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玲:走近战斗英雄王玉坤烈士

孟秀玲:走近战斗英雄王玉坤烈士,第1张

孟秀玲:走近战斗英雄王玉坤烈士

战斗英雄王玉坤烈士

作者:孟秀玲

【人物简介】

王玉坤(1920.7~1949.1.9),河南省永城市黄口镇李平楼村人。

1939年6月参加永城抗日民主政权3区区中队,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11月任新四军6支队3团4营战士。

1940年初调6支队3团2营,6月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6旅16团2营4连。

1941年2月任新四军12旅34团2营4连1排班长,11月任淮北军区泗阳独立团4连班长。他一贯作战勇猛,当步兵时是有名的猛虎班长,曾8次担任突击班长,是打冲锋的虎将,是团里有名的战斗英雄。他投弹又远又准,是全营有名的投弹能手,在攻击敌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12月20日调入骑兵团,任新四军4师骑兵团1大队3班班长(排级)。凭着惊人的毅力,苦练马术,挥刀杀敌,冲锋陷阵,成为骑士的佼佼者。

1946年8月作为优秀基层指挥员被选调到步兵,任华中野战军9纵79团1营5连连长。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2纵5师15团5连连长。

1949年1月9日晚,在淮海战役陈官庄穆楼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我的父亲孟昭贤是新四军4师的老战士,翻开他写的厚厚的几摞回忆录,多处记述描写了他的亲密战友王玉坤,战友之情溢于言表。不幸的是王玉坤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了。

根据父亲的回忆录,我整理出王玉坤烈士的事迹,并于2009年出版了《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将王玉坤烈士的英雄事迹公之于世。

2018年在永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张亚魁主任和黄口乡李平楼村杨启民支书的帮助下我又找到了他的后代,了解了王玉坤烈士更多感人的故事。

义无反顾,离家参军打鬼子

王玉坤,1920年7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父亲王朝兴,养育了6个孩子:2男4女。男孩中老大王玉德、老二王玉坤。全家艰难度日,没有钱供孩子们读书。

1938年5月永城沦陷,中共永城党组织积极组织抗日武装。王玉坤决心抵御外辱、保卫家园。

1939年6月,王玉坤毅然参加了永城抗日民主政权3区区长兼区中队长胡克明领导的区中队,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他参加革命前就已经结婚,19岁时,他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和怀孕的妻子,毅然离开了家乡。

攻城拔寨,冲锋陷阵的虎将

1939年11月,永城抗日武装3区区队长胡克明奉命带着300多人升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第3团4营。

第3团是由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3支队3大队(睢县武装)上升的支队主力团之一,2000人左右,团长周时源,政委方中铎(原为孔石泉)。

1939年9月,永城独立大队(原永城学生大队)先行编为3团3营。不久,永城独立大队改编的3营分散充实到1、2营。胡克明的4营遂编为3营,营长胡克明,政委刘增奎。王玉坤又跟随胡克明调入3营,后调整到神枪手吴守训任营长的2营。

1940年初,他跟随2营开赴豫东永城、夏邑和皖北砀山边界地区开辟根据地,在攻打永、夏边界的济阳集、会亭集、张楼和永城县北的埋头集、翟庄、王套楼等几十次战斗中,都参加了突击队,多次任突击班长。

他投弹又远又准,手榴弹爆炸时自己不用卧倒,并能连续不间断地投掷,像连发炮弹一样发挥威力,是全营有名的投弹能手,在攻击敌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火烧翟庄炮楼

1940年5月,伪大队长翟宝善200余人盘踞在永城西北的翟庄寨,凭借3层炮楼和寨外的一道水壕沟、一道土围子,易守难攻。

新四军游击支队3团团长饶子健命令2营拔掉翟庄伪据点。2营长吴守训、教导员万庆夫拟定了作战方案:4连担任主攻,从西门突破;5连在寨子外策应;6连阻击援敌。

同时,组织一支突击队,以4连为主,从全营挑选精兵强将,突击队长由营部青年干事孟昭贤担任。突击队由许锡夫、王玉坤、刘俊杰、李允明、郭学勤、刘怀歆等18位同志组成,编成两个组:一个机枪组,组长许锡夫;一个步枪组,组长王玉坤。

