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演教育党史学习专题丨新四军战士林高峰的5封家书

文演教育党史学习专题丨新四军战士林高峰的5封家书,第1张

文演教育党史学习专题丨新四军战士林高峰的5封家书

进行文学与教育史的专题研究。

红色岁月,学习正逢其时

新四军战士林的五封信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有五封尘封已久的家书。“经过三个月的战火,一封家书抵得上一吨黄金”,这些写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的信,有着绵长醇厚的亲情,字里行间闪耀着一颗革命军人的赤子之心。

江西燕文教育特别推出《红色岁月,恰逢其时的学习》栏目,怀着敬意重温红色岁月里那些不朽而闪耀的瞬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这些家书是一个名叫林的士兵写给他家人的。林1917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乡(今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3月,林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对党和革命事业更加热爱。毕业后,他去红军医药合作社学医。

一九三二年,积极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起初,他在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做宣传员,然后在汀莲独立营做办事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林被调到福建省军区第二师政治部任军官。同年10月随军分区调到根据地,参加闽西南游击战争。他担任组织干事和宣传干事。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四团政治宣传教育股股长,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教育科科长,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三兵团三营政委。1941年1月,林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

林的第一封家信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则展开全面抗战。驻龙岩白沙的红军战士林得知这一消息后,于7月29日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最近国共合作已经成功,全面抗战即将开始。中华民族解放的曙光正在走向道路,特别是最近中央为了抗日救国,明确实行全国征兵制,动员人民赤手空拳参加抗战。更何况作为军人,我们怎么能被落下呢?”

每个人都对国家危机负有责任。林告诉父亲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和使命,他决心参加抗日战争,为国捐躯,同时鼓励家人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林的第二封家信

“我爷爷给我的信以前收到过,内容知道,但家里的一切都不清楚。我只知道你当时发烧发冷,是滋养的原因。其他的就不知道了。今年你们的粮食和冬收怎么样?我哥哥学习吗?进步如何?妈妈最近身体怎么样?你叔叔在家安全吗?我妹妹怎么样了?你帮助家务劳动吗?常博还强吗?请详细说说上述情况。”

这封家书是林于1937年11月30日写给他父母的。此前,林收到了爷爷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他的父母正受着寒暑之苦,希望他回家看看。但此时他在部队,即将投入一场大战。他不能回家,所以他不得不写信给他的家人,问问题。这封家书虽然只是一封普通的平安信,却饱含着乡愁和乡愁。

林的第三封家信

1938年春,闽西、闽粤、闽赣、浙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下辖第3、第4团,共1800余人。林是第3团政治宣传教育股股长,随部队赴苏皖抗日前线。2月14日,游行前夕,他致信家人:“为了杀光日本所有奴隶,我军应随时准备开赴前线杀敌,以便最终战胜日本,取得最后胜利。”发誓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林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

林的第四封家书

1938年6月,张鼎丞率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从、泾县出发,越过玄湾封锁线,进入江南敌后地区,在京杭国道以西的江宁、溧水、芜湖、当涂、宣城、高淳、句容等县开展抗日活动。为了配合兄弟小分队继续深入敌后,牵制入侵华中之敌,配合正面战场。8月22日,日军为维护京沪、京沪铁路沿线的交通安全,调集4500余人,在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对第二支队活动区安徽当涂杨晓丹进行“扫荡”。林的第二支队在第一支队的配合下,顽强战斗,歼灭日军50余人,终于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在异常频繁的战斗中,年轻的林始终坚持革命信念,英勇战斗,在枪林弹雨中锤炼,一步步成长起来。

全面抗战期间,政治宣传教育股股长林还积极动员家乡父老支援前线抗战。9月4日,他给在苏南前线的爷爷、叔叔等人写信。信中写道:“先生们,我们应该向前看,光明的一天正在等着我们。因此,我们希望你在工作中能够小心谨慎。”高峰恳请亲友们维护后方国共合作协议,保护红军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抗战胜利大业共同努力。

林的第五封家书

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林深深体会到家人的担心和忧虑。为了安慰亲人,他及时向家人报告了前方胜利的喜讯。10月3日,他给父母写信,报告了最近军队在前线杀敌英勇胜利的消息。信中写道:“我军在江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天天对敌作战,牵制敌人,取得伟大胜利。”与此同时,他让父母转告同时参军的同乡王胜、王集成、知望、王荣光的家人,他们“都在一起,身体都很好”,并多次让父母说“请到他家”问候。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刚刚升任新3团3营政委的林,面对顽军,身先士卒,在安徽泾县张家渡壮烈牺牲。

为什么要把骨头埋在桑田里?生活无处不在。林从军9年,与战友一起参军,坚持抗战,终于把鲜血洒在了皖南大地上。他用生命诠释了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用行动践行了家书中的承诺。“作为军人,不能落在别人后面。”

今天,当我们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时,我们仍然可以读到思念和关怀,忠诚和孝顺,甚至是一名革命军人放弃家庭,保卫祖国的炽热情感。林留下的五封家书,饱含着亲人的泪水,饱含着真诚和忠诚,闪耀着中华优秀儿女自强不息、勇于牺牲的精神光芒。

文章转载自一个学习大国。

吉当通讯中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3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