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吗?作为降将为什么历史评价很高?

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吗?作为降将为什么历史评价很高?,第1张

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吗?作为降将为什么历史评价很高?

卫子约伯,天水郡蓟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是天水郡功臣姜炯之子。他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学者。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姜维被天水太守马遵怀疑。姜维走投无路,只好投降蜀汉。

姜降蜀后,诸葛亮很器重他,不断提拔他。原因有三。第一,在古代,人们对自己的出身非常讲究。姜维出生于天水姜氏家族,属凉州人。他很有声望。第二,姜维本身就有才华,在蜀中不是别人能比的。第三,姜的忠心是世代相传的,官职是父亲荫赐的钟郎,天水郡参军,自然是忠于汉朝的。另外,他喜欢郑玄的儒家经典。在郑玄的思想中,除了传统的汉民族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外,最重要的是忠君爱国、忠于汉朝、反对军阀割据。这与刘备的汉贼格格不入,而王业不偏不倚的政治决策与我不谋而合。只不过姜维还没有找到自己下半辈子的目标,否则也不会无奈之下投降蜀国。

诸葛亮和姜维是师徒关系,但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大多认同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抛开《三国演义》对师徒关系的描述,历史上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一两个人年龄的巧合。他们俩年龄一样大。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人。姜维初遇诸葛亮时二十七岁,诸葛亮初遇刘备时二十七岁。不知道诸葛亮看到这个英姿飒爽的少年会不会回想起自己。是两个人的品德。诸葛亮是丞相,大权独揽。但到他去世时,他的家产只有800棵桑树和15公顷薄田。姜维作为一个将军,一生无欲无求,忠厚朴实,勤于学习。第三,责任和坚持。诸葛亮五次北伐,自知力不从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蒋十一次北伐,在危亡之秋,仍奋力北伐。

诸葛亮和蒋琬死后,他的继承人费祎在位期间主张休养生息,而姜维则主张继续北伐,振兴汉室。两人意见相左,在此期间姜维在军事上已无能为力。公元254年,蜀汉朝廷又增加了姜的内外兵马。姜引兵出陇西,狄道士李健举降城。姜维进围,败魏,斩之。魏军被打败了。姜维乘胜追击,先后突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拔其郡民归蜀。

魏北伐前期,姜仍沿用诸葛亮的战术思想,攻城拔寨。之后,姜维在北伐中的战术思想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主要在战场上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他甚至改变了刘备时期制定的汉中防御战略。蜀汉地区位于以江州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关中平原是西曹魏的政治经济中心,汉中位于两者之间。不管是蜀汉打曹魏,还是曹魏打蜀汉,汉中都是必去之地。

刘备在世的时候,魏延是汉中太守,志在汉中外围,防备敌人,甚至在诸葛亮时期也是如此。姜维在主持蜀汉军务的时候,继续进攻曹魏,同时也调整了汉中的防御政策,放弃外围,在几个要塞站稳脚跟,让敌人进来,然后以一小队人马打游击,等到敌兵粮尽。

由此可见,姜维此时的军事思想是充分利用汉中的战略纵深,最大限度地杀伤敌军有生力量。这也是姜维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争好赌”容易铤而走险,这也为后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公元263年,邓艾潜经景谷路,入侵绵竹,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命姜维投降。姜维军中将士无不拔刀砍石泄愤,无奈向钟会投降。姜维向钟会投降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死,但据透露,姜维、钟会和蜀夷都被杀死了。

蜀国是否应该北伐,一直是天下争论的话题。我个人的意见是一定要做,因为东汉时天下共分十三州,魏有十州,蜀只有一州。可能你看地图的时候,并不觉得面积差别太大。但在汉末三国时期,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北和中原地区,如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这些地方在当时还处于待开发的状态。除了原始森林,他们是原始部落。即使以现代人口数据来看川滇两省的面积,是山东省的5倍多,但山东省一个省的人口几乎是这两个省的总和,何况是三国时期。可以说当时的发达地区几乎都被魏国控制,蜀国的人口、土地、财产、兵员都不如魏国。这就导致时间线越长,国力差距越大。最终魏以国力压垮蜀,蜀亡是必然结果。所以诸葛亮和姜维一定要北伐。

最后诸葛亮和姜维为了自己的战功一直在搞北伐?不,当然是为了舒,或者说是肉体死亡后的舒。明知自己做不到,当时的这种孤独和勇敢,有多少人能理解?

姜维主持北伐期间,他的处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楼将倒,独木难支。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三点。一、内政之明,诸葛亮死后,已故亲小人远非贤臣。如果魏是个拳击手,那么舒就是个普通人,你天天锻炼都打不过他,更别说天天抽烟喝酒了。

第二种力量是不同的。姜维只是一个掌管军事的将军。诸葛亮还活着。相当于实际意义上的蜀国之主,也是诸葛亮世界里的天才。他的内政、外交、军事、经济都是相通的,堪称全能战士。蜀能以其相对较弱的国力形成对魏的战略进攻态势。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像李延这样的益州头领屡屡拖后腿,更何况只是个将军的姜维。因为一个太监黄浩要避祸。在诸葛亮的位置上,只需要一个字。黄浩的头早就掉地上了。

第三是人才的衰落,这与魏国人才丰沛,新人辈出是不同的。蜀汉没有独立的将军。蒋琬、费祎死后,内政后继无人。诸葛亮的遗产使他与魏不和多年。

很多人说姜维是个赌徒,不够稳重。我觉得这不是说他鲁莽,而是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被逼出来的。网上评价他的网友很多,多是二三十岁,时间还很充裕。等到姜维主持北伐的时候,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将了。武侯死的时候才54岁,姜维等不起。他不得不赌博,这是我认为他有价值的地方。

关于如何评价姜维,我纠结了很久。他很孤独,早年丧父,成年后又丧母。正当壮年时,向导因病去世了。前半生,姜维失去了三个对他最重要的人,余生都要靠自己走下去。从此,姜维成了一个不合群的人,没有人能理解他。蒋琬不行,费祎不行,后者不行。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是幸福的。诸葛亮全盛时期,吴有张赵,还有庞统、等。还有最信任他的皇帝刘备。不管是和他们一起工作,还是下棋,你们都是天下英才。他可能有过犹豫,但他从未因为人们的不理解而放弃。他甚至更加忠诚。当姜维从一个汉臣变成了魏臣,他感到了困惑。然而,在遇到诸葛亮之后,我又找到了陈晗的归属。在这一点上,姜维一生以汉官为荣,使命是升汉。即使皇帝投降了,即使他无力回天,他还是要用钟声来恢复他的国家。这种后三国时代的忠诚,足以彪炳史册。

我不会把姜维说成是诸葛亮的后代,也不想说姜维继承了丞相诸葛亮的意志。我觉得姜维和诸葛亮一样有野心,只是年轻时在魏国的姜维很迷茫。这时,一个人替他拨开迷雾,向他伸出手,说:“年轻人,和我一起复兴汉朝吧。”他终于在这一刻觉醒了,他的理想和使命在这一刻融合了。他不再迷茫,不再抱怨,最终成为一名孤独、坚定、忠诚的钢铁战士。它不仅是蜀汉的盾牌,也是蜀汉的宝剑。或许在姜维看来,后人如何评价他并不重要。对于一个不相信生活,不相信名利的男人来说,他更在意的是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他都是战争年代的闪耀之光,历史黑夜里孤独而明亮的星星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37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