突击队涉过围沟,翻过围墙,迂回到门楼下边。这时敌哨兵发现了他们,机灵的王玉坤眼明手快,向寨门楼投去两颗手榴弹,许锡夫趁着硝烟跃上门楼,用机关枪堵住了屋门,口中高喊:“我们是新四军,缴枪不杀!”一个黑大个子很顽固,打着手枪向外冲,被许锡夫一个点射打瘫在门口。其余10多个敌人吓破了胆,乖乖地举手投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2营完成了对中心大院的包围。敌人负隅顽抗,封锁了通向中心大院的所有通道,部队前进受阻。

突击队在机关枪的掩护下,冲击到大院北屋的后墙根,并由此出发,两次强攻大院北门,但都因敌人火力封锁严密而未获成功。

此时20多人的身体紧贴在后墙上,既冲不上去,又下不来,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

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突击队在墙上挖了洞后,破墙而入,王玉坤向屋内扔了两颗手榴弹,地上立刻躺倒4个敌人,其余的向炮楼逃窜。许锡夫端着机关枪猛扫一阵,撂倒了一大片。

突击队乘胜向炮楼追击。突然砖头和手榴弹劈头盖脑地从天而降,把他们与炮楼隔开。他们迅速撤回北屋,一起研究进攻炮楼的方案。最后用火攻,终于取胜,敌人死72人、伤17人,伪大队长翟保善被烧死,缴获枪支70多条。

五户张集突围战

1940年6月,王玉坤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6旅16团2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日伪军频繁“扫荡”,国民党顽军以7倍于我的兵力,向4师猖狂进攻,妄图制造第2个“皖南事变”。

在日、伪、顽军的联合夹击下,斗争形势骤然恶化,新四军经常处在包围、突围、打仗和转移之中,稍不小心就会被敌人消灭。

16团2营为了保护萧县地方政府,坚持在萧(县)永(城)夏(邑)地区与敌周旋,一直与豫皖苏联防委员会主任吴芝圃在一起。此时,2营辖4、6连,营长周纯麟、教导员傅锐,李公仆任4连长、张问智任指导员,孟昭贤任2营4连副连长兼1排长,王玉坤任4连1排班长。

1941年1月初,吴芝圃带2营转移到萧县西南的五户张集,准备在此过个春节。那天,同志们很疲劳,睡得都很沉。

半夜同志们正酣睡,突然枪声四起,叛军刘子仁带1个团把2营团团围住,枪声四起。

王玉坤集中手榴弹把盖揭开,做好战斗准备。1排冒着敌人枪林弹雨突围,王玉坤连发10多枚手榴弹,机枪班托着3挺机关枪一齐开火,冲出了小院东门,占领了一些粪堆作掩护,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

接着向东北方向猛打猛突,敌人被击溃,首长们都突出了重围,部队才得以安全转移。天亮时,只见遍地的血迹。

苗桥破6路日伪顽军合围

1941年1月23日春节前几天,2营与敌人周旋了三天三夜,半夜进驻永城东边的苗桥。

刚吃过早饭,2营派出的警戒哨报告:日伪军分6路对我合围,从萧县方向来了3路,从永城方向来了3路。

据此情况,豫皖苏联防委员会主任吴芝圃和2营长周纯麟指示部队快速进入苗桥周围的抗日沟隐蔽起来。

此时敌人用“八二”步兵炮和迫击炮不停地向苗桥轰击。副连长孟昭贤从1排抽调20多名骨干向西北顺着抗日沟公开突围,把敌人吸引到苗桥西侧,掩护2营主力和地方首长及机关顺着抗日沟向东突出重围。

他们遇见一个排的伪军阻击,王玉坤的连发手榴弹和机枪班一齐开火,猛打猛突,消灭了伪军中队30多人,然后绕到了敌人背后,顺着抗日沟向东与2营主力会合了,突出了重围。

裴桥守备战

1941年2月,王玉坤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4师12旅34团2营。

3月的一天,在永城县裴桥,我2营刚刚消灭了叛军刘子仁的区公所,还没休息,国民党暂编14师一部带着叛军刘子仁2000多人从西边向2营进攻。

早上8点,敌人在猛烈炮击后,分两个梯队向4连阵地发起冲锋。

各班的手榴弹都揭开了盖,连长李公朴对王玉坤说:“你的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又能打连发,这次要发挥你的技能,给你集中20颗手榴弹,敌人到咱跟前狠狠打!”

