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这个家族宰相辈出,后人赞叹:不能优秀更多

宋朝这个家族宰相辈出,后人赞叹:不能优秀更多,第1张

宋朝这个家族宰相辈出,后人赞叹:不能优秀更多

当初读《宋史》,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朝廷官员中有很多姓“鲁”的人。因为姓“陆”的不算大,所以印象很深。仔细调查才知道,这些姓陆的官员不仅同姓,而且出自同一个家族——河南(洛阳)卢氏。

北宋时期,这个家族出了四位宰相:吕蒙正是唐太宗、真宗两朝的宰相,吕夷简是仁宗两朝的宰相,吕公弼是英宗、宗申两朝的副使,吕公著是宗申、哲宗两朝的宰相。他的孙子吕浩文是南宋的高官。所以南宋人王明清在《荡录》中感慨地说:“接连举行七次政务,是一件大事”。

陆家族的主要朝廷官员

除了这些高官,吕氏家族的子弟还产生了许多名人,如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吕祖鉴,北宋教育家吕希哲,诗人、词人、道学家吕本中等。

元在《宋史》中说:“鲁家多管朝政,三代四人,故无盛世之说。”

吕氏家族的第一任宰相吕蒙正的故事很有传奇色彩。年轻的时候,他很窘迫,但他一直努力学习。据说他成名后写的《汉尧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一生三任宰相,成就了一代圣贤的美誉。

走出冷窑的总理

在京剧、秦腔和其他剧种中,有一出戏叫《寒窑》,它的主人公是吕蒙正。讲述了出身贫寒的吕蒙正和好友寇准住在洛阳城外的破瓦窑里,一起读书学习,过着清贫生活的故事。

有一天,洛阳城里的一个富人刘先生,在他家门前搭起了一座五彩缤纷的建筑,并举行了一个大聚会,用绣球邀请亲戚。人们都去凑热闹,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被刘小姐喜欢。陆和他的妻子一起凑热闹,打算和贾诩小姐住在一起。他们写了两首诗庆祝他们的婚姻,并把它们献给W-Ye。W-Ye一高兴,肯定不会少一个小费,几天的路费就搞定了。

于是他们两个跟着人群来到了那栋五颜六色的大楼。估计是前世有缘吧。刘小姐对一见钟情,于是把绣球扔进了的怀里。但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刘是一个爱富人的穷人。当他看到吕蒙正是一个贫穷的学者,他不想娶他的女儿,所以他打算给他一些钱送他走。这个老头太粗心了!

但是,刘小姐不同意。无论如何,她拒绝听从老员工的苦口婆心的建议,决心嫁给吕蒙正。一怒之下,老人把女儿赶出家门,跟她走了。与她结婚后,吕蒙正继续努力学习,后来成为高中状元。

以上是话剧《寒窑》的主要情节。舞台上的表演生动活泼,但真正的吕蒙正从未与刘小姐结婚,也从未住在瓦窑里。史书确实记载,他年轻的时候,生活贫困窘迫,无家可归。他被洛阳城外的一座寺庙收留,住在一个山洞里。

但是,等等,他的父亲吕贵图是后周朝廷的一个活官,他的大小也是一个官,那么吕蒙正怎么会沦落到这里呢?这是一个相当狗血的故事。卢贵图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他的妃子都嫁了好几户人家了,难免会有妃子嫉妒娘家。他的妻子刘性情刚烈,与他的前几任妻子都不睦。一怒之下,吕贵图将刘和儿子一起赶出家门。

刘的儿子无家可归,城外龙门山一座庙里的和尚们可怜他母子,让他们住在庙里的土房里。与他同在土楼读书的文中书,后来成了与他同门的秀才,又是一个刺史,而不是戏文里说的寇准。

尽管吕蒙正生活贫困,但他努力学习。终于在太平兴国第二年(977),成为高中状元。他被任命为监督员,并被提升到国家。当时,唐太宗赵光义第一次访问大宝,他的皇位是可疑的,他还没有采取坚定的立场。所以他下大力气培养弟子。作为吕蒙正新科状元,皇帝自然很重视他,赏了他20万元。上任前对他说:“处理政事如有不便,允许你骑驿马申诉。”三年后,皇帝亲自任命他为左空缺和诰。

第三期深受信任。

在经历了10多年的政府事务后,吕蒙正于1988年登上王位,他是一位伟大的大臣。历经两朝,两次被罢官,两次复位,最终于1005年辞官回乡养老。在宋朝历史上,他是除了开国元勋赵普之外,唯一一个三拜的人。

第一次当宰相时才42岁的吕蒙正,是宋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一号宰相,也是唐太宗朝士人中第一个当上宰相的人。他虽然是第二宰相(宰相是老将赵普),却特别受到唐太宗的宠爱,他被授予国史的称号。他是入宋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吕蒙正为人善良宽容,坚持正道,在处理政治事务时敢于讲真话,在不公平的事情上敢于坚持反对意见,在同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上司赵普,同朝的,对他的评价很高,皇帝也夸他光明正大,什么都不隐瞒。然而,后来,他妻子家的亲戚宋陵因要求唐太宗立太子而激怒了皇帝。唐太宗触怒了吕蒙正,免去了他的宰相职务。

