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份大义的重要性,有些形式不可忽视

名份大义的重要性,有些形式不可忽视,第1张

名份大义重要性,有些形式不可忽视

《论语》曰:“名不正,言不顺;说的不好,就不会成功。事不成,礼不成,乐不成;礼不喜,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民无可奈何。”

春秋时期诸侯联合,实力比周王大得多。但是和还得在周王面前出现,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田取代鲁成为齐国的新君主。都要得到周王的同意和封爵,因为周王占据了名义上的大义。

当曹操在三国时,权力是在世界上,他仍然必须在狄咸服务。但一个个改朝换代的新君主还是要让旧君主主动退位。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后人以误国之名视为汉奸,因为他们是第一王朝的臣子,反而做出了背叛成为新的君主。这些也是因为皇帝占据了名义上的大义。

吕忠廉的《秦皇仁义》就是如此。公元前260年,赵第六年,因赵王用人不当,40万大军被秦所杀。两年后,公元258年,秦国率军围攻赵国首都邯郸,为的是威胁赵尊秦称帝,形成名义上的君臣关系。这种局面一旦形成,秦国就会对赵国采取措施,犹如泰山压顶,占据大义,赵国的臣民就会发自内心地对秦国感到愧疚。

魏国和赵国离秦国最近,又最惧怕秦国,于是魏国派人到赵国劝说赵和魏国一起尊秦为帝。

从这也可以看出,秦国一开始并不是非要武力统一,它也想通过其他方法达到目的,但是没有实现,因为毕竟秦宣和其他国家一直都是诸侯,平起平坐,你突然变成了上级,其他人都会不高兴。比如同事和朋友之间,大家都一样。突然,你成了老板。大家会有什么感受?所以秦国想让其他诸侯顺利尊其为帝,其他国家的臣民是不会同意的。所以卢忠廉的态度代表了六国大多数人的态度。

吕忠廉首先批评和讽刺了赵国的平原君,“以前我以为你是个贤良的儿子,现在我发现你不是了”,并要求平原君把他介绍给魏国的使节,驳斥他的尊秦思想。

当我见到魏国使者新颜渊时,我首先表明了我的态度。“如果我要表彰一个抛弃仁义礼制,主张杀敌斩首的人,我会用政治来控制我的臣下,像奴隶一样奴役它的人民。”然后我在吕忠廉跳海自杀,我受不了做它的顺民”。

然后举两个例子说明尊秦为帝的危害。纣王死后,去吊孝,被随意训斥。纣王的下属诸侯,因为一点点不满就可以随意处置;都是因为对方身居要职。

又举了一个反例。齐国和鲁国都是王公,却以天子的名义,被拒绝去拜访鲁国和邹。赵威强到大臣都不如鲁、邹懂事,是真的吗?

最后,在现实中,如果尊重秦国,秦国可以随意命令两国,安排他们的事务。这两个国家还会归他们的君主所有吗?

“宁做鸡嘴,不做牛后”是很多人的认识,他们要的是独立;“宁死不屈”是我们的精神坚持,也是为了独立,而不是做奴隶。

赵要尊秦,源于他对这种行为的不理解,所以有些形式的东西可以任意,有些形式的东西不能随意。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有些形式代表相应的意义,不能随意看待。

所以在革命年代,很多被俘的烈士都被国民党要求做个声明,但都被拒绝了。

在统一秦国的道路上,这种策略就是其中之一。也想过用仁和调和的方法慢慢来,但又怕万一出了一个在六国下了大力气的君主,六国不缺人才,但君主腐败,不能用,那么秦国也可能面临危险,更别说统一了。所以现在六国弱,才能强推。

秦六国统一后,还是有很多后人不服。秦末大乱。除了陈胜和被认为是起义之外,其他参与起义的六国后代在史书上都被视为汉奸,因为秦有大义。

所以,姓名和称谓的形式不可随意看待,有些一旦打上烙印就永远无法消除,一定要慎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46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