王玉坤坚定地说:“连长,你放心吧!我集中了12枚连发弹,在我这里敌人休想过来。”

当敌人的第二梯队在一个矮胖子军官指挥下冲到4连阵地前沿时,4连吹起了反冲锋号,王玉坤瞬间跳出抗日沟,发挥了他投得又远又准,又能打连发的技能,立刻将敌人的突出部分打垮了。

4连先后打退国民党军3次进攻,子弹已消耗殆尽,就和敌人对峙起来。黄昏时分安全撤出了战斗。第2天据我们的情报员说,昨天在裴桥打死打伤敌人400多人。

1941年5月5日,在日、伪、顽军联合夹击下,新四军4师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战略转移到津浦路东洪泽湖地区。

11月,部队精简整编,34团分散编入淮北军区各县的地方武装。王玉坤所在2营4、6连编入泗阳独立团,1942年又缩编为淮北军区特务营。

苦练马术,威震敌胆的骁骑兵

1941年8月1日在今江苏淮安市洪泽县创建了我们自己的快速部队──新四军4师骑兵团,它也是新四军乃至后来的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也是彭雪枫师长的三件宝之一。

9月,王玉坤所在的新四军4师34团2营长周纯麟调任4师骑兵团副团长,后任团长。

1942年12月20日,骑兵团扩充编制,周团长首先想到了孟昭贤所在的4连。于是孟昭贤带领泗阳独立营4连成建制调入骑兵团,编为骑兵团第4大队,孟昭贤任副大队长。

1943年3月初,4大队拆散,人员分别补充到1、3、5大队。孟昭贤调任1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玉坤作为骨干调到1大队3班任班长(排级)。从此,王玉坤开始了长达4年的骑兵战斗生涯。

当时,大队发给王玉坤一匹新买来的未经调教过的生马。他不知深浅,凭着一股勇劲儿,备好鞍子就爬到马背上,结果马尚未跑起来他就被摔了下来。

他不服气,再上去,又被摔下来,一连几次。最后一次,马一蹶一踢后腿,又重重地把他摔了下来,胳膊摔破了,腿摔肿了,回去后连饭也没吃。

但他不气馁,在党小组会上说:“过去我以为当骑兵又舒服又威风,现在才知道当骑兵不容易,光靠勇敢不行,靠步兵那种冲锋和攻坚的办法也行不通,必须是勇敢加熟练的马术动作才算是个好骑兵”。

他还说:“别的同志马骑得那么好,他们也是练出来的,我只要勤奋好学,一定能练出来。”

练马要从爱马开始。王玉坤对马真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除了按时喂马、遛马和让马打滚外,还用自己的津贴费买来铁耙子、木梳和肥皂,把马洗了又洗、刷了又刷,弄得马干干净净、光鲜发亮。马也会抖抖鬃毛,摇摇头,显得十分舒服。有时,他还买一些青瓜梨枣,一点一点地塞到马嘴里。

有一次,他的枣红马突然病了,双眼无神,不吃不喝,这可急坏了王玉坤,他赶忙请兽医,熬药灌药,又买来了鸡蛋和蜂蜜,照料了两天一夜没合眼,总算把马治好了。

班里有人说他对马太溺爱了。他很严肃地说:“彭师长说了,马是我们不会说话的战友,任务是靠我们和马共同完成的,不爱护好,怎么当好骑兵。”

每到一地,他总是先马后人,先招呼马吃好喝好,然后才考虑自己。渐渐地他和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他走到哪里,不用拉缰绳马也跟到后面,他站着不动,马也站在他身边不走。

有一次,他练马术从马上摔了下来,马立刻转回来站到他身边。在王玉坤的影响下,3班个个爱马如战友,为此,大队几次在3班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爱马精神和护马经验。

王玉坤训练马是非常刻苦的。他训练马跪倒,开始时,左手抓住缰绳往下按,右手拍打马前腿,想让马屈腿跪下。但马并不懂人的意思,不予配合,不管王玉坤怎么按怎么拍,枣红马仍然仰着头,身体站得直溜溜的。

