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之死为什么会成为引发“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

司马师之死为什么会成为引发“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第1张

司马师之死为什么会成为引发“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

255年3月23日,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刚刚平定“淮南二次叛乱”的司马师在许昌病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司马师之死和孙策差不多,对历史后续发展影响不大。但细读《史记》可以发现,司马师之死是造成“八王之乱”的“蝴蝶效应”。这是怎么回事?

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死后成为曹魏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有意思的是,司马师一生三妻,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无奈之下,司马师收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义子。不出意外的话,司马师死后,司马家主位应该会传给养子司马攸。

元二年(255年)司马师死后,司马攸突然袭击舞阳侯(司马懿,司马师的封号),相当于公开宣布司马攸是司马懿的正统继承人。但当时年仅十岁的司马攸无法掌大权,于是司马师把将军、侍郎、中外军总司令、尚书等实权职位让给了司马昭,而不是司马攸。

这样,曹魏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司马师的哥哥司马昭,而不是他的“儿子”司马攸,从而改变了司马家族的直系继承关系。然而,司马攸毕竟是司马昭的亲生儿子。只要司马昭把皇位传给司马攸,两种制度的统一就没有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司马昭在去世前把皇位传给了长子司马燕。

司马昭的继位给司马燕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既然本该由司马懿第一部继承的司马懿正统可以被司马昭抢走,那么司马懿的其他子子孙孙也可以抢走司马懿的正统——西晋皇帝的位置。可以说,司马昭把皇位传给司马燕,就把“兄弟情”等同于“父死子继”,催生了司马家族其他成员的野心。

其次,司马师的长子司马攸对司马燕的皇位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他坚定地秉持“父死子承”、“长子继承”,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纯”的长子司马忠(晋惠帝)。而晋惠帝的“纯洁”,导致司马燕死后西晋皇帝不可言喻的存在,没有人能威慑宗室亲属,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

总的来说,司马师的早逝导致了司马家族的权力按照“父死子继”的原则传到了司马昭而不是司马攸手中。司马昭对司马燕的继位导致了景帝和文帝的斗争,从而导致了惠今的“纯”继位和司马王野心的膨胀。但“纯”的晋惠帝压制不住君王的野心,导致了“八王之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608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