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对战楚云飞,华野2师单挑国军89师,能打成什么结果?

李云龙对战楚云飞,华野2师单挑国军89师,能打成什么结果?,第1张

李云龙对战楚云飞,华野2师单挑国军89师,能打成什么结果?

《亮剑》中的名人有“不善奔跑”的常乃超。他的临时第七师在李云龙华野被第二师打败,他本人被俘。

被俘的常乃超不服气地说:早就听说李先生有很多打游击的习惯。今天,他在战场上学会了。你军没等我部队发动,火炮还没拉下拖拉机,你就从后面开始了。被当成英雄真的很难。是的,我们可以。让我们敞开心扉,组建我们的军队,来一场真正的战斗,好吗?

输了也不服气,但还是想再战。我真的以为我是美国短跑接力队。不要以为这是亮剑的艺术创作。实际上,常乃超的台词来自国军第一军第一旅中将黄正诚。这是他被俘后说的话,他的对手是李云龙的旅长。

不仅仅是常乃超和黄正诚,国军历史上很多被俘的将领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认为自己的部队如果和解放军正面交锋,绝对不会输。

问题来了。在《亮剑》中,有两个很受欢迎的角色,李云龙和楚,他们都是云一代的英雄。他们一直在努力奋斗。他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团长,也是大决战时期的老师。如果他们的部队,华野2师和89师单挑,结果会怎样?

首先,两个单元的原型

《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复合人物,原型来自我军多位将领。虽然他的部队华野第2师也有多个部队原型,但这个部门有一个特别容易辨认的特点:首先是中野部队,淮海战役时编入华野战斗序列。

根据这一线索,华野2师的主要原型应该是历史上的中野11纵,即淮海战役中著名的“王张纵”。王任纵队司令员,张任政治委员。

中野11纵成立于1947年,由地方武装合并升级而成。当时还叫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假扮刘邓主力,掩护跃入大别山。掩护任务完成后,中野11纵被分配到附近指挥华东野战军的西军团。

因为华野本身就有第11纵,所以为了区分两军,中野第11纵在华野的电令中被称为“张旺第11纵”。

在《亮剑》中,李云龙说2师参加了中原突围,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他是刘邓的军队,不能参加1946年的中原突围。

然而,第11中宗中野参加了另一次“中原突围”,即在豫东战役后期。在邱清泉、黄兵团的孤注一掷增援下,华野西兵团不得不迅速撤离战场,从战场面积和态势来看,相当于一次“中原突围”。

而且在中野第11纵参加的豫东战役中,邱清泉的第5军是主要对手。

楚第八十九师属于《亮剑》中邱清泉兵团第五军,邱清泉还打电话给楚的师部询问情况。89师攻打赵庄时,有炮兵群和炮连,还有先进的“手机”和飞机坦克作为辅助。

那么,结合亮剑的剧情,楚89师的原型绝对不是唐体系中的13军89师,而是邱清泉兵团5军的绝对主力,200师。

大决战第20师的指挥官是毕业于黄埔七期的中将·周郎。从这一点来看,楚和都是由杜亲自去五军的,有几分相似。

综上所述,李云龙华野第2师的主要原型应该是中野第11纵师,楚第89师的主要原型应该是第5军第200师。

但是中野11是军级单位,89师是师级单位。这是不是显得不平等?

事实上,大决战中野11的编制只有15000人,国军第五军200师是主力。它的编制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万,大决战的时候也应该在1万以上。虽然两军级别不同,但编制数几乎相同。

二、战斗原型

《亮剑》大决战的剧情安排有点混乱,导致一些观众以为和楚的战场是双堆集,甚至是陈官庄。

事实上,如果我们分析剧情,我们可以知道和楚在《亮剑》中的战斗场景实际上是围绕着徐东的抗战展开的。

楚攻赵庄时有一句台词:与碾庄黄打通生命通道。这句话就够了。此时的战场背景是邱清泉兵团和兵团增援黄,华野在徐东战场实施强力阻击。

作为两个师,一般情况下和楚很难遇到师对师单挑的机会,但是在徐东战场上的潘塘之战中,还是有这个机会的。

潘塘战役是邱清泉兵团和华野苏北兵团在徐东战场上的一场肉搏。双方在黑暗中交叉行进,目标是切入对方阵地后方,迂回包抄。

由于是晚上,行进中双方一开始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被发现后,立刻展开了一场非常罕见的混战,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被打乱了。有的指挥部一墙之隔,有的干脆就在同一个院子的左右两翼。

在这场混乱的战争中,和楚不期而遇,一个带着侦察连,一个带着师部警卫,双方都受了重伤。

事实上,潘塘之战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战斗,双方几乎毫无章法。因此,楚和之间的单挑只能代表他们个人,而不能代表双方的实力。

第三,一对一的结果

抛开潘塘之战不谈,如果单独干掉李云龙华野第二师的中野11原型和楚第八十九师的200原型对抗,如果双方像常乃超所说的真刀真枪打起来,结果会是怎样?

可惜的是,虽然李云龙确实强悍,历史上第11纵王的指挥官也是行家里手,但如果第11纵与第200师硬碰硬,恐怕会吃亏。

首先,双方编制相差不大,都是一万多人。11连虽然是军级单位,但由于编制小,无法形成数量优势。

其次,200师的火力强度可能是中野11纵的数倍甚至更多。不仅重炮多,还有轻武器精良的坦克和步兵。

在编制人数处于同一水平,火力强度高出数倍的情况下,李云龙和楚的部队一对一的战斗很可能是一场恶战,即使最后楚能赢,也是一场惨胜。

有些读者可能会质疑,既然国军这么厉害,五军和十八军都是好部队,为什么最后整体上输得这么惨。

很简单,赵刚做俘虏的思想工作,讲得很透彻。国民党的失败首先是政治上的失败,然后是经济上的失败。当政治和经济都失败时,军事上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具体的军事事务,国军指挥混乱,士气低落,造成各部队之间严重缺乏协调。就算是最优秀的部队也被裹在一滩烂泥里,也是白搭。辽沈战役中新军和新六军的实力和五军、十八军差不多,但在辽西走廊更差。

所以国民党的失败是彻底的失败,不是一个或几个优秀的部队可以挽回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86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