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逃到国外后,花重金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如今归谁?

康有为逃到国外后,花重金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如今归谁?,第1张

康有为逃到国外后,花重金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如今归谁?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在革命尚未兴起的时代,他的一系列举动掀起了变革的浪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人明知必死,毅然选择殉道,以唤醒国人血脉。

康有为提前意识到慈禧太后要杀维新派,于是逃亡国外,在华侨和其他国家游荡。后来他流亡瑞典,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小岛。

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康有为早就不在了,在他去世之前,他已经回到了中国。他当年买的小岛归谁所有?

流亡多年后,我花了很多钱买下了这座岛。

1904年,康有为漫游各国。

此时距离戊戌变法失败已经过去了六年。

清廷通缉他,悬赏高达10.2万元,并下令将他在广东的祖坟挖平。就连他的学生梁启超也受到牵连。

康有为

多年来,康有为一直不敢回国,辗转日本和欧洲各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到了瑞典。

康有为在国外游历了这么久,自然见过不少异国风情。然而,瑞典却成了他心目中最美的国家。

他被这里的山水深深打动,曾在随行笔录中称赞芮“风景之美,为天下第一”,尤其喜爱巴登这个瑞典小镇。

康有为曾经写过《大同书》,在书中他构建了一个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划分、没有人间苦难的理想国,却被指责为脱离实际,难以实现。

即使他自己辗转反侧多年,也没有找到一条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

所以,看到当时社会稳定,人民安康的瑞典,又参观了瑞典的很多景点,康有为觉得瑞典离他的“理想国”还挺近的,于是萌生了在这里定居的想法。

他在海滨城镇巴登定居。闲暇时,他去歌剧院、公园等地散步,还经常和朋友一起乘船游览。最后,他彻底爱上了这里,决定买一处房产长期经营。

巴登附近有一个小岛,沙丘,树木茂盛,风景优美。

康有为看过这个岛的风景,于是以150万元的价格买下,带着妻妾儿女搬进去。

他在岛上建了一个中国式的花园,并把它命名为北海别墅。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经常光顾,并将该岛命名为“康有为岛”。

也许有朋友不禁要问,康有为被清朝通缉,流亡海外。他怎么可能用这么多钱买下一个小岛?

这就不得不提他过去的经历了。

开一个有很多学生的讲堂。

俗话说“穷家出人才”。

当人们提到文学学士时,总会不自觉地认为他们大多出身贫寒。

但康有为绝不是这一类。

康有为

他出生于1858年。他的祖籍在南海锡山唐寅乡。他家是官僚地主家庭。

康有为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清朝的官员,他的叔叔郭康的机关去了两广总督,可见其家世显赫。

有这么好的家世,康有为自然从小读诗书,年轻时拜名师,先后研究宋明理学和孔孟。

与众不同的是,他有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他往往能独辟蹊径,提出自己的见解,拓宽思路,善于学习各种理论,不拘泥于一方。

康有为

晚清时期,正是革命还没有开始,人民生活贫困的时候。

康有为看到八股文和科举盛行于世,读书人读了很多诗和书,却没有一部能治好这个纷乱的世界,于是对传统的学术提出了质疑。

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他的思想极其开明。

在国内没有办法治理国家,所以他去学习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影响的。

康有为意识到,中国的问题其实是制度的问题,要救国就要改变中国的制度。

在西方理论的影响下,他逐渐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3年,康有为买下《万国公报》,宣传西方文化,讲声、光、化、电等西方教育理论和各国历史,痛斥国内许多传统陋习,主张向西方学习。

为了抨击传统,他曾经写过《一个被草束缚的社会》,呼吁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亩草堂讲学,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变法考》两本书,作为自己变法运动的理论依据。

康有为无疑是个人天才,两本书都是以尊孔的名义写的。

康有为

经过他的改编,原本倾向于传统保守主义的孔子变成了一个充满进取精神、崇尚民主平等的人。

这些学术一经问世,不出意外地遭到了保守派顽固派的批判,遭到了愤怒的声讨。

在当时,康有为无疑是提倡豁达的第一人,他的学说通过万木讲堂广为传播。当时有一百多名学生,梁启超是其中之一,守旧派的斥责根本影响不了康有为的声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一败涂地,晚清朝廷风雨飘摇。

变法失败,逃往海外。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让日本侵略者嚣张跋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正处于分裂的危机之中。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所有爱国者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为国耻。

康有为联合18个省的众多考生发起“公车上书”。

书中提出了《富国与强兵法》,希望光绪皇帝能从富国、养民、教民三个方面实施变法。他为每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比如在富裕国家,我们可以改革纸币法,设立官方银行;铁路建设,维护权益;制造船机,大力发展工商私营企业等等。

如果能被采纳,无疑将增强清政府在教育、商业、国防等方面的实力。

这份请愿书其实是康有为的第二份请愿书,之前没有交过。

这次写了一封信,也没让光绪皇帝过目。

但是,康有为并没有气馁。等他中了进士,又写了。

这次是都察院赠送的,终于让光绪皇帝看到了。

光绪皇帝被专门召见,和他讨论国策,却因为守旧派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进行改革。

与此同时,康有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社会,将他的改革者与帝国政党结合起来,以对抗旧派。

康有为

1897年,德国夺取胶州湾,引起清廷恐慌,康有为趁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

为此他甚至借鉴了日本明治维新,写了《日本书目》和《日本政治变革考》两本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书籍内容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他擅自更改明治维新的史实,然后与梁启超一起组织保国会,呼吁救国。

光绪皇帝感到列强虎视眈眈,终于召见康有为接受他的诏谕,维新变法由此展开。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禁止妇女缠足等传统陋习,废除八股招贤纳士,保护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练海军陆军,增强国家军事实力等...

