留一个享受特殊礼遇的皇帝就无所谓了。更何况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还保留着他们的皇帝。

康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他认为满清政权不是皇帝专政。其部落政权的本质是皇帝背后有一个满族部落支持。宪政允许保留一个皇帝,但还能保留一个部落群体的特殊权力吗?

辛亥革命孙中山对当时中国的革命和政治改革的构想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要推翻满清部落政权,革命必须流血。革命之后,要想改变中国的困境,还必须改变制度。

孙中山先生提到中国古代的行政权、审查权、监督权的分离和西方所追求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分离。提出了五权分立的立法理念。五权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督权和审查权。但由于诸多原因,国民政府并没有根据这一原则制定宪法。

(未完待续)

【作者声明:本文为读书笔记。本文中的内容主要是对作者书中阐述的内容的总结,也加入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文中表达的观点绝非学术观点,在某些问题上可能偏离历史事实。在此真诚接受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43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