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生于 10 年前,成于 10 年后

鸿蒙,生于 10 年前,成于 10 年后,第1张

鸿蒙生于 10 年前,成于 10 年后

当2019年鸿蒙系统系统发布时,我们说华为终于成为了一家“超级终端”公司。

紧接着,2021年,鸿蒙系统2.0版本正式上线,内置“超级终端”服务,兑现了当时硬件能力跨终端互联的承诺。

然后是2022年的故事,鸿蒙系统3.0,一个关于一个作为所有,所有作为一的宣言,一个关于活力的故事。

一个

在谈论鸿蒙系统之前,我们不妨先谈谈汽车。2022年1-6月,中国汽车出口市场销量133万辆,同比增长4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7万辆,同比增速113%。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德国,以微弱劣势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汽车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和工程能力的最佳行业。没有汽车强国不是工业强国。

就单个新能源车而言,传统强人BBA在国内卖的车型几乎都是预冷的,就算是大众丰田也无法让其新能源车爆款。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最头疼的就是产能跟不上订单。

特斯拉CEO马斯克和华为终端BU CEO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今年7月说了几乎相同的结论:燃油车就像当年的功能手机一样。

当然,新能源取代燃油车的过程不会像智能机器取代功能机器那样具有毁灭性。但从电气化建筑的智能匹配程度和人类交通工具需求的变化来看,电爹已经不是电爹了,但大势依旧。

最后一个类似的趋势,就是国产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在国内收复失地,还可以远征海外,实现两个市场的五五开。在这场历史性的胜利中,华为无疑走得最远,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品牌高度,都成为了世界一流。

同样,如果我们站在10年前,我们的汽车公司和智能手机制造商会因为分别喊出比肩BBA和比肩苹果三星的口号而被嘲笑。

10年后,手机反正做到了;至于车,看起来也不像是高不可攀的目标。

2

10年前,除了余承东在微博里立下军令状,决心走一条艰难的路成为高端企业,鸿蒙系统体系也在构思过程中。

2019年,华为创始人任与未来学家、笔计算和平板电脑的先驱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电信前CTO彼得·科克伦(Peter Cochrane)进行了一次咖啡对话,提到鸿蒙系统的这套系统当时已经发展了七八年,已经很有远见了。

很多东西需要站更长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比如2005年最后一代PowerBook G4笔记本之后,苹果在2006年开始让步使用英特尔的芯片制造MacBooks。到了2021年,苹果用新的14寸和16寸MacBook Pro带走了M1 Max和M1 Ultra芯片,爱恨交加了十几年。

但事实上,或许乔布斯抛弃英特尔芯片的想法始于2006年。

根据李楠的记录,这场反攻大戏始于苹果在2008年收购半导体公司P.A. Semi以加强其芯片设计能力,然后在macOS上构建跨X86和ARM的能力。然后就是iPhone和A系列芯片的史诗。ARM的生态空之前盛极一时,脱胎于A系列芯片的M系列芯片,终于用最先进的工艺来到了Mac,完成了对英特尔的复仇。

对了,新的14寸和16寸MacBook Pro的工业设计和原来的PowerBook G4一模一样。

之所以提到这段历史,只是想说明,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往往有三个共性:远见、执行力、一团火焰。

无论是手机业务、鸿蒙系统系统、5G6G研发,还是海思芯片,都证明了华为的眼光和执行力是世界一流的。

至于华为的火焰,我估计也在燃烧。

如果你看华为的发布会,你会注意到华为留给汽车的时间越来越多。

要求M5销售,要求M7订单飘红,都离不开华为的帮助。

华为参与汽车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创新的驾驶舱体验,有的是采用华为提供的一些技术和组件,有的是采用全栈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lidar等传感器,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等。然而,每次换车都是一样的,越来越多的鸿蒙系统上车。

再说一次,谈论汽车、汽车和鸿蒙系统是为了说明鸿蒙系统系统的活力。

鸿蒙系统2.0发布的时候,我们把它比作“活字印刷”。与几乎一成不变的“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更强的适应性。Windows中兴在PC时代应运而生,iOS和Android借助智能手机获得了数十亿的装机量。然而,在更微妙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以及汽车中,这些系统或多或少不那么通用。

