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建立后,为何要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

“苏俄”建立后,为何要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第1张

苏俄”建立后,为何要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

703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开始在涅瓦河的波罗的海口建造一座新城,也就是圣彼得堡。自1712年起,这座新的海滨城市取代旧首都莫斯科,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新首都。

随着“艾维尔”号巡洋舰的炮声,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圣彼得堡揭开了俄罗斯和世界历史的新篇章。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新的苏维埃政权于1918年3月12日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至莫斯科。此后,莫斯科再次成为俄罗斯的首都,并一直延续至今。那么是什么因素让当时百废待兴的苏俄急着迁都呢?

上图_ 1744年圣彼得堡地图

就地缘政治因素而言,首都莫斯科比圣彼得堡更安全。

总的来说,从古至今,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出于安全考虑,很少有把首都设在沿海城市的(即使像美国那么强大,首都也是华盛顿,而不是沿海城市纽约)。然而,当年的彼得一世似乎是个例外。为了便于对外扩张,更好地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加强经贸往来,这个“大帝”(罗马诺夫王朝只有两位沙皇有“大帝”的称号,另一位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毅然另辟蹊径。在圣彼得堡建都,颇有点俄罗斯版“皇帝守国”的味道。

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俄罗斯国力与日俱增,在空之前实力雄厚,尤其是波罗的海沿岸的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众多“波罗的海国家”被俄罗斯吞并,使这个沿海首都有了可靠的战略缓冲和纵深,实质上并未受到威胁。

上图_一战中的俄军

然而,一战爆发后,俄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不断失利,损失越来越大。“十月革命”后,为了尽快退出战争,为革命的全面胜利赢得时间,俄国和德国单方面签订了《布列斯特-利托夫-图斯克和约》。波罗的海沿岸的许多土地曾被德国占领,芬兰于1917年12月宣布独立。这样一来,圣彼得堡就失去了曾经的屏障和缓冲,直接暴露在边境,面临着登陆海上两方面的直接威胁,所以根本无法保证。

相比之下,位于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内陆中心、距离圣彼得堡700公里的莫斯科,其深远的战略纵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和加强。所以从地缘因素来看,苏俄迁都莫斯科也是顺理成章的举动。

上图_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

通过将莫斯科作为首都,新的苏俄政权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其内陆领土的控制。

对于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的庞然大物(北美的阿拉斯加曾是其领土,但被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目光短浅”卖给了美国人),即使是其传统核心东欧也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而作为首都的圣彼得堡,却显得稍微安全一点,对全国的控制力不足。

尤其是苏俄政权刚刚诞生的时候,执政基础薄弱,还存在相当大的脆弱性。相比之下,迁都莫斯科可以使政治中心与地理中心重合(对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莫斯科处于中心),有利于加强对苏俄广大领土特别是欧洲部分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加强政权的稳定性。

_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苏武装起义)以上

有助于苏俄政权加强内陆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十月革命后,以圣彼得堡为中心、与西方联系紧密的西方领土处于德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新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百般敌视的美、英、法等西方列强,与俄国反动势力相勾结,组织干预力量,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封锁。因此,圣彼得堡作为“面向西方的窗口”,迅速成为国防前沿,“窗口”的作用更无从谈起。

曾经,在与西方联系发展无望的时候,苏俄政权另起炉灶,以新首都莫斯科为核心,积极进行内陆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建设。以莫斯科为核心的大首都圈建设很快取得巨大成效。它不仅成为以多条铁路和运河为动脉的交通枢纽,还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

俄罗斯帝国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马诺夫王朝统治。

有效避开“多事之地”,建立新政权的“合法性”。

虽然罗马诺夫王朝已经被推翻,但它300多年的统治影响仍然存在。作为曾经的首都,圣彼得堡的保皇派势力更是蠢蠢欲动,一心要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复辟。此外,反对派组织如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党等。也很兴奋。可以说,当时的圣彼得堡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处于典型的“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以莫斯科为首都,无疑将面临巨大风险,这对苏俄新政权极为不利。莫斯科在千里之外,局势相对稳定。确实比圣彼得堡靠谱多了。

莫斯科作为俄罗斯首都的历史要比圣彼得堡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期(当时罗马诺夫王朝还远未建立)。即使在迁都圣彼得堡后,莫斯科仍然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主要目标是莫斯科,而不是圣彼得堡)。事实上,苏维埃政权迁都莫斯科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告了其政权正式回归俄罗斯传统,也确立了新政权的“合法性”。

上图_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

迁都的影响百年犹在。

迁都莫斯科后新生的苏俄政权,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终于在外国列强入侵、内部叛乱频发的不利局面下,自立自强,逐渐恢复实力,走向强大,重回欧洲乃至世界强国行列。到1937年,苏联(1922年12月底正式成立)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这个距离就是“十月”

1941年12月卫国战争爆发后,猖狂的德国法西斯军队长驱直入,很快包围了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已改名为列宁格勒(1924年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在近三年的围城期间(1941年9月8日至1944年1月27日),苏联军民死亡超过百万。但由于莫斯科的战略纵深广阔,德军向莫斯科郊外的推进已成强弩之末。再加上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很快就悲惨地撤军了,占领苏军首都的计划宣告破产。两座城市在二战中的不同境遇,也印证了列宁等领导人迁都时的正确性和远见卓识。

列宁格勒战役的地图

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原本属于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倒向西方,圣彼得堡再次失去屏障。特别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使圣彼得堡再次成为国防前沿,面临严重威胁。莫斯科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也使普京总统得以继续在5月9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

作者:杨夏校正/编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727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