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时期门阀士族为什么衰弱?

南朝时期门阀士族为什么衰弱?,第1张

南朝时期门阀士族为什么衰弱?

南朝士绅还是特权阶层,但开始衰落。此时,作为士族代表的高门士族已经严重衰落。如颍川俞氏、谯国桓氏、太原王氏等,在东晋后期的政治斗争中基本被消灭。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高门大族的人才已经凋零,失去了实权,只能成为政治上的装饰品。

士族衰弱的第一个原因是士族自身的腐朽。

由于士绅可以凭借家世晋升为高官,他们越来越不求上进,不求政治上的振奋,享受高官厚禄的待遇,平庸无能。

在军事上,他们也逐渐抛弃了金朝以来以武进步的传统。现在他们鄙视武陟,脱离了军权。越来越少的人由士族掌管军权。

在生活方式上,除了奢华享受,他们已经转向了“名流”的矫情。他们出去的时候骑马,进去的时候需要别人伺候。他们柔弱无骨,完全是被宠坏的废物。

在文化方面,他们一直保持的文化优势在南朝以后逐渐丧失。

江南的乔士族虽然衰落了,但江南土著士族和北方士族仍有一定影响。

南朝士族面对汉人势力的崛起是不甘和无奈的,于是更加强调士族与庶民的界限,士族与庶民壁垒森严的现象更加严重。

在婚姻方面,士绅和穷人从不通婚。齐国的士族罗依,把女儿嫁给了一个穷人的儿子,并被的书信弹劾。

就官员所担任的职务而言,士绅一般都是清官。他们是看似职位很高,却不经常负责的官员。这个穷人负责政府机密事务,但他的官职相对卑微。

此外,为了严格区分士人与普通人的等级,此时盛行谱学。东晋南朝时期,贾碧芝的祖孙均专修谱牒,贾碧芝的《十八州进士谱》七百余卷,受到当时人们的青睐。

这时,光谱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士绅不掌握家谱就不能在吏部做官,这不仅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布衣贫民纠正假士绅的依据。

南朝士绅如此敏感地强调自己的士绅身份,其实是他们心理脆弱、社会地位逐渐下降的反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2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