两年后(993年),吕蒙正再次即位,皇帝在拜祖圣旨中说:“要做聪明人,就要做公职人员。”这意味着凭借你的才能再次成为首相。不到50岁,吕蒙正就被皇帝称为“髦主”,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吕蒙正的风格仍然是大胆的。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唐太宗大摆宴席。酒席上,唐太宗得意洋洋地吹嘘自己的功绩,说五代以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天不正。当时大家都以为不会有太平的一天。但是,自从他继承王位后,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照顾每一个机会。终于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他才明白国家的兴衰在乎人。唐太宗夸下海口,众臣随声附和,吕蒙正却站起来说:“我们这里是皇帝脚下,是京师所在地,人口聚集,所以看起来很繁华。我出过京城,但走不了几里路。我见过很多冻死饿死的人。城市里也不是都这样。希望陛下能从近处看到远处,这是人民在黎明时的祝福。”唐太宗听了脸色一变,没说什么。吕蒙正微笑着回到宴会上。

有一次,唐太宗打算派人去西夏,让中书署推荐一个人选。吕蒙正拟了一份名单,呈递给唐太宗。唐太宗看了之后,不同意他推荐的人。几天后,唐太宗再次向吕蒙正询问此事,他原封不动地呈上了原始清单。唐太宗还是不同意,还给他。几天后,唐太宗又重提旧事,吕蒙正仍然拒绝更换人选。

唐太宗顿时大怒,把吕蒙正的奏章扔到地上,说:“你怎么这么狂妄?你一定要给我换个人!”吕蒙正缓缓说道,“不是我固执,而是你无法理解。我推荐这个人作为最合适的特使。没有人能赶上他。我不能为了讨好你就随便换人,那样会毁了国家大事。”然后,他弯腰捡起王座,放在怀里,走下了台阶。站在一旁的其他大臣都被这一幕吓到了。

退朝后,唐太宗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是我慷慨,不如吕蒙正!”最后,我选择了吕蒙正选出的人,他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而且工作做得很好。95年,亲征时箭毒疮频袭的唐太宗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为了选择更合适的大臣来托孤王子,吕蒙正被免去了统治者的职务。

真宗继位后,吕蒙正于1001年第三次拜谒宰相,并担任宰相至1003年。1005年,他辞职回到家乡,生活舒适,儿孙环绕,心满意足,直到1011年去世。

美德没有负面的名声。

吕蒙正做官后,受到唐太宗的重用。仅仅过了六年,他就被任命参政。于是有人对这个不到40岁的“副处级”干部不服气。有一次他上法庭,有人在角落里说:“这家伙也从政?”吕蒙正假装没听见,然后离开了。他的同事义愤填膺,想问那人的姓名和官职。他很快停止说:“如果你知道他是谁,你永远不会忘记。还不如不知道,也没什么损失。”同事们都钦佩他的宽宏大量。

吕蒙正做官后,不顾父亲怀疑他把母亲和儿子赶出家门,他欢迎父母和他住在一起。他的母亲意志坚强,至今对当年被赶出家门耿耿于怀,所以他让父母住在家里不同的房间里,对他们非常照顾和孝顺。

吕蒙正初入相时,按照惯例,宰相之子可以加为五品官。考虑到儿子还小,他毅然辞去了尹恩的儿子吴品的官职。他说:“我是进士纪,当时只授九品京官。况且,世上还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不被朝廷赏识。现在,儿子成年即将获得这份荣誉,对大家都不好。我请求在我做官的时候授予他官衔。”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形成了做宰相之子的新习俗。

朝鲜的一名官员想通过吕蒙正得到提升,声称他得到了一面可以反射200英里视野的古镜。他想把它献给吕蒙正。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只有盘子那么大。哪里可以用能反射200里视野的镜子?”那人羞愧难当,不再提约会的事。

唐太宗死后,朝廷为他修建了Xi陵。吕蒙正感受到了唐太宗的仁慈和慷慨,自告奋勇出资300多万元为唐太宗修建陵墓。在唐太宗下葬的那一天,吕蒙正跪在地上哭得如此伤心,以至于每个人都被感动了。

退休前,吕蒙正向天皇告别,他动情地对真宗说:“与邻国和平共处,是治国之策。希望陛下永远为天下百姓着想,为百姓福祉多做努力。”

退休后回到洛阳老家养老。真宗旅行时,曾两次拜访他的家。真宗问他:“谁能重用你的儿子?”意思是重用他的儿子,但他回答说:“我的儿子都不值得重用,但有一个侄子叫吕夷简,是宰相。”真宗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提拔重用,官至丞相。

比如吕蒙正

附言

吕蒙正年轻时穷困潦倒,但他决心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成就。他的人生经历很励志。

他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工作能力强,坚持原则;正直的对待上级,敢于说真话;为官清廉,心系百姓,大公无私,无愧于一代人之名。

此外,民间传说“寒号服”据说是吕蒙正写的,现在在短视频平台上相当受欢迎。但据有识之士考证,这篇文章并非吕蒙正所写,而是后世民间文人杜撰,并戴在头上以增加影响。有兴趣可以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32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