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为什么说日本赢得了战术,但输掉了战略?

偷袭珍珠港:为什么说日本赢得了战术,但输掉了战略?,第1张

偷袭珍珠港:为什么说日本赢得了战术,但输掉了战略?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也是不正确的。如果让后人来评判那段时间的历史,日本做了一件坏事。根据当时的情况,日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错。

偷袭珍珠港可以说是二战的关键转折点之一。日本偷袭珍珠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为什么题目认为偷袭珍珠港是正确的战术。一般认为,日本的战略错误无非是日本不应该和美国开战,因为美国加入协约国的直接后果是二战的风向标转向了协约国。

但这是从后代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那个时候来看,日本的所作所为其实没有问题,但是这个选择很无奈。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小国,内部资源非常匮乏,非常依赖外部能源进口。所以当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很容易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日本当时就是如此。

战争初期,美国国内分为鸽派和鹰派。鸽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孤立主义。孤立主义认为,凭借宽阔的大西洋的阻隔,战争无法到达美国,因此美国没有必要直接参战。即使是简单的援助欧洲和制裁日本也是合适的。他们不想逼日本和自己开战。

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是:德国打败了西欧所有国家,被称为当时欧洲最强国家的法国,仅仅一个月就投降了。德国转而进攻苏联,德国在早期的苏德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亚欧国家。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罗斯福清楚地意识到,即使是大西洋也无法阻挡未来的轴心国,这使得美国国内的鹰派势力进一步获得了话语权。

于是,1940年9月19日,美国决定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金属,以回应日本对三国同盟的依赖。这是因为鸽派与中国协调一致。鹰派原本主张直接石油禁运,但鸽派不想把日本推到与自己开战的地步。

但随后在9月23日,日本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也就是现在的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泰国等国。随即,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制裁。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目前的内部情况:日本在战争初期扩张迅速,但之后却陷入了尴尬的困境。日本的内部资源主要是从美国进口的。为了摆脱限制,日本有三条路可走,即向北、向西、向南。

其中西进和北进不仅失败,而且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日本为了防备苏联,留下了关东军,牵制了大量军队。

在中国战场上,国共合作,前方战场和后方战场一直在给日本施压,造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日本占领该地,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反而被大量军队牵制,被迫防守。

所以日本为了资源不得不占领东南亚,而占领东南亚的必经过程就是和美军开战,因为日本和美国推行的东南亚政策是完全相反的。而且石油禁运后,日本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除非发生战争,否则可能还有翻身的一天。

所以我个人认为,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成功,也是战略上的成功。当然,按照后人的眼光,日本攻打美国是愚蠢的。日本是个小国,战争潜力基本到这个时候就告一段落了。而且日本的军国主义已经疯狂到无法阻止的地步。一辆不可阻挡的战车,最终会把整个谷国拉入深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20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