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长起义后密谋叛乱,董其武求情,主席批示:不要杀

军长起义后密谋叛乱,董其武求情,主席批示:不要杀,第1张

军长起义后密谋叛乱,董其武求情,主席批示:不要杀

作者:徐栋

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但他刚一下车,就看到几个全副武装的卫兵向他走来,并对他说:你被捕了!

当指挥官有什么不好?

是111军(319师、320师、326师)军长、第9兵团副军长傅的部下。

1949年9月19日,刘万春在绥远、桂绥领导起义,其部改编为我军第36军。

在这种情况下,刘万春为什么被捕?起义前他是不是作恶太多了?我认为不是。

众所周知,我军对起义军和叛逃者的政策是一贯的,即一旦我们放弃黑暗,把目光投向光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比如1947年赤峰附近有个土匪叫白金辉,开枪打死了我军4个师级干部。后来,因为他投奔了傅,他于1949年揭竿而起,没有被追究责任,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首长。

由此可见,刘万春不是因为他以前的所作所为而被捕的,而一定是起义后入狱前做了什么违法的事。

所以,刘万春已经弃暗投明,而且他还在高位上,那么为什么还要做坏事来毁掉他的未来呢?这要从他和蒋的关系说起。

刘万春,1898年生于河北蛟河,回族。年轻时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保定军校比黄埔军校历史更悠久,这里涌现出许多名将,他们大多成为民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蒋八大金刚中的顾、蒋、陈诚、刘智、张治中、均出自保定军校;白崇禧、罗、薛岳、刘、白崇禧这些名族,也是保定军校出来的;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人邓、叶挺、董振堂等也出自这所学校。

同样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刘万春,有着不平凡的军旅生涯。

刘万春从小爱读兵法,有军事天赋。军校毕业后,他变得更厉害了。

1923年参军后,他晋升很快。短短四年,他就担任了江军独立第8师1团团长。

知道叶挺从军人到上校,用了七年时间。

应该指出的是,当刘万春担任代表团团长时,他没有背景,也不认识蒋介石。

直到1927年,刘万春才进入蒋介石的视线。当年1月,北伐军总司令蒋视察了当时驻扎的武汉部队后,临时到湖北昔阳看望北伐军。

一月十日,蒋介石在第七军军长李宗仁陪同下,视察了第八独立师。

老师们闻讯赶来迎接,并陪同蒋到训练场。

他提前接到电话,安排他的王牌小组在训练场练习,以便给上峰一个最好的印象。

团长是刘万春。

当时,刘万春正带领部下操练,对蒋介石的到来视而不见。

师长以为他没听见,故意咳嗽两声,那意思是让团长向总司令汇报,但刘万春没有回应。

老师生气了:“刘团长,总司令来了!”

刘万春头也不回地说:“我在导演一场‘战斗’,不能停!”

老师气得脸色都变了,但是蒋摆手让他不要发作。

蒋介石对这位年轻的上校很感兴趣,非常欣赏他的风格,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部队的演习。

演习结束后,刘万春转身来到蒋介石面前,做了一个立正的报告。

江点了点头,笑着对说道,“小伙子,你把军队经营得不错,很像周亚夫。你努力,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周亚夫是西汉的一位将军,以严格的军事管理而闻名。一天,文帝视察军营。周亚夫没有低头,说自己是穿制服的。皇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欣赏。

刘万春上过学,自然知道这个典故,听后深受鼓舞。

从此军旅生涯一片绿色,不到一年就担任了20军2旅旅长。

1931年7月,刘万春成为太原绥靖公署的上校。

大家知道,山西是阎锡山的一个独立王国,刘万春去山西代表蒋介石,类似于钦差大臣的性质,可见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但他还没在山西立足,调动就下来了;赣、闽、湘、鄂“剿匪”军北路军总司令顾朱仝任命刘万春为他的上校参谋。

之所以得到重用,不仅是姜的信任,还有一层关系:顾是保定六年级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是顾的大三学生。

有了这两种关系,刘万春就有了自己的位置。

1933年,蒋决定在江西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史称第二黄埔军校,以培养蒋军队中低级将领。

江亲自坐镇,陈成仁任团长,罗任副团长,被日本人称之为中国“三半军事家”之一的杨杰任总教官,可谓精英云集。

深受蒋、陈诚信任的刘万春也被委以重任,担任少将科长。

开幕式后,蒋介石还专门接见了刘万春,问他的夫人在哪里。

当姜得知的妻子还在陕西时,他不满地对陈诚说:“你怎么能当老板呢?你怎么能让别人的夫妻做牛郎织女呢?”

不能不说,蒋的笼络人心的方法很高明,一句话把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那以后,刘万春更加忠于蒋介石,他的升迁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1939年3月,刘万春被调到绥远,在那里他成为第二游击区的指挥官。

从此,刘万春真正走上了战场,锋芒毕露;他不仅多次打败日军,还让我军深受其害。

1947年4月上旬,刘万春率领右玉守军1000人,抗击晋绥军区第三旅5000余人的进攻,以我军撤退告终。

由于绥远是傅的领地,刘万春的命运从此与傅联系在一起。

1946年3月,傅任绥远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任副司令员。

这时,蒋介石已经发动了内战,决心与共产党斗争到底。作为蒋介石的忠实部下,刘万春也身不由己地上了战场。

1949年1月,当三大战役结束后,的前上司傅率领20万大军接受改编。

傅左毅

傅起义对的震动很大,他的心情很矛盾:像傅那么大的官都投降了,那他还要忍受什么?

