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多款车型涨价,最高涨幅超 10 万!宝马还能“挺”多久?

奔驰多款车型涨价,最高涨幅超 10 万!宝马还能“挺”多久?,第1张

奔驰多款车型涨价,最高涨幅超 10 万!宝马还能“挺”多久?

【了解车迪原厂产品】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全球供应链短缺,奔驰决定自2022年4月2日起,调整部分在售车型的建议零售价。

奔驰部分车型价格调整时间表

本次调价主要针对进口车型,包括E级敞篷、轿跑、CLA猎装、E级轿车(含插电式混动)、C级轿车、S级轿车、GLS、GLC等车型。同时,AMG C 43、G 63、E 53等车型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迈巴赫·GLS

迈巴赫GLS 600 4MATIC李尚版价格超过310万元。

迈巴赫的价格涨幅最高。

调价幅度方面,S级轿车、GLS、AMG G G 63涨幅超过3%,迈巴赫GLS 600涨幅超过4%,其他车型涨幅在0.9%-1.5%。

具体来看,AMG G 63车型涨价幅度最大,从247.8万元涨到255.4万元,差价7.6万元;价格浮动最低的是CLA 200 Coupe和CLA 200 Shooting Brake车型,价格仅上调了3000元。另外,E级插电式混动车型价格没有调整,但是取消了奔驰智能充电墙盒。

2022款奔驰C级改款C 260轿跑

2022款奔驰E级E-300L时尚轿车二次改装

再看具体车型,目前国内在售的进口C级轿跑价格最高为4800元,调整后的价格为35.08万元和38.48万元;进口E260时尚运动版涨价5200元,从43.36万到43.88万,E260豪华运动版涨价5800元,从45.90万到46.48万,E300运动版涨价6400元,从51.54万到52.18万。国产E300 L时尚型上涨4900元,售价从47.39万元调整至47.88万元,E300 L豪华型上涨5900元,售价从49.29万元调整至49.88万元。

022奔驰S级S 400 L商务型

国产GLC 300 L 4MATIC动感藏版价格上涨5700元,目前销售45.48万元,GLC 300 L 4MATIC豪华型上涨5600元,销售47.68万元;进口GLS 400 4MATIC车型上涨3.39万元,价格由103.41万元调整至106.8万元,GLS 450 4MATIC时尚型上涨3.74万元,GLS 450 4MATIC豪华型上涨4.24万元,价格由128.66万元调整至132.90万元。

S级车型中,S 400 L商务型上涨2.96万,售价从91.72万调整至94.68万元,S 400 L豪华型上涨3.45万,售价从103.83万调整至107.28万元;S 450 L价格上涨3.79万元,从117.89万元涨到121.68万元,S 450 L 4MATIC上涨4.05万元,从123.83万元涨到127.88万元,S 500 L 4MATIC上涨5.77万元,从178.11万元涨到183.88万元

2022 AMG G 63

AMG系列车型中,C 43 4MATIC coupe上涨8600元,售价从63.82万元调整至64.68万元;G 63上涨7.6万元,售价由247.8万元调整至255.4万元;GLC 43 4MATIC coupe SUV上涨7600元,售价从68.82万元调整至69.58万元,GLC 43 4MATIC SUV上涨9600元,现售价67.08万元。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此次调价中,S级车和GLS车型(包括迈巴赫)的涨幅最高。2021年,奔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全球交付量超过240万辆,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主要受芯片短缺影响。然而,虽然销量有所下降,但奔驰高端车型的销量却同比增长,从而促进了品牌的整体利润。据悉,去年迈巴赫、AMG、EQ系列、奔驰S级等高端车型的年销量增长了30%。这一次,随着价格的调整,高端型号再次“领先”。

今年,奔驰将加大新能源产品的投放。

根据计划,2022年,奔驰将基于中国市场推出21款新产品,包括8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同时,奔驰-AMG将迎来55周年庆典,奔驰-AMG SL 63等性能车型将陆续上市。首款梅赛德斯-AMG电动车——梅赛德斯-AMG EQS 53 4MATIC+的到来,也将加速品牌电动化的步伐。

受诸多因素影响,全球车企的生产成本有所上升。

目前全球部分地区局势紧张,芯片供不应求,汽车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包括小鹏、蔚来、零跑、哪吒、樊菲、吉氪、吉星、比亚迪、广汽阿亚恩和特斯拉在内的多家汽车公司宣布上调产品价格。

去年年底,四部委宣布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下降30%。

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是补贴的减少。去年年底,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称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下降30%,2022年12月31日后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国家补贴。新政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LME镍价飙升。

二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金属材料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以来,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重要原材料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期货单日涨幅超过70%,2022年以来涨幅高达290%,收盘价超过5万美元/吨。3月8日,镍价一度触及10万美元/吨关口,日内最大涨幅接近110%。

自2021年4月以来,镍库存持续下降,从26万吨降至今天的7.7万吨,这也导致LME镍价持续飙升。此外,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三大镍金属生产国,受到近期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也是镍价飙升的催化剂。