可见康有为深受西方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有意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情况下,使中国成为一个宪政国家。

但是,中国的国情能和外国的一样吗?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在历史进程中起过启蒙作用,但有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注定要失败。

戊戌变法期间,清朝新旧派系斗争异常激烈。

后来的党内人士(慈禧太后的守旧派支持者)视康有为为敌人,称他“造谣惑众”,贬低保惠帝为“聚众土匪”。

慈禧

党掌握军权后,光绪皇帝只有起草圣旨的权力。很多重要的事项起草后,呈给慈禧过目后才能实施。

为了使戊戌变法顺利进行,康有为试图寻找对抗后党军权的力量,又是一招。

在政治改革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了中国。

为了寻找与后党对抗的力量,康有为在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议下,试图与日方合作,甚至搞“中美英日同盟”,无疑是荒谬的。

李提摩太

这里可以看出,康有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顽固的封建文人。

在他看来,只要保留光绪皇帝,“保皇派宪政”就是正统。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在保住皇帝的同时,实行变法强国,那“联合”也无所谓。

这种荒唐的做法引起了慈禧的震怒,垂帘听政,然后软禁了光绪皇帝。“百日维新”变法运动破灭。

反对革命,回归复辟。

康有为是个人天才。慈禧太后的釜底抽薪手段一旦被善用,他就知道自己注定要死。他提前登上了去日本的游轮,逃了出来。

还有和他一起发起变法的谭嗣同等六人,看起来都很有骨气。知道他们会死,他们仍然无所畏惧。最后被慈禧斩首六人。

这六个人在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六君子”。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千万人的热血,他们可敬!

戊戌六君子

与这六个人相比,康有为后来的所作所为实在可耻,甚至可以说是沉沦。

他逃到日本,声称自己掌管“秘密圣旨”,肩负“拯救圣家”的责任,借此向众多华侨收取大笔钱财。

他还周游世界,发表演讲,利用自己“救帝”的身份,吸引众多外国势力与他接触,洽谈合作,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赚钱也没什么丢人的。

问题是,康有为以“救帝救国”的名义收的钱,并没有用于革命,他甚至反对革命。

康有为

当他逃到日本时,孙中山知道他的巨大影响,想邀请他加入革命。

但康有为严词拒绝,说他深受皇帝宠爱,孙中山革命是推翻帝国王朝,他不能认同。

甚至,他命令他的很多学生,比如梁启超,不要参加革命,一直梦想着“保皇立宪”,以君主立宪维护皇权。

既然没有参加革命,那他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一方面,他用自己的钱建立“保皇军”,招兵买马。

虽然体面,但他没有勇气带人回清廷营救光绪皇帝。而是利用“保皇军”的名头吸引很多人投资。

另一方面,他挥霍收集的钱来维持他的奢侈生活。

依靠聚敛的财富,康有为虽然流亡多年,却过得很好,与贫穷无关。

而且,他的风格也有问题。他自称进步人士,他曾公开呼吁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但他不止一个妻子。

最可笑的是,到了晚年,康有为不顾家人反对,不顾家人抵制,娶了一个18岁的女人。

最令人惊讶的是康有为购买了瑞典的一个岛屿。

当他搬到瑞典时,他萌生了和平生活的想法。他竟然花了150万买了一个小岛,打算在那里安度晚年。当地人把这个岛叫做“康有为岛”。

康有为在这个岛上生活了很长时间,后来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孙中山先生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抹去了封建制度。

结果清朝想让康有为自然消失,他母亲病死。他必须回去参加葬礼,所以他离开了这个风景优美的岛屿,回到中国生活。

此后,康有为再也没有回过瑞典。

然而,当他回到中国时,他受到了批评。

此时清朝已经灭亡,国内风气已经改变,人们不再愿意相信封建王朝。

偏偏他还认不清现实,还在宣扬“保皇派”的教义,和一群称他为“圣人康”的守旧人物一起宣扬孔子。

但孔子此时的理论和他过去所提倡的不同。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确立了孔子“维新变法”的形象。现在,他又把孔子塑造成封建势力的代表,如此任性,怎能不被批判?

难怪后来章太炎写了一副对联讽刺他——国亡必有妖,国亡必有贼。

对联故意少了妖贼两个字,暗示康有为是妖贼!

1917年,康有为支持北洋军阀张勋复辟,支持溥仪重新登基。

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国众多民众的反对。之后,北洋政府出兵讨伐,复辟运动惨败,康有为成为笑柄。

张勋

康有为逃亡上海,隐居青岛,从此不再参政。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康有为一生都没有回过瑞典。花150万买的岛呢?

康有为毕竟读书还是有点人气的。虽然在政治上一败涂地,但他连最后的底线都不想失去,所以他不想再离开这个国家,最后病逝在中国。

小岛因为无人看管而变得荒芜,后来被瑞典政府收归国有,成为瑞典政府的资产。

该岛改名为“旅馆岛”,但当地人仍喜欢称之为“康有为岛”。

康有为

该岛后来成为旅游目的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岛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逐渐被遗忘。

结论:

综上所述,康有为无疑是一个缺点很大,充满旧时代气息的学者。他一生都不是一个革命者。

与其说他体现了历史的方向,不如说他激励了后人。

更确切地说,他意识到了历史进程,沿着它走,并为自己携带一些私货。

康有为前半生致力于改革。虽然他并不完全正确,但却引发了改革浪潮,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可惜到了后半辈子,他逐渐沉沦,加上自身的诸多问题,注定无法扬名立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47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