事实上,当解放战争爆发时,刘万春想不通,他感到非常沮丧。他曾向陈诚抱怨中国饱受战乱之苦,自清朝灭亡后几乎没有中断过。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历时15年,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抗战胜利很难。我希望重建我的家园。战争又爆发了,人民又要受苦了。

陈诚说:“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一切都是托付给他的。”

刘万春听了沉默,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然而,在傅起义后,有一个人失去了理智。他就是董,时任绥远主席兼保安司令。

董和傅一样,也是陕西人。29岁成为傅的部下。他把比自己大4岁的傅当作大哥,对他忠心耿耿。

当你的上级在造反的时候,你还在等什么?1941年2月,董飞到北平,对傅说:“大哥,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但是起义直到八月才发生。为什么?

当时绥远有6万多军队,军队将领意见不一。有人坚持起义,有人犹豫,有人反对。

各种势力激战,直到9月中旬起义才完成。

那么谁不赞成起义呢?

第九兵团司令员孙兰峰,第一一一军司令员刘万春,副司令员。

当时绥远有5个师(和6个骑兵旅),119军下辖3个师。他指挥的部队几乎占绥远总兵力的一半,他们的态度很重要。

孙兰凤多次与我军作战,不信任共产党,怕秋后算账。而刘万春认为,忠诚在他心中是严肃的,他觉得一个学者为他的知己而死。他视蒋为知己,所以无法面对。

当时,刘万春不仅阻止了起义,还默许了他的部下,并捣毁了进步报纸《奋斗日报》。

7月17日,事态进一步发展,258师官兵竟袭击了傅起义联络处,造成人员伤亡。

形势万分危急,傅不得不亲自出马。

蒋介石不愿意派时任国防部长的徐永昌去绥远。

徐永昌主政绥远,在当地影响很大。

但是,蒋大势已去,物资紧缺,手里又没有什么筹码,无法让士兵动心。

而傅带来了满满一列车的粮食、棉衣和银币,让士兵们一见之下喜笑颜开。

所以徐永昌的到来并没有阻止起义一步步进行下去。

蒋介石恼羞成怒,发电报给绥远保密局特务头子赵,要他当场刺杀傅。

但是傅早就料到,从北平调来了大批警卫,奸细根本没有机会接近。

随后,徐永昌拿出一封蒋的亲笔信,交给,希望撤军。

但是刘万春很难过,因为他没有能力控制军队。

9月17日,徐永昌伤心地离开了包头。临走时,刘万春说他“忠于委员会”,在曹操的心中。

第二天,“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在包头银行礼堂举行。

在董签上自己的名字后,别无选择,只能写下自己的名字。

但他写在第三个位置,第二个位置留给了绥远二号孙兰凤。

那时候,孙兰凤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董签了字后,就把茶杯放在了第二个位置。

19日凌晨,经过劝说,孙兰凤终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1950年1月,刘万春的第111军改编为我们的第36军,他任军长。

按说,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刘万春已经是我们军队中的一员了。他对组织有充分的信任,所以能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例如,董将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第23军团司令,并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即使是当过土匪,参加过红军,后来又叛逃的蒋介石骑兵第11旅旅长陈丙义,也是投靠了日军,最后也是好下场。

但鬼迷心窍,不走阳关路,走独木桥,让蒋刻骨铭心。

在他的安排下,江军保密局绥远站站长赵思武潜伏担任绥远骑兵第十二旅副旅长,用电台秘密联络台湾岛。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消息在军中流传。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绥远起义部队发生了50多次兵变,参与人数达3000多人。

其中,鄂温克山的骑2团在团长毕宝喜带领下叛逃,我们派到部里的团政委彭志超等14人。

被杀。

为此,我军决心对刘、鄂、张采取措施。

1950年11月,刘万春等人赴京开会,被当场逮捕。

董·

得知这个消息后,董伤心欲绝。他知道刘万春等人应该被逮捕,但他敢于为几个人求情——“读到他们都是起义的签字人。宽大为怀!”

在姜手下的将领中,董享有盛誉。姜官娶小妾是常事,但他只有一个老婆,也不逛青楼。

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他富有同情心,总是为下属着想。

1945年2月,董赴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他一看到它就住在那里。将军们没有学习,而是自得其乐。

董·

随即,他打算去前线告诉姜:“茶虽香,我不能喝。我在那里无法呼吸,脑子里全是在我面前战斗的士兵。我要回到吃土豆睡土炕的兄弟们身边。”。

绥远起义时,他没有为自己要求什么,而是为曾经的兄弟们。

他对傅和我们的代表说:“我一直把绥远部队当作我的兄弟,希望你们平等对待他们。对于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安置,绥远欠发达,6万多人的生计很难解决。希望能适当考虑一下,能不能打死。”

在他的努力下,组织决定以“绥远方式”安排起义官兵,即保留原有编制,暂不改编。

董主席得知的请求后,立即说:“不要杀,但要留他们的命。”

主席在读《二十四史》的时候,曾经在书中写过一段批语,“不能杀犯人,尤其是犯人。”这符合他的一贯思路。

刘万春不是战俘,而是叛乱者。主席对他的处理显示了灵活性和宽容。

1957年3月,刘万春被转移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1973年,刘万春被转移到秦城监狱。

1975年,最后一批战犯被赦免。刘万春错过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离开了战犯管理所,他终于在1976年被释放。

晚年,刘万春定居北京。担任委员后,每月领固定工资,生活还算平静。

在此期间,刘万春还写了回忆录《我的军旅生涯》,回忆自己走过的路。

他深有感触地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负责。虽然走过弯路,但我庆幸自己当年选择了起义。如果我的生意换成江军,我无疑会被斩首。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主席……”

1993年,刘万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811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