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临死前非要睡在地上,还要求地上有冰,宋庆龄都不知道原因

孙中山临死前非要睡在地上,还要求地上有冰,宋庆龄都不知道原因,第1张

孙中山临死前非要睡在地上,还要求地上有冰,宋庆龄都不知道原因

1925年3月,北京某医院,国父孙中山躺在病床上喃喃自语,“我要睡地上。”

“地面太冷了。”一个女人委婉地拒绝了。

“我要在地上结冰。”孙中山声音虽小,但回答得很坚决。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他生命的最后10年是和宋庆龄一起度过的,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宋庆龄帮助打理国事。

但宋庆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要睡在地上。

孙中山生前迷茫过吗?

年轻人应取其心云:“驱逐鞑靼,恢复中国。”

19世纪中期,清政府进入统治末期,内部农民运动,外来列强入侵,人民生活日益艰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孙中山诞生了。粤南象山县有一个翠亨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孙中山的祖先已经在这里居住了近百年。

崔村距离澳门只有37公里,村民大多挣扎在贫困线上。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当地很多村民去澳门谋生,有的甚至去了海外。

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和他的兄弟们年轻时也外出打工。直到33岁,孙达成才回到家乡结婚。他家靠租种别人的田为生。

1866年11月,像往常一样,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随着婴儿的“呱呱”啼哭,孙达成家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他的名字叫孙文,钟山是他后来的化名之一。

谁也想不到,这个孩子会改变中国未来的历史进程。

孙中山的两个叔叔在孙中山出生前后先后在海外去世。于是,孙中山一家肩负起照顾两个姑姑的责任,原本就贫困的经济变得更加困难。

大哥孙梅只读了四年书,然后去檀香山和他的父母一起工作。

孙中山从小就知道要帮父母减轻负担。他砍柴,下地,和大人一起出海。只要他能,他尽了最大努力。

当他成为总统时,他很少谈论他童年的贫困。但宋庆龄曾描述,“孙中山从小就很穷。他生活在山区,直到15岁才穿上鞋子。……"

或许正是童年的贫苦经历,催生了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思想。这是一个政治家的家国情怀,他的家庭延伸到全世界人民。

帮完家以后,只要有空,就和朋友们一起打游戏,打架,他们是当地的孩子王。

在他们的村子里,一位太平天国的老兵过着隐居生活。喜欢听英雄故事的孙中山经常去他家听他讲洪秀全造反的故事。

被洪秀全抗击清军的故事所吸引,孙中山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扮演“洪秀全”,带领朋友“造反”。

山高皇帝远。在福建和广东,村民对反清言论和活动持宽容和同情态度。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未能保护村民。

孙中山亲眼见到当地华侨时,在街上痛心疾首地抱怨自己的店铺被土匪抢了。没有人回答报社官员的问题,不像在海外他可以得到法律保护。

村里的李氏三兄弟在海外发了一笔小财。他们回村买地,建了一个小花园,供村民免费玩耍。

孙中山有空时喜欢在小花园里玩耍。有一天,他和朋友们正玩得开心,一群清兵来了。

当他们进来时,他们逮捕了李的三个兄弟。孙中山上前质问清兵为何抓人,自己却差点被刺。

后来,李的三个兄弟中有一个死了,两个失踪了,这个小花园成了政府的财产。

政府没有保护人民,而是占领了他们的财产。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就在孙中山以为生活会这样继续下去的时候,他的大哥孙梅回来了。

我哥哥在檀香山过得很好。这次回家,他会招一些人来干活。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跟随哥哥来到檀香山。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想在当地上学,开明的哥哥同意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孙中山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每个人都能看到这些变化。1884年,孙富觉得孙中山从小就爱当孩子王,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太大,怕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于是,他父母在家给他找了个媳妇,让他回老家结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岁的孙中山回到家乡,见到了陆慕真。

比孙中山小一岁,卢慕贞是当地名门望族。虽然个人条件很好,但受过西方教育的孙中山志向远大,追求个性解放,不喜欢父母包办的这段婚姻。

结婚三个多月后,孙中山去了香港中央学院读书。一年后,他完成学业,立即去中国西医学院深造。

这段时间,孙中山除了努力学习,还一如既往地关注时事和政局的变化,当地华人罢工赶集的反法运动对他触动很大。

1888年,孙福病重。孙中山回家后,看到卢慕贞侍候父母,孝敬姑姑,操持家务,非常感动。他和陆慕真发生了关系,养育了一男两女。

因为他能力出众,有人推荐他做官。有着更远大追求的孙中山放弃了做官的机会,投身革命活动。

此时的孙中山对清政府仍抱有幻想,希望借助朝廷官员发动维新运动。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封8000字的信,于1894年取道上海来到北京,在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的介绍下递交给李鸿章。

他在书中劝李鸿章“人尽其才,地尽其用,货畅其流”,而不是花大价钱去追求船炮的改造。

李鸿章忙着准备军队,抵抗日本舰队的进攻,没有理会孙中山的信。这一次失败了,孙中山不得不另辟蹊径,救国救民。

他游历檀香山、香港和大陆,积极联络志同道合的同志,争取海外华人的支持,并于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了钟惺协会。

当孙中山到达檀香山时,檀香山的政治局势开始发生变化。他见证了檀香山从专制君主政体向夏威夷共和国的转变。

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他。1895年在香港成立香港促华会,策划广州起义。

正是在这个时期,孙中山与陈翠芬相识。

辛亥革命电影中,孙中山身边的“阿芬”原型是陈翠芬。

自古英雄多美人:“我要睡地上。地上最好有冰。”

