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场对俄反侵略战,两次把对手打到山穷水尽,赢得200年和平

中国首场对俄反侵略战,两次把对手打到山穷水尽,赢得200年和平,第1张

中国首场对俄反侵略战,两次把对手打到山穷水尽赢得200年和平

文|格瓦拉同志

以侵略起家的俄罗斯,对邻国的领土总是充满着强烈的占有欲。作为其邻国,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的中国是其垂涎的对象。自明末清初两国正式接壤以来,历代沙皇都把侵占中国领土作为当局的头等大事,不择手段。为了反击俄罗斯的入侵,从清朝初年开始,中国军民进行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抵抗运动,第一次抗击俄罗斯和入侵者的战斗是1685-1686年的jaxa之战。

直到16世纪,俄国还是欧洲的一个封建农奴制小国,与中国相隔万里。然而,从第一任沙皇伊凡雷帝(1547-1580年在位)开始,俄罗斯开始走上快速扩张的道路,特别是17世纪上半叶,随着国力的迅速增强,俄罗斯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俄国扩张到东西伯利亚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侵中国的主要基地。

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俄国利用清廷肃清明朝残余势力,平定三藩之乱,征服郑的台湾省等大业,无暇顾及外满洲局势的“大好时机”。趁机占领了中国境内的尼布楚(今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的尼布楚斯克)、杰克斯(今俄罗斯阿尔巴济诺,中国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以北)等地,建城。与此同时,侵略者以这两座城市为根据地,不断骚扰和掠夺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屠杀当地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对于俄国的侵略,康熙帝多次派出使节交涉和警告,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俄国的嚣张让康熙皇帝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用武力才能把侵略者驱逐出中国。于是,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次年(1682年),康熙皇帝到东北巡抚,作出了让黑龙江的萨布苏将军率军在爱辉等地建城,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战略方针。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省,完成统一大业时,对俄战争被提上日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下令盘踞在噶厦等地的侵略军撤出中国领土,但侵略军非但不理会,反而率部逃往心爱的回族地区。根据康熙皇帝的指示,萨布苏击退了侵略军,烧毁了俄国在黑龙江下游建立的所有据点,从而使jaxa沦为一座孤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为了彻底消灭入侵的俄军,康熙下令总司令彭纯前往爱辉,负责收复jaxa。

同年4月,彭纯、萨布苏等。率领八旗和福建藤牌兵约3000人,从爱辉出发,水陆并进,于5月22日到达飞天夜叉城下。由于俄军无视彭纯的最后通牒,清军于24日晚用大炮轰击俄军工事。短短几天,就摧毁了城墙,杀死了不少俄军。在绝境中,俄军首领托尔布津不得不竖起白旗投降,然后在彭纯的同意下,率领残部撤离jaxa。

在赶走入侵的俄罗斯军队后,彭纯指挥清军摧毁飞天夜叉城,然后将部队撤回朝鲜。但为了加强黑龙江的防卫,彭纯在返朝前留下一部分部队驻扎在爱辉,其他部队驻扎在爱辉和摩根。然而,当得知清军主力已经撤走时,心怀不轨的俄军竟然派出了600人左右的兵力增援尼布楚,支援托尔布津重新占领贾克萨。俄国的背信弃义引起了清廷的愤慨。1686年初,康熙皇帝接到报告后大怒,立即下令反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萨布苏率领清军二千余人包围了贾克萨,命令入侵的俄军投降。八月,投降失败,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在巡视敌情时中弹身亡,由副手贝敦指挥。8月25日,清军考虑到俄军会防守jaxa,会等待援军,又考虑到隆冬封冰后船只行动不便,马匹粮草不畅,在jaxa的南、北、东三面挖壕沟,并派战船在西江上巡逻,以切断守势上的外援。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阵亡,多人生病。826名侵略军最后只剩下66人,期待已久的援军始终没有到达,而杰库扎城却奄奄一息。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沙皇摄政王索菲亚公主无奈,急忙派出特使,要求清朝撤围,同意边界。康熙帝同意了索菲亚公主的请求,允许侵略军残余撤回到尼布楚。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俄反侵略战争jaxa战争,以中国胜利告终。

俄罗斯侵略军撤出黑龙江流域后,中俄开始了东部边界谈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经过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清廷特使索额图、童国纲与俄国代表戈洛文终于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东部边界为外兴安岭至格尔比沁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包括库页岛,均为中国领土。

从内容上看,《尼布甲尼撒条约》对中国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意味着清朝将外兴安岭以北和以尼布甲尼撒为中心的蒙古东北的部分领土交给了俄国,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jaxa之战毕竟发挥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斗志,让俄罗斯人认识到,这个远东大国绝不是任其宰割的“羔羊”。所以,在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爆发,俄国都不敢入侵中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54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