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看“江”来|“老康”在大明的那些事儿

博物馆里看“江”来|“老康”在大明的那些事儿,第1张

博物馆里看“江”来|“老康”在大明的那些事儿

“我悔笑辕门,与贼烧香,刘,关公之罪,英雄之罪如何能幸免?小学回营速报,说师父放了故人七星剑,剃了头,袍上洒了血。英雄失败,一次立功,江东桥前恩浩荡,留誉流芳千古……”德云社的一首歌

他封杀的“敢”是谁?他“原谅”了谁?他哪里停了“敢”?《从秦淮河到长江——古代南京长江文物特展》中有一个金碗和一个金盘子,讲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

一个

打不过就加入。

1967年8月,南京中央门外小镇安淮村第一生产队的村民在平整耕地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因为是在“文革”时期,所以古墓葬在经过文物专家检查后,并没有立即进行发掘。坟墓早已被盗,但仍有一些随葬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把锤子。残存的石碑上清楚地写着“康公,齐国武义”,《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康茂才擅长使用两把锤子,力量出众——墓主人是康茂才,明初名人。

虽然墓中出土了金碗金碟,但这位康将军并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选之子。

康茂才,本名寿清,1313年生于湖北蕲春。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早逝,他因赡养寡母而出名。元末,到处都是土匪,康茂才是血的时候。他凭着名气,召集兵马守寨,被元朝看中,给了编制,做了镇督。后来一直是淮西使者、元帅。当他出现的时候,他未来的大老板朱元璋还在当和尚讨饭...

说起康茂才和朱元璋的缘分,真是又爱又杀。

朱元璋起兵反袁成气候后,元十五年(1355年),踌躇满志,率军渡江。当时镇守长江的是时任元大元帅陈当先的副将康茂才。他在采石镇驻军,严守巧攻,让朱元璋抓不到任何疏漏,寸土难留。朱元璋心烦意乱,不耐烦了。是常遇春将军骗康茂才出兵,然后伏击,险胜。但是康茂才真的有大将,他灵活逃走,沿途收集残部,最后跑到天宁岛安营扎寨。

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破天宁州,瓦解了康茂才苦心经营的大本营。康茂才继续逃亡,逃到庆忌,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参与政治事务。

朱元璋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同年三月,以势如破竹之势,一路攻至南京城下。康茂才见形势不可逆转,终于率领三千将士投降。

“过去,战争是由对方主导的。现在屡败屡战是命中注定的。如果你必须避免死亡,你会尽你所能。”康茂才真是个头脑清醒的直男。他虽然投降了,但不卑不亢,也让朱元璋觉得不错,就收下了。

“老康”改变了主意。

十七年(1357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不久夺取江阴马托沙,击败张士诚,缴获敌船。

十八年(1358年)随同廖永安攻池州,夺取枞阳,出任督水应天使,主持屯田开垦,任帐前左副都督。

屡立战功后,康茂才成为朱元璋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但最终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龙湾之战。

二十年(1360),陈友谅日益强大。他与张士诚联手,计划由东向西进攻朱元璋。朱元璋在朝不保夕的时候,根本不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对手。所以在军事会议上,有将领直言不如先投降陈友谅。朱元璋沉默了。刘伯温直截了当地说:“要投降的就要受到惩罚。张士诚没有野心,陈友谅才是最大的隐忧。只有打败陈友谅,才能站稳脚跟。”

但是陈友谅的战船很高,士兵很多,而且是顺流而下。怎么才能赢?