不一会儿,人马都出了汗。王玉坤不气馁,给马和自己擦了擦汗,摸了摸马嘴表示亲热,又领着马转了几圈,然后又开始练了起来。好不容易马跪下一次,他就给马喂点儿好吃的。

就这样,一连几天,虽然他累得筋疲力尽,但马却终于明白了,被驯的能双腿跪倒了。

接着他又训练马卧倒。这次,他先拍了拍马的额头,又摸了摸马嘴,然后才拉住马缰绳,徐徐用劲向后拉紧,把马头拉得越来越偏向后方,马忍受不了,开始不住地摆头,王玉坤也心疼了,马上松开缰绳,牵着马遛几圈。回来后再接着练,如此数次,人和马出了汗,王玉坤又忙着给自己和马擦汗。

终于有一次马被他扳倒了,他也被压在马下,他松开马缰绳,马一抖站了起来,他的腿被压得生疼,但仍然一拐一拐地坚持练习。终于,马能卧倒了。接着,王玉坤又开始练习自己骑在马上让马跪下和卧倒。

在马背上跳上跳下是骑兵的高难度动作,王玉坤不得要领,跳下来就上不去了,被奔马拖了100多米,一松手啃了满嘴泥,脸和腿被拖得鲜血直流。但他抹了一把血和汗,一拐一拐地追上马,又练开了,练了一会儿又开始遛马。

凭着这股子倔强劲,一个多星期后,他终于掌握了这一高难动作,能在飞奔的马上单侧和两侧跳上跳下,像燕子一样轻松自如;在马上站立像棵青松,挺拔笔直,稳如泰山;伏身拾物像雄鹰捉鸡,手到擒来。

马上劈刀也是高难度动作,操场上分左右两侧竖着11根木桩,木桩上插着高粱秆,最后在地面上还摆放一个破钢盔。但开始时,他1个目标也劈不着,不是劈在目标前就是劈在目标后。

于是,他照着老骑兵的样子练基本功——劈刀,开始,每次劈30、50次,尔后100次、200次,逐步上升到500次,他的胳膊很快肿起来。但他咬紧牙关,坚持不停下来,等到稍有好转他又增加次数。

最后,他每次能劈1000次以上,刀锋呼呼直响,像刮风一样,只见刀影不见刀片。有人计算,他每分钟劈刀100次左右,平均每秒1刀多。

这时,他才飞身上马,对准目标左右开弓,又准确又利索,刀锋所指,11个高粱秆全部被削掉,最后伏身下去,用马刀往上一挑,钢盔被挑出10多米远,在场的战友看见这一幕,都为他鼓掌喝彩。

就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他掌握了27套骑术战术动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此,成了骑兵团优秀骑兵之一。

骑兵团的本事是练出来的,骑兵团的威风是打出来的。在抗日战争中,骑兵团参加大小数百仗,以迅捷快速、骑术精湛、勇猛顽强而威名远扬,屡建奇功、威震敌胆,成为淮北平原一支铁骑劲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反“蚕食”,拔除日伪据点

1943年,日伪军对我淮北抗日根据地边缘进行“蚕食”和“伪化”,以缩小抗日根据地,最终达到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和消灭新四军主力的目的。

我4师主力一部分机动待机,一部分散配置到各边缘地区,坚决打击深入根据地的日伪军,并相机进袭日伪军薄弱据点。

骑兵团参加的战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侍卫圩子攻坚战。

侍卫圩子据点位于泗县至睢宁之间,赵大麻子伪军有100余人驻守,圩子周围有坚固的围墙,圩子外壕设有鹿砦,内有堡垒20余座。

3月1日,第4师确定由张震参谋长率领骑兵团拔掉侍卫圩子据点。这天下午,张震参谋长来到大江庄骑兵团团部驻地,向周纯麟团长、姚运良政委和大队以上干部传达了师里的决心,介绍了敌情和地形,组织大家研究了作战方案。

最后研究确定:1大队攻打东大门,5大队攻打西大门,3大队做预备队,团指挥所设在圩子东南角的小村上。

具体战法是:天黑行军,到达侍卫圩子据点后,下马徒步悄悄接近敌人,直到被敌人发现,再猛打猛冲。为此,要求1、5大队要组织突击队,周密部署,保持有后续力量。

接着,骑兵团全体人员在练马场上集合,姚运良政委冒着小雨进行了战前动员,他激昂地说:“同志们!彭师长、邓政委命令我们骑兵团坚决拔掉侍卫圩子伪据点,彻底消灭圩内的敌人,解救那里的人民,扩大我们的根据地。同志们!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全团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完成!”

