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东汉那么强,为何还是灭亡了呢?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东汉那么强,为何还是灭亡了呢?,第1张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东汉那么强,为何还是灭亡了呢?

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历史进程中,东汉是一个过渡性的朝代。公元25年,刘秀在莒县登基为帝,沿袭汉国号,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使达汗国延续了近二百年。表面上看,东汉的灭亡是在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实际上,190年,东汉都城洛阳的陷落,实际上宣告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这样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什么会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严重的土地兼并

东汉建立之初,刘秀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实行了“屯田”政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贵族势力和地方豪强越来越强大。在汉初,这些土地政策对他们没有影响。这些有权有势的人为了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会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吞并土地,从而造成更多的失地农民,增加国家事务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随着数百年的延续,逐渐出现了“代官”的一代。这些强大集团的出现严重威胁了中央朝廷的统治,造成了国家的衰弱和政治的不稳定。

第二,政权的内斗

东汉末年,刚即位的皇帝很年轻,无法避免皇权的陨落,皇权被外戚或宦官垄断。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台,都会大力打压对方,排斥异己,造成东汉社会危机的加深。

虽然有反对宦官的斗争,但这场政治运动只是暂时缓解了社会矛盾。此时,东汉统治的衰落已经无法逆转。

第三,汉末地方军阀的兴起

东汉建立后,废除了普遍征兵制。以后招募职业军人、游牧骑兵或俘虏作为军队的主要来源。这就造成了朝廷能控制的军队数量很少,而且很多都是权贵或豪强领薪,根本没有战斗力。而且有战斗力的边防军基本都是镇守边关的将军招募的,基本上听命于将军,朝廷也不能出动。

黄巾军起义后,朝廷无力镇压,只好依靠地方军阀,使得许多地方豪强崛起,发展势力,严重威胁了东汉朝廷的统治。

第四,人民生活贫困。

东汉末年,中原大地水旱蝗灾此起彼伏,田地无收,老百姓无路可活。此时当政的汉桓帝和汉灵帝昏庸至极,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甚至公然买卖官衔。他们一上任,就必须大力搜捕他们,黎巴嫩人民没有活路。

此外,羌人与东汉王朝的斗争持续了五六十年,战争使许多人沦为难民,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苦难。

标签

综上所述,东汉末年,统治者昏庸,气候多变,连年灾害,加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使百姓迷失了方向,从而走上了造反之路。而东汉朝廷根本无力镇压,只能依靠地方军阀。这些地方权贵趁机扩张势力,成为不可控制的地方割据势力,注定了东汉王朝几近灭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43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