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来之不易,国人请勿忘记

胜利来之不易,国人请勿忘记,第1张

胜利来之不易国人请勿忘记

今天是8月15日,日本人宣布投降的日子。现在法定的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第二天。今年是抗战胜利77周年。有一篇写给我学生的演讲稿。今天翻出来和大家分享,修改了一下。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手抄报

一、注意单元标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主题和题材,即“抗日救亡”。重大事件有: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Xi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论持久战》的发表、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九一八纪念碑

重要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Xi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之战、武汉之战)、1940年(百团大战)、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省回归中国)。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

如何掌握时间?首先,1931年和1937年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包括14年抗日战争(从东北局部战争算起)和8年抗日战争(从全国抗战算起),然后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被记住。1931年和1937年也很好记,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地方抗战的开始,一个全国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正式合作

刚才我说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也就是东北抗战的开始。全国范围内,还在内战时期。第一次国共内战是在1927年到1937年,从南昌起义开始,到《国共合作宣言》发表结束。

现在强调历史的时序,九一八事变和红军长征哪个更早?教科书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九一八事变比长征还早。

▲红军反“围剿”

那么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你能猜到国共两党在干什么吗?内战?是的,你猜对了。——“围剿”与反围剿。因为课本上说1933年第五次“围剿”持续了一年,红军失败了。那么前几年肯定有过四次“围剿”。蒋介石决心“歼灭”红军,于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实行“不抵抗”政策。

▲美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刚才说的国共内战是国内背景。我们结合世界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经济危机时期,1929-1933年。为了转嫁国内危机,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掠夺中国资源。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

更深层次的原因要追溯到明治维新,当时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其长期战略目标是侵略中国以促进自身发展。因此,1894-1895年爆发甲午战争并非偶然。那么时隔37年再次入侵中国,也不是偶然的刷火造成的。所以有人说:把9月18日炮击沈阳城的炮声,看作37年前黄海海战的历史回声,一点也不为过。

▲抗日名将杨靖宇

学习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是: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等。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涉及的中国人物有蒋介石、张学良、共产党派往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河南籍抗日将领杨靖宇等。这个时候东北很多自发的抗日武装统称为“抗日义勇军”,那么也应该有一个人,义勇军的聂耳——马奇。由此可以体会到这首歌所反映的时代旋律是抗日救国。

▲ Xi安事件纪念馆

那么,在东北迅速沦陷之后,又面临着华北危机——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东北。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就是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这个时候,主要矛盾不再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斗争,而是民族危机前就很严重的中日矛盾空。Xi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红军主力将会师

1935年,中央红军来到陕北。1936年,到会宁会师的时候,西北的张学良、杨虎城国民党军已经和中央红军交战近一年。红军“围剿”无望,导致兵力损失,内战不得人心。因此,张杨二世将军逐渐接受了共产党联合日本的主张。就这样,蒋介石很生气,亲自督战,却被“兵谏”——你逼我打红军,我逼你打鬼子。

Xi事件确实震惊了中外,这一事件的结局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乃至国际关系的发展。为什么会这样?按蒋介石的话说,就是张学良。你已经被“共产党”洗脑了。的确,张学良接受了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

▲学生表演Xi安事件历史剧。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会接受这个想法呢?关键是一致抗日,顺应民心,顺应潮流。张学良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大事,就是争取和平解决Xi事件。因为这个结果有利于抗日,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此时,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然后就是八年抗战。综上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东北沦陷后提出的,在Xi事变和平解决后初步形成,在七七事变后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于第一次合作。1927年,CCP遭受重大损失,面对国民党反动集团——清党的被动挨打和惨重损失。因此,第二次合作是以统一战线的名义在敌后开展独立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和牵制了占领区的日军,有力支援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斗。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战役。虽然他们一路奋战撤退,失去了师长,但也展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由于敌我工业水平、军事装备、战斗力的巨大差异,采取了空的战略方针,彻底粉碎了日本人企图快速灭亡中国的梦想。

▲论持久战手稿

正如《论持久战》中所说,日军一旦进入相持阶段,就注定要失败。发动侵略不得人心,小国寡民缺乏持久战所需的资源。

▲抗战胜利77周年

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百年屈辱阴霾一扫而空,中华民族精神大受鼓舞!在纪念胜利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魔鬼是凶猛的,不是那么容易被撕生菜打败的,而是艰苦奋斗获得的胜利。不要忘记历史,可以面向未来。

2022年8月15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51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