1大队把任务向军人大会传达后,程朝先大队长确定,全大队分为1、2梯队,第1梯队即为突击队,其余为第2梯队。

突击队由 2区队担任,能打善战的区队长(连级)王崇古(后改名王崇国)任突击队队长(他是1933年参加红军的老同志);吕传德、张同振分任突击班正副班长;组长分别是张致山、孙运风和韩玉玺;王玉坤任手榴弹班班长;梁天作、刘怀歆分任火力班正副班长。突击队由1大队党支部书记孟昭贤指挥。

接着,孟昭贤、王崇古又组织突击队在村西头一个草屋里召开了“诸葛亮会”,发挥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结果大家出了不少好的主意。最后,王崇古总结了大家的意见。

那天,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刮着风下着雨。程朝先率1大队在泥泞的道路上行军,棉衣很快就湿透了,人和马都跌了不少跤。经4个多小时,约在晚10时,按时到达了展开地区。

全大队立即下马,悄悄地接近侍卫圩子的东大门外。吕传德指挥的突击班悄悄摸上去,通过了第一道和第二道鹿砦。

吕传德纵身跳进了围壕,由于围壕深、沙土松,往下打滑,他采用“接杆法”,示意高个子陈长林蹲下,王永丰踩上陈长林的肩膀,爬上围墙后,解开绑腿带后放下来。就这样,突击班神不知鬼不觉地上了围墙,在东门南侧隐蔽起来。

孟昭贤和王崇古在围壕外密切关注着战斗情况,王玉坤说:“我也爬上围壕,好向敌射击孔内投弹。”于是孟昭贤命手榴弹班也进了围壕,隐蔽在围壕脚下;命火力班隐蔽在围壕外的高土包上。

突击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着团指挥所发出的攻击信号。一直等了约2个小时,骑兵们身上的棉衣被雨水淋的像水洗的一样,人人冻得瑟瑟发抖。但是由于团指挥所和5大队走错了路,迷失了方向,1大队一等再等,始终看不到团指挥所发出的攻击信号。

时至大半夜,敌哨兵发现了突击队,顿时东门楼上的敌人向我突击队猛烈射击。

突击队立刻向敌人发起了攻击,王玉坤率手榴弹组先向敌东大门投掷手榴弹,同时火力组也用机枪封锁了敌碉堡上的射击孔。我第1梯队迅速冲上了东大门两侧的围墙,向东门楼发起了猛烈攻击,仓促应战的敌人很快投降了。

孟昭贤和王崇古立刻带领火力组登上东门楼,控制住制高点,同时打开大门,放下吊桥。使1大队长程朝先率第2梯队进了圩子。突击队的成功入圩为大部队的进攻开辟了通路,扫清了障碍。

也就在这时,团指挥所发出了攻击的信号弹。5大队也向敌西大门发起了攻击。

圩内敌人近100人向东大门进行反扑,我1大队利用围墙有利地形,向敌人猛烈射击、投弹,这时手榴弹班班长王玉坤又一次发挥了能连发手榴弹的特长,一连扔出十几发手榴弹,将敌打退。

在我两个大队的夹击下,敌人节节后退。当突击队冲进侍卫圩子时已是下半夜,圩子里还有一座3层的碉堡不断向我射击。

突击组长孙永风主动请缨,将一张盖着几条湿被子的桌子顶在头上,冒着弹雨奔向敌碉堡,把两个手榴弹绑在一起,从碉堡的射击孔里扔了进去。碉堡底层的敌人大部分被炸死。

这时,5大队也冲进了西门,两个大队迅速清除了残敌。

此战,毙伤伪军22人,俘虏41人,缴获步枪39支、短枪3支、子弹200多发、炮弹21发、法币915元。我军无一伤亡。

战后,骑兵团召开了庆功会,4师《拂晓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战斗经过,突出表彰了1大队。