来自网络的数据。

除了镍资源,电池级钴和碳酸锂的价格也在快速上涨。2021年1月电解钴现货均价27万元/吨左右,现在已经超过54万元/吨,涨幅100%。同样,2021年1月,碳酸锂价格在5万元/吨左右,但到今年3月,均价已经涨到50.04万元/吨,翻了10倍。

更何况,只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涉及的锰、锌、铜、铁、铬、铂等金属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国内钢材期货价格也从2020年4月的3100元/吨左右上涨到6200元/吨。

汽车芯片严重短缺,价格也大幅上涨。

除了“三电系统”的核心原材料,汽车智能大脑芯片也严重不足。据悉,目前汽车行业短缺的芯片主要有MCU+电源芯片和驱动芯片,其次是信号链CAN/LIN等通信芯片。

一般半导体厂商的提价幅度预计在20%-30%左右。但经过有意的囤积和炒作,筹码的价格可能会飙升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核心芯片暴涨140倍,很多厂商都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天价”成本。

拿着“芯片”自重是一方面。另外,由于近几年疫情的影响,芯片的出货周期也延长了不少。比如正常的发货周期可能是6个月,现在延长到了12个月,有些品类会延长到18个月。

数据来源于网络。

除了上述原因,汽车制造的一些基础材料(如铜、铁、铝)价格也大幅上涨。俄乌冲突的爆发也影响了汽车所需的铑、钯等金属的供应和价格。金属市场上,以钯为例,现货钯价自3月以来一度上涨超5%,最高达到3173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超65%。同时,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国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各类企业物流和人工成本进一步增加,都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下一个会是谁,宝马还是奥迪?

2022款宝马i4 eDrive40

巧合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并不是唯一一家提价的公司。3月底,宝马所有车型在全球多个市场开始提价。据外媒“BMWBLOG”报道,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总监彼得博士(Dr. Peter)近日表示,宝马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所有车型价格将小幅上涨(约3%)。价格上涨是由于全球原材料成本上升,如铑、钯和钢。彼得博士还表示,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宝马的整体制造成本可能会增加12亿美元。

对于德国市场,宝马每年春天都会例行发布新一年的价格表。基于今年年初公布的新价格,宝马德国现在继续提价。比如宝马3系的最新起售价为39350欧元,比年初公布的起售价高出1000欧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涨幅较大的是宝马5系,其在德国市场的最新起价为5.37万欧元,比年初公布的起价高出22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

宝马在印度的价格调整通知

在亚洲市场,宝马印度公司于3月25日正式宣布提价:自4月1日起,在印度市场销售的所有宝马车型价格上涨3.5%,而宝马印度公司官方表示提价是为了调整材料和物流成本,并受到地理形势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回看中国市场,目前宝马在中国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价格调整。得益于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良好控制,其国内生产秩序并未受到严重干扰。三天前,国产宝马X5和纯电动版3系正式发布,再次为宝马中国注入一针“强心剂”。然而,各种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宝马还能“承受”多久成本压力也是未知数。

奥迪虽然没有正式宣布整体调价,但是车型价格一直在涨。

与奔驰、宝马不同,奥迪在国内市场并未宣布整体涨价。但是这两年随着不同车型的变化,它的价格也在悄然调整,不会大张旗鼓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价格上涨是既定的事实。这种调整可能会让一部分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一些。

今年2月,奥迪在澳大利亚宣布将于2022年调整所有车型的价格,调整幅度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元)至7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8万元)。

你问过消费者关于汽车涨价的问题吗?

消费者最终为“成本”买单

受原材料上涨影响,汽车产品涨价是合理的,但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要和消费者平摊。消费者对百万元以上的车型调价并不敏感,但对于10-30万元的车型,1%-4%的价格波动就足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我们也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某国产品牌车型的生产成本增加了40%左右,一款车型卖出去压力非常大。这不仅是单个品牌面临的问题,也是全行业共同承担的风险。在欢乐谷的快速成长阶段,车企要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占领市场,甚至亏本赚吆喝。然而,目前,如何有效化解成本风险是所有车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梳理调整车辆配置,优化售后服务,向消费者展现更多诚意,即将到来的“涨价潮”才能实现软着陆。当然,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最终你都要依靠产品。只有产品实力真正被消费者认可,涨价才能更充分。但是,在目前的宏观形势下,有多少消费者能为涨价买单呢?恐怕很多车企都没有概念。

未来还会继续波动。

2022年第二季度,随着芯片的短缺、原材料的上涨以及俄乌战争的持续,涨价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短期内扭转局面的可能性非常小。未来甚至不排除进一步涨价的可能。

源网络

好消息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今年生效。据了解,在RCEP成员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来源国,中国对日降税清单涉及8种常见汽车零部件的700多个税号,包括塑料、橡胶零部件、金属制品、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零部件。长期来看,随着零配件协议税率的降低,将给我国汽车生产行业带来明显红利。

面对当前困难复杂的形势,企业优化产业链,确保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技术升级和创新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消费者来说,整个产业链价格上涨的“成本”最终还是要由终端消费者来买单。如果目前的价格“无法接受”,那就只能等待全球经济复苏,供应稳定,汽车降价;或者,退而求其次,选择价格更低的“替代车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40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