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荣兴盛到千年沙埋,神秘的楼兰古国是如何被历史抹去的?

从繁荣兴盛到千年沙埋,神秘的楼兰古国是如何被历史抹去的?,第1张

从繁荣兴盛到千年沙埋,神秘的楼兰古国是如何被历史抹去的?

图:网络/入侵

1901年3月,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队,再次来到新疆罗布泊,寻找一年前遇见的古城遗址。几经周折,他们在一堆废墟中安营扎寨,开始疯狂挖掘了一个多星期。在那里,他们挖出了大量汉魏时期的古钱币,以及大量的木简和书籍。后来经过汉学家的解读,这些文献记载了一个高频词:楼兰。

曾经被视为传奇古国的楼兰,被一位外国探险家证实了。然而,如此高度文明的古代国家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它留给世人的是警惕还是遗憾?

01

楼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匈奴史记》中。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刘恒收到单于的“和书”,其中提到:“丁楼兰、乌孙等26国是匈奴。”可以想象,此时的楼兰已经在匈奴之下。

匈奴作为中原最强的敌人,不可能让汉朝发展下去。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这段旅程持续了十三年,但不可否认,它对开辟中原丝绸之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面对强大的汉朝和匈奴,夹在中间的弟弟楼兰觉得做人越来越难。当时的楼兰王为了讨好双方的强者,分别派了一个人质去两国:长子去匈奴回国,次子去汉朝,卫屠。

因为小时候的这段经历,长大后变成了亲匈和亲汉,这也代表了他们倾向的不同。

不幸的是,魏图奇多次触犯汉朝的法律法规,被处以宫刑。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没有后代呢?因此,老楼兰王粲只让安贵继承皇位。

然而,新任命的楼兰王并不聪明。他多次被匈奴用作反制手段,甚至杀过汉朝,彻底惹恼了汉昭帝。

公元前77年,霍光将军奉命派平乐监(即马官)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贵。这次暗杀必须广为人知。傅介子以酬谢为名,引诱安贵去吃饭。当他喝醉的时候,他拿起他的刀,砍下了安贵的头。

后来,赵涵皇帝命令傅介子把安贵的首级带回长安,挂在北京的北门作为榜样。同时,韦陀被任命为新的楼兰王。

从此楼兰依附于汉朝,改名“鄯善”。

02

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500年间,楼兰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中转站。

《史记》记载,东汉楼兰有1570户,人口14100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楼兰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商人来到这里做生意、生活和交流。对此,《汉书》是这样描述的:“商贾云集,使者隔路相望。”

那时的楼兰就像现在的世博会一样,各种肤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展示世界各地的各种美好事物。

此外,楼兰周围有丰富的水生植物,特别适合居住。《汉书·西域记》:“沿河北流,与丛林河汇合,注蒲长海于东。”长海即罗布泊,又名延泽。那时的罗布泊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干燥恐怖,就像一片死亡地带,而是充满生机,波光粼粼。

1906年,英国学者斯坦在楼兰发现了700多件《国王诏书》,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楼兰一对夫妇觉得隔壁的龟兹国(今新疆库车)比较富裕,于是卖掉了在楼兰的全部房产,搬到了龟兹。不到两个月,夫妻俩觉得老家楼兰更好,想搬回来。但此时他们在楼兰没有房子,回去也没地方住。楼兰王知道后,说:“我们欢迎任何没有忘记我们家的人。”

由此可见,当时的楼兰不仅包容,而且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地区。

此外,楼兰也盛产美女。《二十四史》记载,公元326年,瓜分敦煌的大军阀张浚趁天下大乱,出兵攻鄯善(楼兰)。鄯善王为了平息战乱,不得不将女儿献给张浚,金发碧眼的鄯善公主深受张浚喜爱,张浚不仅封她为“美人”称号,还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名为“宾亚观”的宫殿。

然而,这样一个物产丰富、居民稠密的楼兰古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几百年,然后就神秘消失了。

公元400年,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经过楼兰城时感慨地说:“地上无鸟,地上无兽,只有尸骨为符。”后来玄奘在唐代西域也提到:“国久空邑废。”此后,正史中再无关于楼兰的消息。