大决战攻坚,为国捐躯的英雄

1946年8月,为了抗击国民党军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骑兵团1大队和两个步兵连奉命在岳圩子渡口和李口阻击国民党军第7军和第74师一部的疯狂进攻,掩护华中野战军9纵和大批地方干部的撤退。

王玉坤参军前就是船工,在岳圩子渡口他负责摆渡,冒着敌飞机轰炸的危险,一昼夜救了许多老百姓,却在敌机俯冲击中小船时,自己右腿负伤,但他坚决不到后方医院治疗,领导只好同意他带着马到团卫生队休养,伤愈立即归队。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大兵团作战,步兵伤亡较大,急需补充。1946年8、9月,华中野战军9纵先后从骑兵团抽调了两批经受过多年战争考验的老骨干担任步兵的连、排长。王玉坤作为骨干调到步兵部队,他明知步兵死伤概率较大,但仍向党组织表达“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决心。

王玉坤开始在华中野战军9纵79团战斗。1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原华中野战军9纵和山东野战军2纵组建为华东野战军2纵,原73团、75团、79团组成2纵第5师,分别改编为第13团、第14团、15团。

王玉坤任华东野战军2纵5师15团1营5连连长,参加了两淮保卫战、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临朐战役、交河战役、莱阳战斗、益林战斗、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1948年12月3日,我军将杜聿明30万人合围于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杜聿明集团不断向南实施突围。

12日、13日、14日我军经3天激战,坚决击退敌步、炮、坦、空的联合的猛烈地持续进攻,给敌以重大杀伤,稳住了阵地。

19日,5师接防陈官庄南面的郭楼(距敌指挥所仅4里地)、孙庄、李庄、堌上(堌场村)一带,阻止敌向南突围;敌又从王庄向我阵挖交通壕,企图南逃突围。

20日,5师15团夜袭敌人,平毁了敌交通壕。15团在堌上向郭楼北的王庄出击,大量消耗了敌有生力量,圆满完成阻敌南逃的任务,将杜聿明部团团包围在陈官庄地区20天。

王玉坤率领15团5连参加了一系列战斗。

1949年1月6日下午4时,我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1月9日晚,15团5连奉命攻占了穆楼东南的敌前沿阵地,但敌人拼命反扑,迫击炮、六0炮、轻重机枪猛烈射向阵地,王玉坤率领5连打退敌人多次反扑,激战4多小时,最后全连只剩20多人,直到弹药耗尽,也没让敌人前进一步。

阵地保住了,但他却血洒沙场、壮烈牺牲。团部紧急派2连接防了5连的阵地,并最终攻占了穆楼。

此时离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的10日下午4时还差不到一天。

泪沾湿襟,英雄身后的悲凉

王玉坤牺牲时,年仅28岁。他1939年参加革命时才19岁,一走就是9年。常年征战在外,舍小家、为大家,无法照顾父母双亲,也不能疼爱呵护妻子和孩子。期间,听闻父母相继病逝,也不能执杖尽孝,又听闻他惟一的孩子也夭折了,也不能回家安抚妻子。9年间一直未曾回过家。

惟一的一次探亲是在淮海战役前夕。王玉坤获准回家探亲几日,全家人惊喜若狂,抱头痛哭,倾诉思念之情。王玉坤感谢妻子操持家务,给二老送终。为了安抚妻子失去孩子的痛苦,他和大哥王玉德商量,决定将大哥3个孩子中的老二王金亮过继给他,与妻子一块儿生活做个伴。他还拜访了全村的每一户人家,感谢他们对自己父母及妻儿的照顾。

妻子和兄妹千方百计地挽留他在家多住几天。王玉坤何尝不想多与妻子亲热厮守,与兄妹们共抒衷肠,但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更多人民的幸福,他含泪告别了家人,毅然归队,谁料到竟是与亲人们的最后一面,从此一家人阴阳两隔,永无相见之日!