依托微内核和分布式能力,鸿蒙系统是一个适应万物互联、覆盖“人-车-家”全场景的系统。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有两个区别。一是驱动能量不同;第二,前者更像一个计算设备,后者像一个驾驶工具。前者侧重于计算力和传感器,后者侧重于马力和发动机。

一旦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华为在这个快速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中的纠结和布局。一方面是在时代机遇面前纠结要不要下台亲自造车。另一方面,面对时代的机遇,做使能者不是更好吗?

现在,华为走的是后一条路,从关键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定义汽车。从智能驾驶软件方案到硬件部署中的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摄像头,再到计算能力高达400TOPS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再到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数据湖、电机、整车控制、网络连接,以及驾驶舱系统、AR-HUD抬头显示甚至标有华为SOUND的扬声器,可以说华为涵盖了除电池、总装之外的大部分关键软硬件。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深、广、快,契合了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汽车平台上展示的鸿蒙系统系统的生命力,是华为自身生命力的体现。

即使华为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困难,但只要有这个生命力,就有信心渡过难关。华为和任总是拿那架千疮百孔的飞机举例:这架伊尔-2战机的弹孔就像筛子一样,好在油箱和发动机完好,可以返航降落。

企业活力也有一些同义词,比如“未来预期”。

因为我们看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预期,看到世界大赛的销量情况,看到极狐Alpha S HI版的智能驾驶能力,看到Aouita 011的产品力,我们也看好华为在新领域的预期。

当然,有些行业估计没那么乐观,比如手机行业,疫情末期的PC行业,都失去了增长。

有人会把这些行业形容为“燃烧的平台”或者“沉没的航母”,但我不这么认为。诺基亚CEO埃洛普说“诺基亚在燃烧的平台上”的时候,正是Android和iOS取代塞班的时期,但现在智能手机和PC都没有被新的计算平台取代的风险。

航母没有沉,只是熄火了。

加速停滞的航空母舰是鸿蒙系统3.0正在做的事情。PC和平板电脑市场在疫情期间恢复增长,是因为新场景和新需求催化了机器力量的变化。

也就是说,面对网上上课、网上开会的需求,更强的CPU其实不如更清晰的摄像头、更灵敏的可以降噪的麦克风更有吸引力。

比如鸿蒙系统3.0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大幅提升,鸿蒙系统平板可以远程操作电脑,实际上意味着平板具备了电脑能力;同时,PC、平板、手机、耳机之间的协作更加完善,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并且升级了基于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的异构组网体验,万物互联,连接更便捷。

其实鸿蒙系统3.0的思维逻辑不是1+1 > 2,而是另一个1+0.1=2。这个0.1其实是分布式计算中的硬件资源,可以随时增强其他设备。同时,它还具有1+1+1+1=1,即多个设备协同工作,但保持专用统一的体验。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取零而得全”,然后,整个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手机、平板和PC仍将是一个巨大而稳定的市场,鸿蒙系统的新公式是一个超越稳定的变量。

不可避免的,“10年”又会被提起。

2012年,华为手机团队将技术研发力度瞄准了三个用户需求:续航、图像、流畅度,其中图像最为重要。

此前,余承东表示,三年内,华为在鸿蒙系统的RD投资达到500亿元。此外,在华为2021年的财报中,华为表示,自成立以来,华为的RD投资已达8000多亿元,其中仅2021年就达1400多亿元。通过比较华为的规模和业务范围,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在鸿蒙系统投资了多少。

对于鸿蒙系统来说,过去,比如最快能达到1亿用户规模的系统,其实意义并不大。

我们关心的是华为和鸿蒙系统未来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

有一种说法是:

自从盘古破了鸿蒙系统,就有清有浊。

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

所以,10年后再来看看,当新能源汽车不再新鲜,当可以取代PC、平板、手机的新计算平台出现,当成千上万的家用电器智能联网,鸿蒙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6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