03

楼兰作为军事要塞和经济重镇,一度享誉海内外。然而,如此高度文明的城市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

说战争

楼兰最后的存在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最混乱的时期。北方的许多民族都成了自己的附庸,并夺取了领土,导致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贫困。楼兰所在的位置是军界和军界领袖的必争之地。

在出土的《国王诏书》中已经40次提到楼兰被鲜卑入侵,战乱的纷扰迫使居民迁居他地居住,楼兰也在连年战乱中衰落。

瘟疫理论

喜欢盗墓探险题材的朋友一定看过鬼吹灯系列。主人公胡八一、王胖子和杨萍曾一起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觉古城遗址探险,后来引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作者编造的,但里面提到的奇妙古城,其实历史上是存在的。

在新疆西北部的民丰县,有一处尼雅遗址,其前身是汉晋时期的精觉国旧址。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末年,荆爵被单于兼并。也就是说,荆爵国被鄯善(楼兰)合并,成为楼兰的一部分。

据史书记载,京畿不过是一个三千多人的袖珍小国。但是,人们在这里出土了许多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葫芦文木简,对后世研究楼兰古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的尼雅遗址,游客们仍然可以在每个房间里看到一个熟悉的物体——由一块木板和几根电线组成的捕鼠器。据当地导游介绍,这种捕鼠器至今仍在土著人家中使用。

不难想象,1500年前这里发生过一次瘟疫。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得这里的居民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快造成了大规模的死亡。侥幸活下来的人也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搬出这个曾经的家。

经过千百年的风沙洗礼,这个曾经载入史册的楼兰古国就这样被埋没在黄沙之下。

环境理论

对于楼兰的消亡,学术界一直有一个公认的原因,那就是环境的变化。

《国王诏书》中记载有一位官员在祭拜神灵时将一头牛抛入水中作为祭品,希望神灵保佑。然而,牛扑通了几下,自己爬上岸了。一旁的官员失望地说:“诸神不接受这种祭祀,我们还要继续忍受干旱。”

在第482号胡鲁文竹简中,楼兰王曾颁布了最早的《护林法》:严禁砍伐活树,如砍断马的根、砍断牛的枝等。当时,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马。失去马匹意味着失去经济收入,这在当时是相当严重的惩罚。

文献中还有许多其他记载:楼兰王在每个水闸都安排了守卫,随时注意流水是否减少;另外,作为当时出口最紧张的酒,每家每户只能在指定范围内种植葡萄园,不能随意耕种...

这一堆说明当时楼兰的环境已经很严峻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河流改道

据史料记载,公元300年左右,塔里木河中游河水倒流,中断了罗布泊的水量。居住在这里的楼兰人曾试图取水,但收效甚微。所以楼兰王不得不用法律来限制居民的用水,甚至他们希望通过祭祀来祈求上帝的保佑。可惜这种封建陋习没有效果。

第二,人为因素

可以说,楼兰古国的灭亡绝对离不开人类活动的轨迹,这一点在后来的墓葬发掘中得到了证明。

1979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太阳墓”,它以独特的墓型而闻名于世。2003年,考古队在小河遗址发现一具女性木乃伊。她就是享誉全球的“小河公主”。而它们的出现,表现了当时楼兰人的一种行为——过度伐木。

“太阳公墓”因其外形酷似太阳而得名。它被七个圆形木桩包围着,每个木桩都是一个高大的胡杨树。据统计,最外面一圈有130棵胡杨树桩,那么一座墓至少要砍300棵胡杨树。此外,装有“小河公主”的棺材是由一个完整的胡杨树空挖出的。

可想而知,长期砍伐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植被衰退。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当一个地方开始干涸,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在长期缺乏人类活动后,最繁华的城市终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楼兰的消失不仅仅是由于个人的原因,而是相互联系的。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改变,战争的影响,都让这个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不幸的是,当人类意识到这是环境发出的警告,并试图挽救这种局面时,已经太晚了。

我们一直被教导要保护环境,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一年我们遭遇了多少极端天气:持续高温、旱涝交替、北极穿短袖……这些难道不是地球敲响的警钟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44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