当与王玉坤同在一个部队的亲戚,把王玉坤牺牲的噩耗传到家中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王玉坤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王玉坤的妻子还年轻,但她坚持要把王金亮抚养成人,后来在她娘家和王玉坤兄妹的劝说下,才改嫁他人。

王玉坤的养子王金亮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年年给父亲祭祀,操持将父亲的遗体从祖坟迁移到烈士陵园,竭尽一个儿子的孝道。王金亮已在2016年12月病逝。

我找到了王金亮的长子王子民和长媳高毛省。他们为了生计,远在南阳打工,生活很拮据。

他们听村里老辈们谈起,当年村里的干部和王氏族人都曾到陈官庄战场把王玉坤的遗体运回老家,埋在村边的祖坟,还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会上对王玉坤的褒奖和赞扬至今都在村里口口相传:“王玉坤为人特仗义,胆子特大,打仗特勇敢,敌人的碉堡炸了几次都不成功,他一上去就炸毁了!”

王玉坤的孙媳高毛省谈起2013年亲手将王玉坤的遗体从祖坟迁移到陈官庄淮海战役烈士陵园时,墓穴中还发现了一颗空弹壳。为何放置这颗空弹壳?它的来历已无从知晓。

查阅资料,寻溯英雄牺牲之日

2019年清明节时,我请王玉坤的孙媳妇用手机拍了一张王玉坤烈士的墓志铭发给我。墓志铭写道:王玉坤,1948年10月在永城陈官庄战斗中牺牲。

我认为,时间可能有些误差,因为1948年11月30日,杜聿明率30万人撤离徐州南下,我军于1948年12月3日将杜聿明包围于永城陈官庄地区,所以说1948年10月时间有误。

我查阅了原华东野战军2纵5师14团政委程坤源撰写的《金戈铁马》一书,书中人物的注释写道:“王玉坤1949年在穆楼战斗中牺牲。”

程坤源是当年新四军4师骑兵团的政治部主任,1946年下半年与王玉坤前后脚调到步兵,1947年他们所在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2纵5师,所以他对王玉坤非常熟悉。

那么,王玉坤所在的华东野战军2纵5师是何时攻打的穆楼呢?我又查阅了当年任华东野战军2纵司令员滕海清撰写的回忆录《华野2纵在陈官庄歼灭战中的战斗经历》,文中写道:“1949年1月9日晚,我2纵令4师攻陈官庄南公路上据点,5师攻穆楼,6师攻帝祖庙。”

我又查阅了当年任华东野战军2纵5师13团3营教导员徐春阳撰写的回忆录《走上陈官庄战场》,文中写道:“1949年1月9日的夜晚,是一场混战。我们5师的攻击目标是穆楼、帝祖庙,而后直指陈官庄。”

我又查阅了当年任华东野战军2纵5师15团2连连长王林撰写的回忆录《施义之政委亲自为我包扎伤口》,文中写道:“1949年1月9日晚,15团5连奉命攻占了穆楼东南的敌前沿阵地,穆楼敌人立即组织反扑,5连打退敌人多次反扑,最后全连只剩下20多人,弹药耗尽,情况紧急。团部决定派我们2连接防5连防务,以便进一步攻击穆楼、帝祖庙之敌。”

以上老前辈的回忆,说明了两点:

一是,王玉坤所在的华东野战军2纵5师15团参加的陈官庄穆楼战斗是在1949年1月9日晚。

二是,王玉坤率领的15团5连在穆楼战斗中损失惨重,全连只剩下20多人,也印证了王玉坤连长就是在穆楼战斗中英勇牺牲的。

写完此文,我如释重负,终于完成了我父亲的遗愿,找到了他最亲密战友的亲人!我父亲和王玉坤叔叔一定在天堂看着我,露出欣慰的微笑!

我又不禁掩卷长叹!王玉坤烈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家舍妻,失去了双亲,失去了孩子。在即将胜利的前夕,他却倒下了,没有亲眼看到他为之奋斗的胜利硕果。英雄为人民而英勇献身,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英雄们!

编发:拂晓哨位

作 者: 孟秀玲,新四军4师骑兵团孟昭贤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4师分会副秘书长。

部分资料由王玉坤的孙子王子民、孙媳高毛省提供,照片由孟秀玲、高毛省提供。

原题:【孟秀玲】新四军第四师群英谱14集【战斗英雄王玉坤烈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19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