陈翠芬比孙中山小7岁,香港新界人,家中排行第四。她从小练武,骑马,打枪。她天生热衷于对抗不公,容易接受新事物。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四姨”。陈翠芬心中也有一股做大事的雄心。

在孙中山的挚友、陈少白同志的介绍下,17岁的陈翠芬结识了孙中山

坐在参加会议的人群中,陈翠芬望着孙中山侃侃,谈着他的救国主张,心中荡漾着涟漪。

感受到她目光的孙中山,忍不住停下脚步去看陈翠芬,爱上了陈翠芬身上的明亮气息。

那时候男人可以纳妾。陈翠芬不介意孙中山家里有老婆,也不介意自己没有名分。

你我彼此都有兴趣,很快就会在香港租房子。

在香港,有一座青山红楼,是孙中山和陈翠芬成为革命伙伴,从事反清事业的根据地。

孙中山在家开会,写文章,跑外事活动都是陈翠芬。她送信,联络战友,宣传孙中山的政见,策划各地起义。

广州起义的计划泄露,清政府大肆逮捕参与者。

孙中山领导策划了广州起义,他的名字被清政府通缉。

于是孙中山四处逃亡,陈翠芬陪着他。他们一边逃亡,一边寻找机会宣传救国理念,为下一次起义筹集资金。

有一次,他们躲避追捕,进了一家客栈。晚上,孙中山对陈翠芬说,看来今晚只能睡在地上了。

“地面上冷极了。为什么要睡在地上?”陈翠芬不解。

“地上有冰真好。”孙中山笑着解释说,晚上睡在床上,太舒服了,就察觉不到清兵的动静了。大冷天睡不好,万一有什么变故就跑了。

听到孙中山的回答,陈翠芬很欣慰。在这样的情况下,孙中山还有闲情逸致,谈笑风生。后来孙中山流亡各国,仍不忘关心国内起义形势。

孙中山走到哪里,陈翠芬就跟到哪里。危急时刻,她的好武功派上了用场,多次保护孙中山脱离险境。

她为回家的同志们洗衣做饭。同志们尊称她为“孙太太”,她只是笑笑。

惠州起义、镇南关起义后,陈翠芬、孙中山等亲赴前线慰问将士。她为战友包扎伤口,成了团伙头目。

有了这个美女,真是英雄啊!20年里,陈翠芬和孙中山冒着生命危险,东奔西跑,历尽艰辛。

随后,国内革命之火越烧越旺,各种反对清政府的党派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1905年,钟惺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发起人在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大会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同盟会对外宣言》和黄兴起草的章程,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陈翠芬相当于丞相夫人,但她从不冒充丞相夫人。她一如既往地报道同志会议,为大家洗衣做饭。

有时,她去日本码头参加转移军火,并带头采取革命行动。

日本武士宫崎秀树追随孙中山多年。他回忆起照顾孙中山的那位女士,她用长筷子吃饭,精神矍铄。

这样的女性可以称之为革命家庭的女性。所有跟孙中山在一起的正义之士,都被陈翠芬招待过。廖、蒋介石和胡对陈翠芬都很熟悉,而且是战友。

由于无数革命同志的努力,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胜利了。

1912年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要带卢慕贞去上海。陈翠芬去了广州,带了卢慕珍和两个女儿。她和陆慕真相处得很好。

随后陈翠芬隐居马来西亚槟城,与孙中山避难。从此,陈翠芬与孙中山两地分居,从此再未谋面。

陆慕真到上海的时候,不知道丈夫一直在做什么。她不习惯出席热闹的场合,觉得帮不了孙中山,于是离开孙中山,回到乡下。

1915年3月,49岁的孙中山与卢慕贞离婚,10月,与22岁的宋庆龄结婚。

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前,给陈翠芬写过信,陈翠芬同意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13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孙中山只身流亡日本,继续寻求救国之路。

孙中山的多年好友宋耀如在此,帮他保管文书,并给予经济资助。

进退两难的孙中山没想到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红颜知己。

宋家的二女儿从美国毕业后,来到东京探望父母。她一见到孙中山就爱上了,无法自拔。

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再见。然而,他们的恋情遭到了宋父母和战友的反对。

没有什么能阻止两颗火热的心的结合。

在女仆的帮助下,宋庆龄跳窗私奔,嫁给了孙中山。

嫁给孙中山后,年轻漂亮又精通英语的宋庆龄对孙中山的事业帮助很大。她是孙中山的亲密伴侣、战友和助手。

在宋庆龄心中,孙中山不仅仅是丈夫,更是拯救中国的英雄和她的革命导师。

在他们十年的共同生涯中,爱情和革命已经融为一体。由于过度劳累,1925年1月,孙中山的肝病加重了。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到北京治疗。她经常几天几夜守在丈夫身边,但她对丈夫时不时要睡在地上感到不解。

这年3月12日,伟人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再也无法向他提出自己的疑惑。

直到两年后,孙中山的儿子孙克见到了陈翠芬。他问父亲为什么要求睡在地上。陈翠芬泪流满面,喃喃道:“他还记得,他还记得!”

孙氏的家人没有忘记这个女人。陈翠芬没有自己的孩子,孙家后人亲切地称她为“南洋婆”,宋庆龄为“上海婆”。

不仅如此,就连陈翠芬的位置也留在了族谱里,紧挨着孙中山,排在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卢慕贞之后。

陈翠芬去世后,孙家将她迁葬在的祖坟里,常年供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27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