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医疗条件下的中国古代人平均寿命低?

为什么中医医疗条件下的中国古代人平均寿命低?,第1张

为什么中医医疗条件下中国古代人平均寿命低?

很多人不相信中医,大部分人都在用。为什么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来说明中医治疗水平低,甚至说中医骗人。

其实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太平了很久,给大家一种错觉,以为只要医疗水平高,人的平均寿命就会高。

事实上,决定人们平均寿命的关键因素有三个:战争、瘟疫和饥荒。医疗是重要的辅助条件。

现代人寿命提高的关键是二战以来,世界上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而且在经济全球化下,全球饥荒问题基本解决,没有发生大规模瘟疫(新冠肺炎是近年来)。

但是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良好的生活环境。

1.以战争为例: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秦国在秦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一坑杀了四十万赵国士兵。

人在医疗条件差的前提下,生育能力和存活率会很低。

做个横向比较。比如马其顿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覆盖印度和尼罗河两河。吸收了三大文明古国的成果,欧洲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顶峰。是大军队作战的强大帝国,保证人口6000万或1亿以上,明显高于汉朝。但是,欧洲直到文艺复兴之后的所有战争,在中国人眼里都是村级战争。参战的人数是有限的,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一次就能杀40万人。一代人口增长,宋朝达到十亿人,明末超过两亿人,晚清达到四亿人,为什么?

军人应该正值壮年。平均寿命会不会严重下降?

据官方统计,统一王朝的战争次数:西汉124次;东汉277次;唐朝193次;明代578次;清代426次。会死多少年轻人?平均寿命能高吗?

注意,明清都是近三百年的大朝代。明朝平均一年两场以上的战争,清朝接近第二场。

顾城的《南明史》证明,明末清初仅沿海迁徙就有近亿人被杀。如果中国古代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会有这么大的死亡率吗?大战之下,平均寿命能高吗?

能进入历史书的战争都是大规模的。类似欧洲的村级战争,在地方志中可能有记载,但在正史中几乎没有反映。

我们需要反思,如果医疗很差,中国封建帝国战乱不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

2.瘟疫:在古代,瘟疫是战争的延伸。

战争必然会导致士兵的直接死亡,到处都是死去的士兵造成的瘟疫会很猖獗。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知道如何通过掩埋和焚烧尸体来切断疫情。后世发生大疫情时,政府一般都有处理尸体的做法。南北朝时期的齐朝,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病堂。

据《中国古代疫情年表》统计,根据现有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74年的东周到公元1840年的清朝,约有826条疫情记录。

瘟疫平均不到三年一次。还有很多小规模的瘟疫是史书上没有反映出来的。正常情况下,三年一次的小疫情,五年一次的大疫情是可靠的。

战争造成的后勤停滞,医疗运输的中断,也会使瘟疫难以消除。死亡人数会成倍增加。

明朝末年,瘟疫、饥荒和战争造成约1000万人死亡,军队丧失战斗力,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痛心疾首地感叹“七月之后,大疫,十兵丧四五命。自然贼气氛炽烈。”

《天堂的秋天》也记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天有多达3000人死于霍乱。”这只是一本书里的记载。

如果中医的医疗水平真的很低,那么大瘟疫之后,人群很难快速恢复吗?

3.饥荒:战争会导致军事成就的毁灭,烧杀抢掠。

这将对正常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害。一是青壮年的死亡导致农业人口的短缺;第二,野人骨、瘟疫、活人止步于战区,大片耕地荒芜;三是农业耕作延误农时等。

粮食生产不足将导致大范围的饥荒。有了战争和瘟疫的数据,基本上就可以推算出饥荒的数据。

让我们反思一下。从战国到秦汉再到清朝,中华民国抗日的口号是四亿同胞!用什么?

简而言之,两千多年来,我们的土地三年一次小战争,五年一次大战争;三年小疫情,五年大疫情;三年有小饥荒,五年有大饥荒。没有中医的保护,我们的人口怎么可能快速增长?

在战乱、瘟疫、饥荒频发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人均寿命的提高?

所以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人口。

保持强劲增长的基石是增加寿命的辅助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51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