康茂才说话了。明代《康茂才传》中说他和陈友谅有旧情,愿意假装投降,导致陈友谅。

书里没有说康茂才和陈友谅有什么样的过去。只说康茂才去了一封信,信上说陈友谅可以迅速带着水军顺长江而下,经秦淮河到达南京城下。我在守江东大桥,一座木桥。拆起来毫不费力,还能见到陈君,陈友谅看到信后喜出望外,没有任何怀疑,几乎是立即赶到了约定地点。但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座显然刚刚建成的石桥。

下面的记录有点伤感。当陈友谅看到石桥时,他怔了一下。这时候他的心可能凉了一半,但他还是叫了老朋友的名字,而且是“老康”这个名字,连叫了三声。

静如深夜,陈友谅心已死。

他试图冷静下来,指挥撤退,但河道狭窄,船只难以调头,只好退守龙湾。果然,到处都有埋伏。他期待已久的“老康”此时出现,没有任何解释。他只是面无表情地挥着双锤杀向陷阱,粉碎了他的士卒和他的霸权梦。

一战中,陈友谅的军队死伤无数,被俘两万余人。朱元璋还缴获了100多艘战船和数百艘战列舰命名为浑江龙,封锁了河道,推倒了山和坳中的陈友谅。陈友谅乘小船逃走了,要不是张定边将军不顾一切地营救,他可能会死在南京。

这场以少胜多的龙湾之战,让朱元璋在南京站稳了脚跟,也让康茂才在后来的明朝廷站稳了脚跟。新中国成立后,康茂才进入亲军警卫系统,任副军长,后改军长为警卫系统。他还担任过神武卫队的指挥官,而这支卫队是朱元璋的十六名亲卫队之一,可见他深得信任。

吴鸿三年(1370),康茂才与徐达攻占定西、杏园。不幸的是,他在返回部队的途中去世,享年57岁。朱元璋得知后,追赠康茂才为推忠义举功臣、光禄大夫、湖广等地,并赐吴懿在中书省平章、朱郭、齐国公等地执行政务的荣誉。

据《万历上元县志卷五》“齐桓公康茂才之墓,在幕府山。乔武义宋濂写墓碑。”《白下索颜》中也记载,离康墓不远,金庵槐村附近有个叫“康家湾”的地方,很可能是当年守护他墓的后人的住处。

2018年5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安淮东路起重机械厂地块,对离康茂才墓不远的阿明墓进行了发掘,确定为康茂才之子康铎之墓。康多的尸骨被发现有1.8米长,从墓志铭中得知他是在云南戍边时阵亡的。他死时才23岁,可见父如子。

白马公园康茂才墓的石人

龙湾口

那么,让康茂才铩羽而归的龙湾战役发生在南京的什么地方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认为,龙湾在当时应该是秦淮河的入海口,位于卢龙山(今狮子山)以西,宜丰门外。从宋代到明代,这一带一直叫龙湾,面积很大。龙湾城位于卢龙山(今狮子山),依山而建。至于南京地铁1号线小龙湾站,位于江宁,与历史上的龙湾战役无关,也不是大战发生的地方。

龙湾城的位置是怎么确定的?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明城墙义丰门段有“奥秘”。易门段城墙内芯比外芯年代久远得多,里面还有宋代的砖,证明这里自宋元时期就有城墙,朱元璋在此基础上重修。这一带是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地方。

《高皇帝实录》记载:元二十年冬十二月,“筑龙湾壶口城”——“龙湾壶口”是一城还是两城?

因为古代文献没有标点符号,所以留下了这个谜题。文化专家曾经认为这是一座城市。朱元璋在龙湾建湖口城,故名“龙湾湖口城”。王志高认为,最新的文献记载和研究可以证实,朱元璋确实修建了龙湾和湖口两座军事要塞来保卫南京。龙湾城重建,湖口城新建。

为什么能确定是两个城市?《明史》、《明太祖高宗实录》、《同治上江两县实录》等文献的记载,都把湖口城的位置指向了“新河口”,也就是现在的上新河,也有人认为是中新河。这和龙湾城的位置完全不一样。“户口”二字的意思是形容最关键的战略位置。这里长江支流流入河口,对南京西南的防御至关重要。

真正的答案可能还在历史深处。

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39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